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74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壳式换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管板,所述换热腔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管板之间且数量大于四个的上折流板,所述换热腔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管板之间且数量大于三个的下折流板。该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管壳式换热器普遍是通过焊接把内管束与管板固定连接,但是当管束损坏时就不便于更换,同时由于管束内通冷却水,管束外为高温废气,而废气中一些物质会吸附在管束外,但是管束与管板焊接,不便于对管束外壁进行清理,维护成本高,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

A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inner tube bundle easy to disassem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管壳式换热器
,具体为一种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和易于清洗水垢;但传热系数低,占地面积大,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目前市场上的管壳式换热器普遍是通过焊接把内管束与管板固定连接,但是当管束损坏时就不便于更换,同时由于管束内通冷却水,管束外为高温废气,而废气中一些物质会吸附在管束外,但是管束与管板焊接,不便于对管束外壁进行清理,维护成本高,给使用者带来不便,故而提出了一种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具备内管束便于拆卸,便于维护的优点,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管壳式换热器普遍是通过焊接把内管束与管板固定连接,但是当管束损坏时就不便于更换,同时由于管束内通冷却水,管束外为高温废气,而废气中一些物质会吸附在管束外,但是管束与管板焊接,不便于对管束外壁进行清理,维护成本高,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内管束便于拆卸,便于维护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管板,所述换热腔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管板之间且数量大于四个的上折流板,所述换热腔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管板之间且数量大于三个的下折流板,左侧所述管板插接有贯穿并延伸至右侧管板右侧的管束,所述管板开设有与管束相适配的通孔,两个所述管板相离面的一侧开设有沉槽,所述管束左右两侧均套接有位于沉槽内的密封橡胶圈,所述管束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管束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壳体左侧固定连接有左封头,所述壳体右侧固定连接有右封头,所述左封头靠近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左侧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左封头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空腔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左封头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空腔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壳体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与换热腔连通的进气管,所述壳体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有与换热腔连通的出气管。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鞍座,所述管板与壳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优选的,所述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与换热腔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相邻所述上折流板与下折流板之间相互交错排列。优选的,所述上折流板与下折流板均开设有与管束相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密封橡胶圈的直径大于通孔的孔径。优选的,所述螺母位于密封橡胶圈相对面的一侧,所述螺母为不锈钢防松螺母,所述螺母的直径小于沉槽的内径。优选的,所述左封头和右封头均通过螺杆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右侧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垫,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位于两个管板之间。(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通过插接管束到管板上,然后在管束外套接密封橡胶圈,通过设置螺纹槽和沉槽,使得螺母拧紧时压紧密封橡胶圈,当两侧螺母拧紧后,便达到固定管束和管板,并且防止冷却水泄露,当需要拆卸维护时,只需拧下两侧的螺母,便能够抽出管束进行维护更换,达到了内管束便于拆卸,便于维护的目的,通过设置上折流板、下折流板和隔板,使得从进气管进入的高温废气能够与管板内的冷却水充分交换热量,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管壳式换热器普遍是通过焊接把内管束与管板固定连接,但是当管束损坏时就不便于更换,同时由于管束内通冷却水,管束外为高温废气,而废气中一些物质会吸附在管束外,但是管束与管板焊接,不便于对管束外壁进行清理,维护成本高,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壳体、2换热腔、3管板、4上折流板、5下折流板、6管束、7通孔、8沉槽、9密封橡胶圈、10螺纹槽、11螺母、12左封头、13右封头、14空腔、15隔板、16出水管、17进水管、18进气管、19出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鞍座,壳体1内开设有换热腔2,换热腔2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管板3,管板3与壳体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换热腔2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管板3之间且数量大于四个的上折流板4,换热腔2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管板3之间且数量大于三个的下折流板5,上折流板4和下折流板5与换热腔2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相邻上折流板4与下折流板5之间相互交错排列,左侧管板3插接有贯穿并延伸至右侧管板3右侧的管束6,上折流板4与下折流板5均开设有与管束6相适配的安装孔,管板3开设有与管束6相适配的通孔7,两个管板3相离面的一侧开设有沉槽8,管束6左右两侧均套接有位于沉槽8内的密封橡胶圈9,密封橡胶圈9的直径大于通孔7的孔径,管束6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10,管束6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母11,螺母11位于密封橡胶圈9相对面的一侧,螺母11为不锈钢防松螺母,螺母11的直径小于沉槽8的内径,壳体1左侧固定连接有左封头12,壳体1右侧固定连接有右封头13,左封头12和右封头13均通过螺杆与壳体1固定连接,左封头12靠近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空腔14,空腔14左侧固定安装有隔板15,隔板15右侧固定安装有密封橡胶垫,左封头12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空腔14连通的出水管16,左封头12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空腔14连通的进水管17,壳体1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与换热腔2连通的进气管18,壳体1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有与换热腔2连通的出气管19,进气管18和出气管19均位于两个管板3之间。在使用时,通过插接管束6到管板3上,然后在管束6外套接密封橡胶圈9,通过设置螺纹槽10和沉槽8,使得螺母11拧紧时压紧密封橡胶圈9,当两侧螺母11拧紧后,便达到固定管束6和管板3,并且防止冷却水泄露,当需要拆卸维护时,只需拧下两侧的螺母11,便能够抽出管束6进行维护更换,达到了内管束便于拆卸,便于维护的目的,通过设置上折流板4、下折流板5和隔板15,使得从进气管18进入的高温废气能够与管板3内的冷却水充分交换热量。综上所述,该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通过插接管束6到管板3上,然后在管束6外套接密封橡胶圈9,通过设置螺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换热腔(2),所述换热腔(2)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管板(3),所述换热腔(2)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管板(3)之间且数量大于四个的上折流板(4),所述换热腔(2)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管板(3)之间且数量大于三个的下折流板(5),左侧所述管板(3)插接有贯穿并延伸至右侧管板(3)右侧的管束(6),所述管板(3)开设有与管束(6)相适配的通孔(7),两个所述管板(3)相离面的一侧开设有沉槽(8),所述管束(6)左右两侧均套接有位于沉槽(8)内的密封橡胶圈(9),所述管束(6)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10),所述管束(6)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母(11),所述壳体(1)左侧固定连接有左封头(12),所述壳体(1)右侧固定连接有右封头(13),所述左封头(12)靠近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空腔(14),所述空腔(14)左侧固定安装有隔板(15),所述左封头(12)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空腔(14)连通的出水管(16),所述左封头(12)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空腔(14)连通的进水管(17),所述壳体(1)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与换热腔(2)连通的进气管(18),所述壳体(1)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有与换热腔(2)连通的出气管(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管束便于拆卸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开设有换热腔(2),所述换热腔(2)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管板(3),所述换热腔(2)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管板(3)之间且数量大于四个的上折流板(4),所述换热腔(2)底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管板(3)之间且数量大于三个的下折流板(5),左侧所述管板(3)插接有贯穿并延伸至右侧管板(3)右侧的管束(6),所述管板(3)开设有与管束(6)相适配的通孔(7),两个所述管板(3)相离面的一侧开设有沉槽(8),所述管束(6)左右两侧均套接有位于沉槽(8)内的密封橡胶圈(9),所述管束(6)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螺纹槽(10),所述管束(6)左右两侧均螺纹连接有螺母(11),所述壳体(1)左侧固定连接有左封头(12),所述壳体(1)右侧固定连接有右封头(13),所述左封头(12)靠近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空腔(14),所述空腔(14)左侧固定安装有隔板(15),所述左封头(12)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空腔(14)连通的出水管(16),所述左封头(12)底部固定安装有与空腔(14)连通的进水管(17),所述壳体(1)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与换热腔(2)连通的进气管(18),所述壳体(1)底部左侧固定安装有与换热腔(2)连通的出气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才张建业
申请(专利权)人:靖江市鑫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