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的
,特别是一种自动栓锁扁平导线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连接器是提供给导线连接至电路板的中介连接元件,其好处是可以不需要通过实体焊接的方式焊死在电路板上,让用户可以轻易的通过插拔来实现电性连接的功效。为了让连接器与导线可以稳固的接触,遂发展出多种的连接方式,例如自动栓锁的方式,让连接器与导线可以轻易的连接而不脱落,且前述的动作在导线插入连接器的过程中,将会自动的栓锁,以保持连接器与导线的连接;然而,传统具有自动栓锁的连接器,由于结构设计,使得用户不知道卡定突起的确切位置,除了等待卡定突起接触时所产生的声音之外,在外观上无法预期何时能够完成自动栓锁,其缺失有可能使得使用者误以为已经完成栓锁。再者,对于设计工程师而言,除非获得连接器相对应的规格,不然对于导线在何处需要设置凹陷缺口,是十分不容易理解的。另外,由于卡定突起一般邻近于末端,因此有可能在弹性臂弹性疲乏时或弹性力不足时,容易发生自动栓锁失灵的问题。因此,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连接器,其用以解决传统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是应用在扁平导线,所述扁平导线具有导线端与在其头端的二侧缘分别的具有凹陷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含:/n壳体,形成容置空间、第一破孔、第二破孔与插入口,所述第一破孔与所述第二破孔与所述插入口是分别的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所述第一破孔与所述第二破孔分别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以及所述插入口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相邻于所述第二表面;/n端子,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端子供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端;/n第一弹性锁定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且邻近于所述壳体的侧缘,所述第一弹性锁定部具有第一操作件、第一卡定突起与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 ...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15 TW 1071406281.一种连接器,是应用在扁平导线,所述扁平导线具有导线端与在其头端的二侧缘分别的具有凹陷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含:
壳体,形成容置空间、第一破孔、第二破孔与插入口,所述第一破孔与所述第二破孔与所述插入口是分别的连通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空间,所述第一破孔与所述第二破孔分别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一表面,以及所述插入口形成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相邻于所述第二表面;
端子,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端子供电性连接所述导线端;
第一弹性锁定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且邻近于所述壳体的侧缘,所述第一弹性锁定部具有第一操作件、第一卡定突起与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上缘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一破孔与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下缘部分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上缘部分与下缘部分是在同一方向对应,所述第一卡定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下缘部分,所述第一弹性臂自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下缘部分延伸至所述壳体的第三表面的内侧;以及
第二弹性锁定部,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且邻近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缘,所述第二弹性锁定部具有第二操作件、第二卡定突起与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操作件的上缘部分突出于所述第二破孔与所述第二操作件的下缘部分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操作件的上缘部分与下缘部分是在同一方向对应,所述第二卡定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二操作件的下缘部分,所述第二弹性臂自所述第二操作件的下缘部分延伸至所述壳体的第三表面的内侧;
其中所述扁平导线导入所述插入口,所述头端触碰所述第一卡定突起与所述第二卡定突起,分别的引起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产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一操作件与所述第二操作件向所述第三表面移动,直到所述凹陷缺口对应所述第一卡定突起与所述第二卡定突起,引起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藉由弹力复位,将所述扁平导线的所述头端锁扣在所述容置空间,并且供藉由外力施加在所述第一操作件的上缘部分与所述第二操作件的上缘部分,分别的引起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产生形变,让所述扁平导线的所述头端解除锁扣和自所述容置空间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贤昌,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