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和包括该导电端子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和保持在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例如,电源端子。现有技术中提出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导电端子,该双层导电端子通常包括位于其内层的内层端子和位于其外层的外层端子。内层端子通常由铜制成,外层端子通常由不锈钢制成。外层端子夹持在内层端子上,提高了整个导电端子的夹持力,保证电气接触的可靠性。外层不锈钢端子的长度小于内层铜端子,并且不与配对部件(例如,汇流条)电接触,仅内层铜端子与配对部件电接触,因此,该导电端子的载流能力有限。但是,随着应用电流变得越来越大,要求电源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能够承载更大的电流。因此,现有的双层结构的导电端子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包括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两个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n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两个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部,/n其特征在于:/n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间隙,每个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可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可与一个配对部件电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端子,包括相互叠置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两个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位于其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二接触部,
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具有间隙,每个所述第二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可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可与一个配对部件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接触部上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可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使得所述凸起部可与一个配对部件电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材料厚度,使得所述第二端子贴紧所述第一端子时,所述凸起部经由所述间隙凸出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外表面,使得在与配对部件对配的过程中,所述配对部件先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接触,之后再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具有间距,使得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与所述第一端子的外表面平齐,从而使得在与配对部件对配的过程中,所述配对部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同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具有间距,使得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低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外表面,从而在与配对部件对配的过程中,所述配对部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先接触并推动第一端子向第二端子弹性移动,进而所述配对部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凸起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端部通过连接部相连,所述连接部能够抵靠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端部,防止第二接触部的端部经由所述间隙穿过所述第一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成,何家勇,赵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