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设于桩孔护筒之上,呈伞状结构,包括中心吊环、连接支座和支撑杆,中心吊环呈环状,水平置于桩孔护筒正上方,连接支座可拆卸连接于桩孔护筒筒壁上沿,包括水平设置的基板以及分别设于基板上下两侧的上铰板和下夹板,支撑杆设于中心吊环和连接支座之间,顶端焊有扣环,底端焊有铰套,扣环套接在中心吊环上,铰套铰接在连接支座上,支撑杆及其对应的连接支座沿中心吊环和桩孔护筒的圆周均匀布置,布置数量根据桩孔护筒的孔径大小确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造型美观,结构稳固,占地空间小,安全性高,通用性强,可重复周转使用,警示防护效果明显。
Cover protection device for empty pile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孔洞防护领域,具体涉及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桩孔施工完毕后,并不会立即进行封闭施工,为防止人员掉入空桩的孔洞中,施工现场对空桩的防护大致分为以钢管和警戒带为主的护栏防护和以钢篦子为主的覆盖式防护。护栏防护:考虑到人体重心的高度,为起到防护作用,防护栏杆上杆离地面的高度规定为1m至1.2m、下杆离地高度为0.5m至0.6m。架设护栏时需要平整场地,而且如果没有锚固措施,护栏的稳定性仍有欠缺。因此护栏防护不仅需要的材料数量多,也需要足够的空间和平整的场地来架设,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钢篦子防护:相较于护栏防护其安全性能更好,架设方便,但是由于钢篦子尺寸固定,无法适用于不同桩径的护筒防护,所以施工现场往往需要准备不同型号的钢篦子,而且钢篦子整体重量较重,拆卸所需劳动力较多。因此孔洞防护的安全性、通用性以及防护设备安装及拆卸的简易性、存放的方式及所需空间甚至于整体的整齐性和美观程度都有很大提升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以解决传统技术存在的传统防护设备安全性、通用性较低,防护设备安装及拆卸复杂,存放所需空间大且整体美观性不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设于桩孔护筒之上,呈伞状结构,包括中心吊环、连接支座和支撑杆;所述中心吊环呈环状,水平置于桩孔护筒正上方;所述连接支座可拆卸连接于桩孔护筒筒壁上沿,中部水平设置基板,所述基板上侧面垂直筒壁走向对应焊接两上铰板,所述上铰板竖向平行设置,中部对应开设铰轴螺栓孔,铰轴螺栓孔内置铰轴螺栓,所述基板下侧面沿筒壁走向对应焊接两下夹板,所述下夹板竖向平行设置,间隔距离与筒壁厚度相适配,下夹板顶部对应开设夹板螺栓孔,夹板螺栓孔内置夹板螺栓,所述下夹板通过夹板螺栓紧紧夹在桩孔护筒上;所述支撑杆设于中心吊环和连接支座之间,顶端焊接有扣环,底端垂直焊接空心圆柱状铰套,所述铰套长度与两上铰板水平间距相适配,内径与铰轴螺栓直径相适配,所述支撑杆顶端通过扣环套接在中心吊环上,底端通过铰套与连接支座铰接,所述支撑杆及其对应的连接支座沿中心吊环和桩孔护筒的圆周均匀布置。优选地,所述中心吊环呈圆环状,由实心圆管弯制而成,所述圆管直径与扣环内径相适配,圆管上设有接口,所述接口一侧为吊环插销,另一侧为与吊环插销尺寸相适配的吊环插槽。优选地,所述吊环插销长度不小于10mm。优选地,所述中心吊环接口处套设防护扣,所述防护扣为空心圆柱状,其内径与所述圆管外径相适配,所述防护扣中部径向开设紧固螺栓孔,所述紧固螺栓孔内置紧固螺栓。优选地,所述防护扣内壁设有胶垫。优选地,所述中心吊环和防护扣由橡胶材料制作。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包括滑动嵌套的外支撑杆和内支撑杆,所述外支撑杆为中空结构,内支撑杆置于外支撑杆内或螺纹连接于外支撑杆端部。优选地,所述中心吊环处设有警示灯。优选地,所述支撑杆漆成警示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主体呈伞状结构,造型美观,受力合理,结构稳固,占地空间小,安全性高,对场地要求较低;支撑杆支撑角度可调,同时通过中心吊环接口可增减支撑杆密度,进而适用于不同桩径的桩孔护筒,通用性强;各零部件属于装配式,可批量生产,装置整体较轻,便于组装和安置,可重复周转使用;各支撑杆漆成警示色,中心吊环处可增设警示灯,白天或夜晚警示作用明显。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为本技术涉及的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涉及的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涉及的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的中心吊环接口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涉及的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的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涉及的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的连接支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中心吊环、1.1-吊环插销、1.2-吊环插槽、1.3-防护扣、1.4-紧固螺栓孔、1.5-紧固螺栓、2-支撑杆、2.1-扣环、2.2-外支撑杆、2.3-内支撑杆、2.4-铰套、3-连接支座、3.1-基板、3.2-上铰板、3.3-铰轴螺栓孔、3.4-铰轴螺栓、3.5-下夹板、3.6-夹板螺栓孔、3.7-夹板螺栓、4-桩孔护筒。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底”、“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下面结合图1-4,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的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设于桩孔护筒4之上,呈伞状结构,包括中心吊环1、连接支座3和支撑杆2;如图1-3所示,所述中心吊环1呈圆环状,水平置于桩孔护筒4正上方,外部直径420mm,内部直径380mm,由直径20mm实心橡胶圆管弯制而成,圆管上设有接口,所述接口一侧为设于圆管中心的圆柱状吊环插销1.1,长10mm,直径为10mm,另一侧为设于圆管中心的圆柱状吊环插槽1.2,深10mm,直径为10mm,所述吊环插销1.1和吊环插槽1.2可实现中心吊环1的启闭,以更换破损支撑杆2或者在桩孔护筒4变大或变小时加大或减小支撑杆2的密度,为了保证接口处的连接质量,在接口外侧套设橡胶质防护扣1.3,所述防护扣1.3为空心圆柱状,长15mm,外部直径32mm,内部直径20mm,且其内壁上设置胶垫,保证防护扣1.3与中心吊环1外侧面无缝紧密贴合,为更好地控制接口的启闭,在防护扣1.3中部径向开设直径6mm的紧固螺栓孔1.4,所述紧固螺栓孔1.4内置M6紧固螺栓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设于桩孔护筒(4)之上,其特征在于:呈伞状结构,包括中心吊环(1)、连接支座(3)和支撑杆(2);/n所述中心吊环(1)呈环状,水平置于桩孔护筒(4)正上方;/n所述连接支座(3)可拆卸连接于桩孔护筒(4)筒壁上沿,中部水平设置基板(3.1),所述基板(3.1)上侧面垂直筒壁走向对应焊接两上铰板(3.2),所述上铰板(3.2)竖向平行设置,中部对应开设铰轴螺栓孔(3.3),铰轴螺栓孔(3.3)内置铰轴螺栓(3.4),所述基板(3.1)下侧面沿筒壁走向对应焊接两下夹板(3.5),所述下夹板(3.5)竖向平行设置,间隔距离与筒壁厚度相适配,下夹板(3.5)顶部对应开设夹板螺栓孔(3.6),夹板螺栓孔(3.6)内置夹板螺栓(3.7),所述下夹板(3.5)通过夹板螺栓(3.7)紧紧夹在桩孔护筒(4)上;/n所述支撑杆(2)设于中心吊环(1)和连接支座(3)之间,顶端焊接有扣环(2.1),底端垂直焊接空心圆柱状铰套(2.4),所述铰套(2.4)长度与两上铰板(3.2)水平间距相适配,内径与铰轴螺栓(3.4)直径相适配,所述支撑杆(2)顶端通过扣环(2.1)套接在中心吊环(1)上,底端通过铰套(2.4)与连接支座(3)铰接,所述支撑杆(2)及其对应的连接支座(3)沿中心吊环(1)和桩孔护筒(4)的圆周均匀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设于桩孔护筒(4)之上,其特征在于:呈伞状结构,包括中心吊环(1)、连接支座(3)和支撑杆(2);
所述中心吊环(1)呈环状,水平置于桩孔护筒(4)正上方;
所述连接支座(3)可拆卸连接于桩孔护筒(4)筒壁上沿,中部水平设置基板(3.1),所述基板(3.1)上侧面垂直筒壁走向对应焊接两上铰板(3.2),所述上铰板(3.2)竖向平行设置,中部对应开设铰轴螺栓孔(3.3),铰轴螺栓孔(3.3)内置铰轴螺栓(3.4),所述基板(3.1)下侧面沿筒壁走向对应焊接两下夹板(3.5),所述下夹板(3.5)竖向平行设置,间隔距离与筒壁厚度相适配,下夹板(3.5)顶部对应开设夹板螺栓孔(3.6),夹板螺栓孔(3.6)内置夹板螺栓(3.7),所述下夹板(3.5)通过夹板螺栓(3.7)紧紧夹在桩孔护筒(4)上;
所述支撑杆(2)设于中心吊环(1)和连接支座(3)之间,顶端焊接有扣环(2.1),底端垂直焊接空心圆柱状铰套(2.4),所述铰套(2.4)长度与两上铰板(3.2)水平间距相适配,内径与铰轴螺栓(3.4)直径相适配,所述支撑杆(2)顶端通过扣环(2.1)套接在中心吊环(1)上,底端通过铰套(2.4)与连接支座(3)铰接,所述支撑杆(2)及其对应的连接支座(3)沿中心吊环(1)和桩孔护筒(4)的圆周均匀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桩孔洞覆盖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吊环(1)呈圆环状,由实心圆管弯制而成,所述圆管直径与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柏翰,仲敏,王义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