一种用于两部通用折叠平台梯摞高连接的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6909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两部通用折叠平台梯摞高连接的固定架,其中,左立柱侧面设置有铰座A和铰座B,右立柱侧面设置有铰座C和铰座D;上支撑杆连接在铰座A和铰座C之间,下支撑杆连接在铰座B和铰座D之间;四根斜拉杆连接在铰座A、铰座B、铰座C和铰座D上,并由连接件连接形成对角结构;两根上连接杆一端连接在与铰座A和铰座C上,另一端设置有上扣件,两根下连接杆一端连接在铰座B和铰座D上,另一端设置有下扣件;左立柱和右立柱顶部设置有连接固定装置,左立柱和右立柱底部设置有可调自适应地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辅助实现两部通用折叠平台梯的摞高连接,又具备结构连体,可防止零件遗失及快速收展,存运便捷的优点。

A fixed frame for the stack height connection of two general folding platform ladd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两部通用折叠平台梯摞高连接的固定架
本技术涉及折叠平台梯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两部通用折叠平台梯摞高连接的固定架。
技术介绍
一般通用的折叠平台梯仅具备可折叠存放,展开后可移动以及轻量化的特点,并且平台的高度固定,无法满足多种高度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两部通用折叠平台梯摞高连接的固定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两部通用折叠平台梯摞高连接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右立柱、左立柱、上支撑杆、下支撑杆、第一斜拉杆、第二斜拉杆、连接件、上连接杆、下连接杆、连接固定装置和可调自适应地脚;其中,右立柱和左立柱垂直于地面放置,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分别水平地连接在左立柱、右立柱的上部和左立柱、右立柱的下部之间,以使右立柱、左立柱、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以及第一斜拉杆、第二斜拉杆构成一个支撑框架,上支撑杆能够横向调节长度;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对角处,且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通过连接件实现连接与分离;两根上连接杆的一端和两根下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四角处,两根上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上扣件与下层梯快速连接及分离,两根下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下扣件与下层梯快速连接及分离;右立柱和左立柱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固定装置,连接固定装置为上层梯支撑支脚的支撑点,并对上层梯的支撑支脚进行固定,右立柱和左立柱底部分别设置有可调自适应地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架在展开后,通过调节上支撑杆长度,使立柱与支撑杆、斜拉杆和连接件共同形成支撑框架;借助扣件将固定架与下层通用折叠平台梯连接后,两根立柱承担上层通用折叠平台梯支撑支脚的载荷并由立柱顶部的连接固定装置对其进行固定的连体结构、可快速折叠收纳及展开使用的固定架,能辅助实现两部通用折叠平台梯的摞高连接,以提供不同高度的平台,又具备结构连体,可防止零件遗失及快速收展,存运便捷的优点。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固定架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右立柱和左立柱顶端分别设置有上螺母,上螺母顶部具有六方盲孔;连接固定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六方凸台,所述六方凸台插入上螺母的六方盲孔内,并通过螺钉旋入所述六方凸台和六方盲孔内,以使连接固定装置安装于右立柱和左立柱顶端;右立柱和左立柱底端分别设置有下螺母,可调自适应地脚(9)旋入下螺母内,以使可调自适应地脚安装于右立柱和左立柱底端;右立柱的侧面设置有铰座A、铰座B,左立柱侧面设置有铰座C、铰座D。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六方盲孔与六方凸台增加上螺母与连接固定装置连接的稳定性,通过螺钉固定方便调整和更换连接固定装置;通过螺纹副连接,方便调整和更换可调自适应地脚。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固定架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可调自适应地脚由地脚螺杆、转轮、地脚座和地脚弹簧组成;地脚螺杆顶部螺纹端与下螺母旋合连接,地脚螺杆球头端螺纹与地脚座内腔口部螺纹旋合连接,以使地脚螺杆旋进直至其螺纹完全通过地脚座螺纹段,以防止地脚座由地脚螺杆脱落,避免遗失并使地脚螺杆底部球头端与地脚座内腔圆锥底面接触;可调自适应地脚在保证右立柱和左立柱铅垂的同时,可自适应接触不平整地面;地脚螺杆中部安装有转轮,转轮中部方孔与地脚螺杆方颈段配合连接;转动转轮将地脚螺杆旋入或旋出右立柱和左立柱底端,以实现高度调节功能;转轮与地脚座之间设置有地脚弹簧,可工作状态下,转轮不会滑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调自适应地脚在保证左立柱和右立柱铅垂的同时,可自适应接触不平整地面;同时地脚座上的螺纹段可防止地脚座由地脚螺杆脱落,避免遗失。转动转轮可将地脚螺杆旋入或旋出左立柱和右立柱底端,实现高度调节功能。转轮与地脚座之间设置有地脚弹簧,在工作状态下,使转轮不会滑落。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固定架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上支撑杆一端设置有与铰座C铰接的连接接头,连接接头与相应的铰座C接触面间嵌入非金属衬垫;上支撑杆另一端设置有与铰座A快速连接或分离的快拆接头,快拆接头端部安装有可滑入或滑出铰座A斜葫芦孔的滑套,以实现上支撑杆与右立柱的快速连接及分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利用非金属衬垫的自润滑特性保障铰链灵活性及有效防止铰链因锈蚀抱死,设置连接接头和快拆接头方便上支撑杆以各固定端销轴为中心旋转折回和收拢,完成固定架收纳。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固定架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上支撑杆上设置有长度调整装置,长度调整装置包括调节套筒和与调节套筒同轴连接的调长螺杆,调长螺杆两端螺纹段分别连接有相反的旋向螺母,以使旋转调节套筒,可带动调长螺杆同轴旋转,并通过调长螺杆两端的左、右旋螺纹段与对应旋向螺母的旋合,实现上支撑杆的长度调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支撑杆伸缩至合适长度可以确保滑套与斜葫芦孔底部顶紧,增加固定架的稳定性。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固定架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下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接头和快拆接头;连接接头与铰座B铰接;快拆接头端部安装有可快速滑入或滑出铰座D斜葫芦孔的滑套,以实现下支撑杆与左立柱的连接与分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接头和快拆接头方便下上支撑杆以各固定端销轴为中心旋转折回和收拢,完成固定架收纳。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固定架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一斜拉杆两端设置有结构相同的连接接头,连接接头可分别与连接件、铰座A及铰座C铰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接头方便第一斜拉杆以固定端销轴为中心旋转折回和收拢,完成固定架收纳;第一斜拉杆辅助形成对角支撑,增加支撑稳定性。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固定架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第二斜拉杆一端设置有连接接头,连接接头分别与铰座B、铰座D铰接,第二斜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快拆接头,快拆接头端部设置有可快速滑入或滑出连接件葫芦孔的滑套,以实现两根下斜拉杆与连接件的连接与分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接头和快拆接头方便第二斜拉杆以固定端销轴为中心旋转折回和收拢,完成固定架收纳;第二斜拉杆辅助形成对角支撑,增加支撑稳定性。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固定架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两根上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接头,连接接头分别与铰座A、铰座C铰接;两根上连接杆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上扣件,上扣件与下层梯快速连接及分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接头方便上连接杆以固定端销轴为中心旋转折回和收拢,完成固定架收纳;设置上扣件可以扣合在下层梯横杆上,辅助实现两部通用折叠平台梯的摞高连接。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固定架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两根下连接杆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接头,连接接头分别与铰座B、铰座D铰接;两根下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下扣件,下扣件与下层梯快速连接及分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接头方便下连接杆以固定端销轴为中心旋转折回和收拢,完成固定架收纳;设置下扣件可以扣合在下层梯横杆上,辅助实现两部通用折叠平台梯的摞高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是固定架在展开后,通过调节上支撑杆长度,使立柱与支撑杆、斜拉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两部通用折叠平台梯摞高连接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右立柱(4)、左立柱(12)、上支撑杆(5)、下支撑杆(10)、第一斜拉杆(6,6’)、第二斜拉杆(7,7’)、连接件(3)、上连接杆(13,13’)、下连接杆(11,11’)、连接固定装置(2)和可调自适应地脚(9);其中,/n右立柱(4)和左立柱(12)垂直于地面放置,上支撑杆(5)和下支撑杆(10)分别水平地连接在右立柱(4)、左立柱(12)的上部和右立柱(4)、左立柱(12)的下部之间,以使右立柱(4)、左立柱(12)、上支撑杆(5)、下支撑杆(10)、以及第一斜拉杆(6,6’)、第二斜拉杆(7,7’)构成一个支撑框架,上支撑杆(5)能够横向调节长度;/n第一斜拉杆(6,6’)和第二斜拉杆(7,7’)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对角处,且第一斜拉杆(6,6’)和第二斜拉杆(7,7’)通过连接件(3)实现连接与分离;/n两根上连接杆(13,13’)的一端和两根下连接杆(11,11’)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四角处,两根上连接杆(13,1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上扣件(1)与下层梯(T1)快速连接及分离,两根下连接杆(11,11’)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下扣件(8)与下层梯(T1)快速连接及分离;/n右立柱(4)和左立柱(1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固定装置(2),连接固定装置(2)为上层梯(T2)支撑支脚(T3)的支撑点,并对上层梯(T2)的支撑支脚(T3)进行固定,右立柱(4)和左立柱(12)底部分别设置有可调自适应地脚(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两部通用折叠平台梯摞高连接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包括右立柱(4)、左立柱(12)、上支撑杆(5)、下支撑杆(10)、第一斜拉杆(6,6’)、第二斜拉杆(7,7’)、连接件(3)、上连接杆(13,13’)、下连接杆(11,11’)、连接固定装置(2)和可调自适应地脚(9);其中,
右立柱(4)和左立柱(12)垂直于地面放置,上支撑杆(5)和下支撑杆(10)分别水平地连接在右立柱(4)、左立柱(12)的上部和右立柱(4)、左立柱(12)的下部之间,以使右立柱(4)、左立柱(12)、上支撑杆(5)、下支撑杆(10)、以及第一斜拉杆(6,6’)、第二斜拉杆(7,7’)构成一个支撑框架,上支撑杆(5)能够横向调节长度;
第一斜拉杆(6,6’)和第二斜拉杆(7,7’)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对角处,且第一斜拉杆(6,6’)和第二斜拉杆(7,7’)通过连接件(3)实现连接与分离;
两根上连接杆(13,13’)的一端和两根下连接杆(11,11’)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四角处,两根上连接杆(13,1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上扣件(1)与下层梯(T1)快速连接及分离,两根下连接杆(11,11’)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下扣件(8)与下层梯(T1)快速连接及分离;
右立柱(4)和左立柱(1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连接固定装置(2),连接固定装置(2)为上层梯(T2)支撑支脚(T3)的支撑点,并对上层梯(T2)的支撑支脚(T3)进行固定,右立柱(4)和左立柱(12)底部分别设置有可调自适应地脚(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
右立柱(4)和左立柱(12)顶端分别设置有上螺母(401、1201),上螺母(401、1201)顶部具有六方盲孔;连接固定装置(2)的底部设置有六方凸台,所述六方凸台插入上螺母(401、1201)的六方盲孔内,并通过螺钉旋入所述六方凸台和六方盲孔内,以使连接固定装置(2)安装于右立柱(4)和左立柱(12)顶端;
右立柱(4)和左立柱(12)底端分别设置有下螺母(404、1204),可调自适应地脚(9)旋入下螺母(404、1204)内,以使可调自适应地脚(9)安装于右立柱(4)和左立柱(12)底端;
右立柱(4)的侧面设置有铰座A(402)、铰座B(403),左立柱(12)侧面设置有铰座C(1202)、铰座D(120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可调自适应地脚(9)由地脚螺杆(901)、转轮(902)、地脚座(903)和地脚弹簧(904)组成;
地脚螺杆(901)螺纹端与下螺母(404、1204)旋合,地脚螺杆(901)球头端螺纹与地脚座(903)内腔口部螺纹旋合,以使地脚螺杆(901)旋进直至其螺纹完全通过地脚座(903)螺纹段,以防止地脚座(903)由地脚螺杆(901)脱落,避免遗失并使地脚螺杆(901)底部球头端与地脚座(903)内腔圆锥底面接触;可调自适应地脚(9)在保证右立柱(4)和左立柱(12)铅垂的同时,可自适应接触不平整地面;
地脚螺杆(901)中部安装有转轮(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建祖费斐王俊泽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浩泰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