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管壳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310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管壳换热器,包括外壳,右管盘,左管盘,输送管,热气进头,左封头,冷水进头,密封圈,热气出头,右封头,冷水出头,可调节保护罩结构,可调节支撑移动板架结构,辅助稳定支架结构和挡板,所述的右管盘和左管盘分别镶嵌在外壳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输送管镶嵌在右管盘和左管盘之间;所述的热气进头焊接在外壳上表面的左侧;所述的左封头法兰连接在外壳的左端;所述的冷水进头焊接在左封头的左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可调节保护罩结构的设置,避免了外壳的外侧散发大量的热量,并导致热传递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热传递的效果和速度。

An efficient and energy-saving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节能管壳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管壳换热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结构主要由壳体、换热管、管束支撑物、两端管板、两端封头、壳程及管程进出口接管共同连接构成,换热管为光滑管,管间支撑物为弓形折流板或其他支撑结构,如使用弓形折流板作为支撑结构时,以空气、有机气体、有机液体为传热介质的壳程传热系数小,传热速率低,现有技术为中国专利公开号为201811277506.1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设置有前封头与后封头,所述前封头、后封头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管板,所述管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条齿孔膜片管,所述齿孔膜片管包括有基管、沿所述基管长度方向均匀设置若干个环形膜片,任意两个上下相邻的所述环形膜片相互抵接,任意两个左右相邻的所述环形膜片相互抵接,所述环形膜片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前封头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管程进口,所述后封头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管程出口,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前封头的一端顶侧设置有壳程出口,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后封头的一端底侧设置有壳程进口,具有增大了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增强了壳程流体湍流度,提高了换热器总的传热系数,同时,齿孔膜片管的自支撑结构,将壳程流体横向流动改为纵向流动,减少了壳程流体流动阻力,提高了换热器总的传热性能的优点。但是,现有的管壳换热器还存在着不具备起到保温防护的功能、不方便使该装置进行移动和不方便更加稳定进行支撑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高效节能管壳换热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管壳换热器,以解决现有的管壳换热器不具备起到保温防护的功能、不方便使该装置进行移动和不方便更加稳定进行支撑的问题。一种高效节能管壳换热器,包括外壳,右管盘,左管盘,输送管,热气进头,左封头,冷水进头,密封圈,热气出头,右封头,冷水出头,可调节保护罩结构,可调节支撑移动板架结构,辅助稳定支架结构和挡板,所述的右管盘和左管盘分别镶嵌在外壳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输送管镶嵌在右管盘和左管盘之间;所述的热气进头焊接在外壳上表面的左侧;所述的左封头法兰连接在外壳的左端;所述的冷水进头焊接在左封头的左端;所述的密封圈分别放置在左封头和外壳的连接处与右封头和外壳的连接处;所述的热气出头焊接在外壳下表面的右侧;所述的右封头法兰连接在外壳的右端;所述的冷水出头焊接在右封头的右端;所述的可调节保护罩结构安装在外壳的外壁上;所述的可调节支撑移动板架结构安装在外壳的下部;所述的辅助稳定支架结构安装在可调节支撑移动板架结构的下部;所述的挡板分别焊接在外壳内壁的上下两部;所述的可调节保护罩结构包括上套接罩,上套接腔,第一连接条,下套接罩,下套接腔,下连接条,第一防护垫和第二防护垫,所述的上套接腔开设在上套接罩内部的下方,并套接在外壳外壁的上部;所述的第一连接条分别焊接在上套接罩前后表面的下部;所述的下套接腔开设在下套接罩内部的上方,并套接在外壳外壁的下部;所述的下连接条分别焊接在下套接罩前后表面的上部;所述的第一防护垫胶接在第二防护垫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二防护垫分别胶接在上套接腔和下套接腔内壁上。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节支撑移动板架结构包括左支撑柱,第一套板,右支撑柱,第二套板,底板,移动轮和刹车片,所述的左支撑柱分别螺栓安装在第一套板的前后两部,且下端分别焊接在底板上部左侧的前后两部;所述的第一套板焊接在左封头的下部;所述的右支撑柱分别螺栓安装在第二套板的前后两部,且下端分别焊接在底板上部右侧的前后两部;所述的第二套板焊接在右封头的下端;所述的移动轮螺栓安装在底板下部的四角处。优选的,所述的辅助稳定支架结构包括连接板,固定板,升降螺杆,拆装环,支撑盘和旋转手柄,所述的连接板焊接在底板的外壁上;所述的升降螺杆螺纹连接在固定板内部的前侧;所述的拆装环焊接在支撑盘的上端,并螺纹连接在升降螺杆的下部;所述的旋转手柄焊接在升降螺杆的上端。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防护垫和第二防护垫分别锡箔纸垫和石棉垫,所述的第一防护垫和第二防护垫分别套接在外壳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的上套接罩和下套接罩内部外侧开设有通孔,并分别套在热气进头和热气出头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连接条和下连接条分别设置有两个,且内部安装有螺栓和螺母。优选的,所述的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分别设置有两个,且上端的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分别设置为弧形。优选的,所述的底板下端的移动轮采用不锈钢万向轮,所述的移动轮设置有四个。优选的,所述的刹车片螺栓安装在移动轮的内侧。优选的,所述的支撑盘外壁上设置有一字防滑纹,所述的支撑盘焊接在升降螺杆的下端。优选的,所述的连接板和固定板相互焊接,并组装呈L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防护垫和第二防护垫分别锡箔纸垫和石棉垫,所述的第一防护垫和第二防护垫分别套接在外壳的外侧,避免了外壳的外侧散发大量的热量,并导致热传递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热传递的效果和速度。2.本技术中,所述的上套接罩和下套接罩内部外侧开设有通孔,并分别套在热气进头和热气出头的外侧,这样在上套接腔和下套接腔套在外壳上安装时,避免了受到热气进头和热气出头的阻挡导致无法安装的问题。3.本技术中,所述的第一连接条和下连接条分别设置有两个,且内部安装有螺栓和螺母,在完成套接后,更加合理的固定住,并避免了轻易出现脱落的问题。4.本技术中,所述的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分别设置有两个,且上端的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分别设置为弧形,更加合理的使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安装在左封头和右封头上,同时也便于通过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支撑住。5.本技术中,所述的底板下端的移动轮采用不锈钢万向轮,所述的移动轮设置有四个,在推动该右封头或者左封头时,方便的进行移动,进而增加了功能性。6.本技术中,所述的刹车片螺栓安装在移动轮的内侧,在短暂停留时,打开刹车片,能够即可固定住移动轮,并避免了移动轮出现带动外壳移动的问题。7.本技术中,所述的支撑盘外壁上设置有一字防滑纹,所述的支撑盘焊接在升降螺杆的下端,在旋转该旋转手柄时,能够随之使支撑盘和升降螺杆下降支撑起外壳,且增加了稳定性,并便于在指定位置处长时间的进行工作。8.本技术中,所述的连接板和固定板相互焊接,并组装呈L型,方便的使辅助稳定支架结构组装起来并进行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可调节保护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可调节支撑移动板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辅助稳定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右管盘;3、左管盘;4、输送管;5、热气进头;6、左封头;7、冷水进头;8、密封圈;9、热气出头;10、右封头;11、冷水出头;12、可调节保护罩结构;121、上套接罩;122、上套接腔;123、第一连接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节能管壳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高效节能管壳换热器,包括外壳(1),右管盘(2),左管盘(3),输送管(4),热气进头(5),左封头(6),冷水进头(7),密封圈(8),热气出头(9),右封头(10),冷水出头(11),可调节保护罩结构(12),可调节支撑移动板架结构(13),辅助稳定支架结构(14)和挡板(15),所述的右管盘(2)和左管盘(3)分别镶嵌在外壳(1)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输送管(4)镶嵌在右管盘(2)和左管盘(3)之间;所述的热气进头(5)焊接在外壳(1)上表面的左侧;所述的左封头(6)法兰连接在外壳(1)的左端;所述的冷水进头(7)焊接在左封头(6)的左端;所述的密封圈(8)分别放置在左封头(6)和外壳(1)的连接处与右封头(10)和外壳(1)的连接处;所述的热气出头(9)焊接在外壳(1)下表面的右侧;所述的右封头(10)法兰连接在外壳(1)的右端;所述的冷水出头(11)焊接在右封头(10)的右端;所述的可调节保护罩结构(12)安装在外壳(1)的外壁上;所述的可调节支撑移动板架结构(13)安装在外壳(1)的下部;所述的辅助稳定支架结构(14)安装在可调节支撑移动板架结构(13)的下部;所述的挡板(15)分别焊接在外壳(1)内壁的上下两部;所述的可调节保护罩结构(12)包括上套接罩(121),上套接腔(122),第一连接条(123),下套接罩(124),下套接腔(125),下连接条(126),第一防护垫(127)和第二防护垫(128),所述的上套接腔(122)开设在上套接罩(121)内部的下方,并套接在外壳(1)外壁的上部;所述的第一连接条(123)分别焊接在上套接罩(121)前后表面的下部;所述的下套接腔(125)开设在下套接罩(124)内部的上方,并套接在外壳(1)外壁的下部;所述的下连接条(126)分别焊接在下套接罩(124)前后表面的上部;所述的第一防护垫(127)胶接在第二防护垫(128)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二防护垫(128)分别胶接在上套接腔(122)和下套接腔(125)内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节能管壳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高效节能管壳换热器,包括外壳(1),右管盘(2),左管盘(3),输送管(4),热气进头(5),左封头(6),冷水进头(7),密封圈(8),热气出头(9),右封头(10),冷水出头(11),可调节保护罩结构(12),可调节支撑移动板架结构(13),辅助稳定支架结构(14)和挡板(15),所述的右管盘(2)和左管盘(3)分别镶嵌在外壳(1)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输送管(4)镶嵌在右管盘(2)和左管盘(3)之间;所述的热气进头(5)焊接在外壳(1)上表面的左侧;所述的左封头(6)法兰连接在外壳(1)的左端;所述的冷水进头(7)焊接在左封头(6)的左端;所述的密封圈(8)分别放置在左封头(6)和外壳(1)的连接处与右封头(10)和外壳(1)的连接处;所述的热气出头(9)焊接在外壳(1)下表面的右侧;所述的右封头(10)法兰连接在外壳(1)的右端;所述的冷水出头(11)焊接在右封头(10)的右端;所述的可调节保护罩结构(12)安装在外壳(1)的外壁上;所述的可调节支撑移动板架结构(13)安装在外壳(1)的下部;所述的辅助稳定支架结构(14)安装在可调节支撑移动板架结构(13)的下部;所述的挡板(15)分别焊接在外壳(1)内壁的上下两部;所述的可调节保护罩结构(12)包括上套接罩(121),上套接腔(122),第一连接条(123),下套接罩(124),下套接腔(125),下连接条(126),第一防护垫(127)和第二防护垫(128),所述的上套接腔(122)开设在上套接罩(121)内部的下方,并套接在外壳(1)外壁的上部;所述的第一连接条(123)分别焊接在上套接罩(121)前后表面的下部;所述的下套接腔(125)开设在下套接罩(124)内部的上方,并套接在外壳(1)外壁的下部;所述的下连接条(126)分别焊接在下套接罩(124)前后表面的上部;所述的第一防护垫(127)胶接在第二防护垫(128)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二防护垫(128)分别胶接在上套接腔(122)和下套接腔(125)内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节能管壳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节支撑移动板架结构(13)包括左支撑柱(131),第一套板(132),右支撑柱(133),第二套板(134),底板(135),移动轮(136)和刹车片(137),所述的左支撑柱(131)分别螺栓安装在第一套板(132)的前后两部,且下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晁中芳张丽红赵义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飞洋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