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36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0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两个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间隙,每个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可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可与一个配对部件电接触。因此,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导电端子能够承载更大的电流。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包括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

Conductive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和包括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和保持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例如,电源端子。现有技术中提出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导电端子,该双层导电端子通常包括位于其内层的内层端子和位于其外层的外层端子。内层端子通常由铜制成,外层端子通常由不锈钢制成。外层端子夹持在内层端子上,提高了整个导电端子的夹持力,保证电气接触的可靠性。外层不锈钢端子的长度小于内层铜端子,并且不与配对部件(例如,汇流条)电接触,仅内层铜端子与配对部件电接触,因此,该导电端子的载流能力有限。但是,随着应用电流变得越来越大,要求电源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能够承载更大的电流。因此,现有的双层结构的导电端子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包括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两个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间隙,每个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可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可与一个配对部件电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接触部上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可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使得所述凸起部可与一个配对部件电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材料厚度,使得所述第二端子贴紧所述第一端子时,所述凸起部经由所述间隙凸出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外表面,使得在与配对部件对配的过程中,所述配对部件先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接触,之后再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具有间距,使得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与所述第一端子的外表面平齐,从而使得在与配对部件对配的过程中,所述配对部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同时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具有间距,使得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低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外表面,从而在与配对部件对配的过程中,所述配对部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先接触并推动第一端子向第二端子弹性移动,进而所述配对部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接触。在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端部通过连接部相连,所述连接部能够抵靠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端部,防止第二接触部的端部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一端具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的宽度设置成大于所述间隙,并能够抵靠所述间隙两侧的第一接触部,从而防止第二接触部的端部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两个第二接触部,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接触部的所述第二止挡部相连形成一个整体,从而防止第二接触部的端部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包括适于固定在绝缘本体中的第一固定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的一排第一弹性悬臂,在每个所述第一弹性悬臂的自由端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接触部,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端子包括适于固定在绝缘本体中的第二固定部和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的一排第二弹性悬臂,在每个所述第二弹性悬臂的自由端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二接触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另一侧的、适于电连接到电路板上的一排第一连接脚;所述第二端子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另一侧的、适于电连接到电路板上的一排第二连接脚,所述一排第一连接脚与所述一排第二连接脚交错排列。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一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固定部连接在一起,使得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成为一个整体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为由单块金属料板制成的单个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导电端子;和绝缘本体,所述导电端子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上。在本专利技术中,位于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可同时与配对部件电接触,从而提高导电端子的载流能力,此外,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交错分布,使得能够在给定空间内布置尽量多的有效触点,该导电端子能够承载更大的电流。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a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分解立体图;图1b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其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组合在一起;图2a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的局部示意图;图2b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的局部示意图;图2c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的局部示意图;图2d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的局部示意图;图3a-d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两个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组合在一起的示意图;以及图4a和4b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电端子以及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两个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间隙,每个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可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可与一个配对部件电接触。图1a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分解立体图;图1b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其中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组合在一起。其中,导电端子1000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端子100和第二端子200,所述第一端子100具有位于其一端的三个第一接触部110,所述第二端子200具有位于其一端的两个第二接触部210,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部110之间具有间隙111,每个所述第二接触部210上形成有凸起部211,所述凸起部211可经由所述间隙111穿过所述第一端子100,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110和凸起部211与一个配对部件电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n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两个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部,/n其特征在于:/n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间隙,每个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可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可与一个配对部件电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两个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部,
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间隙,每个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可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可与一个配对部件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接触部上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可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使得所述凸起部可与一个配对部件电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材料厚度,使得所述第二端子贴紧所述第一端子时,所述凸起部经由所述间隙凸出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外表面,使得在与配对部件对配的过程中,所述配对部件先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接触,之后再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具有间距,使得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与所述第一端子的外表面平齐,从而使得在与配对部件对配的过程中,所述配对部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同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具有间距,使得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低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外表面,从而在与配对部件对配的过程中,所述配对部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先接触并推动第一端子向第二端子弹性移动,进而所述配对部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端部通过连接部相连,所述连接部能够抵靠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端部,防止第二接触部的端部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成何家勇赵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