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5350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光源单元,包含发光部、第一电极垫和第二电极垫,向前面射出光;引脚框架单元,设置于光源单元的背面,包含分别连接于第一电极垫和第二电极垫的第一引脚端子和第二引脚端子;基板,设置于光源单元及引脚框架单元的侧面,并与第一引脚端子和第二引脚端子电连接,其中,第一引脚端子和第二引脚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包含设置于互不相同的层且彼此电连接的上部导电层、中间导电层及下部导电层,引脚框架单元包括第一绝缘基板及第二绝缘基板,上部导电层设置于光源单元与第一绝缘基板之间,中间导电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基板与第二绝缘基板之间,下部导电层设置于第二绝缘基板上,并设置于设置有中间导电层的面的相反面。

LED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二极管模块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9月19日、申请号为201880006297.9、题为“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模块以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
技术介绍
通常,发光二极管可以大致分为顶部型发光二极管和侧面类型发光二极管。侧面类型发光二极管封装件广泛用作光入射到导光板的侧面的显示装置的背光用光源。近来,除了现有显示装置的背光用途之外,侧面类型发光二极管封装件用途和应用范围变得更广。近来,随着显示装置的厚度减小,侧面类型发光二极管封装件的厚度也具有减小的趋势。但是,随着现有的侧面类型发光二极管封装件的厚度减小,发光二极管芯片与反射器之间的空间变小,并因此要求针对温度上升的散热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散热结构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模块以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技术方案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光源单元,包含发光部、第一电极垫和第二电极垫,向前面射出光;以及引脚框架单元,设置于所述光源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n光源单元,包含发光部、第一电极垫和第二电极垫,向前面射出光;/n引脚框架单元,设置于所述光源单元的背面,包含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垫和第二电极垫的第一引脚端子和第二引脚端子;以及/n基板,设置于所述光源单元及所述引脚框架单元的侧面,并与所述第一引脚端子和第二引脚端子电连接,/n其中,所述第一引脚端子和第二引脚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包含设置于互不相同的层且彼此电连接的上部导电层、中间导电层及下部导电层,/n所述引脚框架单元包括第一绝缘基板及第二绝缘基板,/n所述上部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光源单元与所述第一绝缘基板之间,/n所述中间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基板与所述第二绝缘基...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9 KR 10-2017-01273811.一种发光二极管模块,包括:
光源单元,包含发光部、第一电极垫和第二电极垫,向前面射出光;
引脚框架单元,设置于所述光源单元的背面,包含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垫和第二电极垫的第一引脚端子和第二引脚端子;以及
基板,设置于所述光源单元及所述引脚框架单元的侧面,并与所述第一引脚端子和第二引脚端子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引脚端子和第二引脚端子中的至少一个包含设置于互不相同的层且彼此电连接的上部导电层、中间导电层及下部导电层,
所述引脚框架单元包括第一绝缘基板及第二绝缘基板,
所述上部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光源单元与所述第一绝缘基板之间,
所述中间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基板与所述第二绝缘基板之间,
所述下部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基板上,并设置于设置有所述中间导电层的面的相反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
所述引脚框架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引脚端子及第二引脚端子绝缘的虚设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
当从平面上观察时,所述虚设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引脚端子与所述第二引脚端子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模块,其中,
所述虚设端子包括:
中间虚设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基板与所述第二绝缘基板之间;以及
下部虚设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基板,并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世珉
申请(专利权)人: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