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311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23
本申请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所述第一主板和所述第二主板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并列设置,且并列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轴向,所述第一通道的总容积大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总容积;若干排换热管,所述第一通道连通至少一排所述换热管,所述第二通道连通至少一排所述换热管;第二集流管,所述换热管连接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换热管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内腔。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通道的总容积大于第二通道的总容积,可以使换热器中换热介质的流动速率得以提高,从而提升换热性能。

A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本申请涉及换热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空调设备中进行热量交换的重要部件,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换热的效果。相关的换热器包括用于供换热介质流动的流通通道,换热前和换热后的换热介质的密度和体积是不同的,不同密度和体积的换热介质在相同容积的流通通道中流动速率不同,会造成换热介质在换热器中的流动速率较低,进而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换热器的换热介质流动速率较高,换热性能较好。为达此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所述第一主板和所述第二主板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并列设置,且并列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轴向,所述第一通道的总容积大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总容积;若干排换热管,所述第一通道连通至少一排所述换热管,所述第二通道连通至少一排所述换热管;第二集流管,所述换热管连接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换热管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内腔。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板包括中间筋,所述中间筋将所述第一主板分隔为若干通槽,多个所述通槽与所述第二主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可选地,还包括第一中间板,所述第一中间板位于所述第一主板与所述第二主板之间,所述中间筋贴合于所述第一中间板,所述第一中间板开设有若干排第一条形孔。可选地,所述第二主板设有若干排第一换热管孔,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孔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条形孔,所述换热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换热管孔且容纳于所述第一条形孔。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通道至少设有一个,多个并列设置的所述第一通道设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同一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道之间的中间筋开设有孔或开口,以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道之间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第三主板和第四主板,第三主板第四主板所述第三主板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四主板合围形成第三通道。可选地,所述第四主板设有若干排第二换热管孔,所述换热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换热管孔。可选地,还包括第二中间板,所述第二中间板位于所述第三主板与所述第四主板之间,所述第二中间板开设有若干排第二条形孔,所述换热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换热管孔且容纳于所述第二条形孔。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均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所述第一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一通道隔断,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所述第一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二通道隔断;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有供介质流通的第一流通口,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有供介质流通的第二流通口;所述第三通道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流通通道,其中一个所述流通通道与所有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所述换热管连通,另一个所述流通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的所述换热管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均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所述第一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一通道隔断,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所述第一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二通道隔断;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有供介质流入的第一流通口,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有供介质流出的第二流通口;所述第三通道包括第一流通通道、第二流通通道以及第三流通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通道与所述第二流通通道之间、所述第一流通通道与所述第三流通通道之间均由第二隔板分隔,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隔板远离所述第一流通口的一侧,所述第二流通通道和所述第三流通通道之间不连通;所述第一流通通道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端和第二隔板之间的换热管以及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和和第二隔板之间的换热管;所述第二流通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二端和第二隔板之间的换热管;所述第三流通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和和第二隔板之间的换热管。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通道的总容积大于第二通道的总容积,可以较为合理地分配流通通道的容积,可以使换热器中换热介质的流动速率较高,从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换热器的爆炸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主板的中间筋未开孔或开口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主板的中间筋开孔或开口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三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二集流管的剖视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所述的换热器的爆炸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所述的第一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所述的换热器的爆炸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所述的第二集流管的剖视图;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四所述的换热器的爆炸图;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所述的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五所述的换热器的爆炸图;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六所述的换热器的爆炸图;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所述的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七所述的换热器的爆炸图;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八所述的换热器的爆炸图。图中:1、第一集流管;11、第一主板;111、中间筋;112、通槽;113、开口;12、第二主板;121、第一换热管孔;122、翻边;13、第一中间板;131、第一条形孔;132、第三条形孔;2、第二集流管;21、第三主板;211、凹槽;212、第一凹槽;213、第二凹槽;214、第三凹槽;22、第四主板;221、第二换热管孔;23、第二中间板;231、第二条形孔;3、换热管;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第一流通口;7、第二流通口;8、端盖;10、第一通道;20、第二通道;30、第三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集流管(1),所述第一集流管(1)包括第一主板(11)和第二主板(12),所述第一主板(11)和所述第二主板(12)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20),所述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20)并列设置,且并列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轴向,所述第一通道(10)的总容积大于所述第二通道(20)的总容积;/n若干排换热管(3),所述第一通道(10)连通至少一排所述换热管(3),所述第二通道(20)连通至少一排所述换热管(3);/n第二集流管(2),所述换热管(3)连接所述第一集流管(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2),所述换热管(3)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1)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管(2)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1),所述第一集流管(1)包括第一主板(11)和第二主板(12),所述第一主板(11)和所述第二主板(12)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20),所述第一通道(10)和第二通道(20)并列设置,且并列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轴向,所述第一通道(10)的总容积大于所述第二通道(20)的总容积;
若干排换热管(3),所述第一通道(10)连通至少一排所述换热管(3),所述第二通道(20)连通至少一排所述换热管(3);
第二集流管(2),所述换热管(3)连接所述第一集流管(1)和所述第二集流管(2),所述换热管(3)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1)内腔和所述第二集流管(2)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板(11)包括中间筋(111),所述中间筋(111)将所述第一主板(11)分隔为若干通槽(112),多个所述通槽(112)与所述第二主板(12)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道(10)和所述第二通道(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中间板(13),所述第一中间板(13)位于所述第一主板(11)与所述第二主板(12)之间,所述中间筋(111)贴合于所述第一中间板(13),所述第一中间板(13)开设有若干排第一条形孔(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板(12)设有若干排第一换热管孔(121),每个所述第一换热管孔(121)对应一个所述第一条形孔(131),所述换热管(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换热管孔(121)且容纳于所述第一条形孔(13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0)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第二通道(20)至少设有一个,多个并列设置的所述第一通道(10)设于所述第二通道(20)的同一侧,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道(10)之间的中间筋(111)开设有孔或开口(113),以使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道(10)之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管(2)包括第三主板(21)和第四主板(22),所述第三主板和所述第四主板之间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三主板(21)开设有凹槽(211),所述凹槽(211)与所述第四主板(22)合围形成第三通道(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主板(22)设有若干排第二换热管孔(221),所述换热管(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换热管孔(2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中间板(23),所述第二中间板(23)位于所述第三主板(21)与所述第四主板(22)之间,所述第二中间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军启张伟伟黄宁杰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