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4291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其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此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包括夹盖、台座、腔体和集束筒,并沿其中心轴方向开设有贯通的导火通道;夹盖和台座间还设置有分火网。此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可将火焰集束并转化成外焰表面积更大的火焰簇,提高火焰的加热能力,进而可提高节能灶的加热效率和能量利用率,实现提高火力并节约能源的效果。

A firearm for energy saving st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
,尤其是一种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
技术介绍
火焰的焰层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从内向外,火焰的亮度逐渐降低,而温度逐渐升高,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使用火焰的外焰来加热食物,热效率最高,即用时最短,消耗燃料最少。现有申请号为CN201720630409.0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三环分火器,安装于节能灶的炉头,可形成外环火、中环火和内环火,并能通过炉头上的引射管单独控制外环火、中环火和内环火的开闭,增加火焰的表面积,即提高了火焰的加热总面积,加热速度更快。但是这种方案存在一定的弊端。环状火焰之间存在空隙,所以火焰和锅底的接触不够充分,锅底直接接触火焰的部分,和未直接接触火焰的部分之间收到的热量不相等,导致火焰对锅底的加热既不均匀又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此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可改变火焰的形状,使火焰的外焰尖端排列更平整,火焰和锅底间的接触更均匀,并且使火焰的加热更充分。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包括分火器本体,分火器本体从上到下分别为夹盖、台座、腔体、集束筒,夹盖和台座内轴向开设有通孔,腔体内轴向开设有腔孔,夹盖的下表面和台座的上表面间设有一个分火网,分火网和夹盖、台座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本的圆锥状火焰被分火网分割成若干较小的火焰,并且这些较小的火焰受到分火网的约束而整齐排列,增大了火焰和锅底的接触面积,使火焰对锅底的加热更均匀和充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通孔、腔孔、集束孔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组成导火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火焰从集束筒的下表面开口处进入导火通道,首先会受到集束筒的约束,形成近似锥状的火焰,火焰的能量更集中。其次火焰进入腔体,因腔体的进口小而出口大,使火焰的压力降低,这样做可避免火焰因压力过大而膨胀或爆燃,有利于维持火焰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分火网还开设有若干网格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火网能够将火焰分割成细长的火焰簇。火焰簇和原来的火焰相比,外焰边长而内焰收缩;并且火焰聚集成束后,火焰顶端由原本的圆锥形变成平整的柱面,火焰的外焰体积更大,火焰的加热效率更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夹盖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的凸块,台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环形的凹槽,凸块和凹槽卡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盖和台座之间的连接更紧密,使夹盖和台座不易发生位移错位,维持整体结构的稳定。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凸块的外侧边缘安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和凸块的外缘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封闭夹盖和台座间的连接缝隙,防止火焰从连接缝隙逸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集束筒和腔体的连接面上设有一个分火框,分火框和集束筒固定连接,并且分火框上开设有若干分火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火孔将火焰分割成几个中等大小的火焰,可阻挡一部分火焰的冲击力,缓解分火网的压力。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夹盖的上表面装有一个底部开孔的聚能罩,聚能罩的底部和夹盖卡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能罩能引导火焰紧贴着锅底运动,增大火焰和锅底的接触面积,间接提高火焰的加热效率。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有是:1.在分火器本体上安装有分火网,可将原本的单个锥形火焰分散成若干细长火焰,减少火焰的内焰部分,并提升火焰的外焰的接触面积。这种火焰聚集成束,火焰顶端由原本的圆锥形变成平整的柱面,火焰和锅底接触更均匀。火焰进入导火通道,依次通过集束孔、腔孔、通孔,中间还会穿过分火网。在这个过程中,集束筒可收束火焰,使火焰能量更集中;腔体可降低火焰压力,维持火焰稳定;分火网则将火焰分割成火焰簇,增加火焰外焰的面积,提高火焰的加热效率。2.夹盖和台座形成的通道,以及台座下表面连接的集束筒,可以约束火焰的运动方向,在这种情况下,细长火焰的顶端比较整齐,不易受到风的影响而四处摆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主要用于显示夹盖和台座之间的详细结构;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立体图,主要用于显示腔体内的详细结构。图中,1、夹盖;11、凸块;12、导角;2、台座;21、通孔;22、凹槽;3、分火网;31、网格孔;4、腔体;41、腔孔;5、集束筒;51、集束孔;52、分火框;53、分火孔;6、导火通道;7、密封圈;8、聚能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上述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夹盖1、分火网3、台座2、腔体4、集束筒5,并且夹盖1、分火网3、台座2、腔体4、集束筒5的中心轴重合。夹盖1的下表面和台座2的上表面重合,夹盖1和台座2间使用螺栓固定;夹盖1和台座2之间沿中心轴方向开设有一个通孔21。在夹盖1和台座2之间设置有一个圆形的分火网3,并且分火网3和夹盖1、台座3相抵接;分火网3上开设有整齐且致密的正方形网格孔31。腔体4和台座3下表面连接并一体成型;腔体4内沿中心轴方向开设有一个腔孔41,腔孔41和通孔21连通。集束筒5和腔体4的下表面连接并一体成型;集束筒5内沿中心轴方向开设有一个集束孔51,集束孔51和腔孔41连通。通孔21、腔孔41和集束孔51依次相连组成贯通的导火通道6。燃气在节能灶的灶头被点燃产生火焰,火焰从集束孔51处进入导火通道6,并沿着导火通道6的中心轴方向运动。首先,火焰在集束筒5内时,集束筒5对火焰起到约束作用,使火焰收拢集束,形成近似圆锥状的火焰,内焰集中在圆锥的底面中心附近,而外焰位于圆锥侧面附近。这样做有利于集中火焰能量,减少火焰热量散失。接着,火焰穿过集束筒5进入腔体4。导火通道在腔体4中的部分,内径从小变大。根据物理学知识,气体由小口径管道进入大口径管道时,压力会降低;火焰穿过腔体4时,则会经历一个压力逐渐降低的过程。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集束后的火焰在封闭空间内因压力过高而发生膨胀爆炸。随后,火焰穿过腔体4抵达台座2和夹盖1间的分火网3。火焰受到分火网3的阻挡,只能从栅格31中穿过,原本的近似圆锥状的火焰被分割成若干细长的火焰簇,这些火焰簇的内焰收缩变细边长,而外焰也随之伸长。整体来看,火焰簇整体近似圆柱状,外焰更整齐,这样一来,外焰和炊具底部的接触面积更大,加热能力更好。总的来说,火焰在经过导火通道6后,火焰聚集成束,能量更集中且散失更少,单位面积的加热量更高;其次,火焰经过分火网3后,原本圆锥状的火焰被分割成细长的火焰簇,外焰的有效加热面积更高,能够实现提高节能灶加热能力和加热效率的需求。参照图2,在夹盖1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的凸块11,在台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环形的凹槽22,凸块11和凹槽22可卡接配合。另外,在夹盖1的凸块11外侧边缘装有一个环形的密封圈7,密封圈7和凸块11的外侧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包括分火器本体,所述分火器本体从上到下分别为夹盖(1)、台座(2)、腔体(4)、集束筒(5),所述夹盖(1)和台座(2)各自沿轴向开设有通孔(21),所述腔体(4)内轴向开设有腔孔(41),所述集束筒(5)内轴向开设有集束孔(5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盖(1)的下表面和台座(2)的上表面间设有一个分火网(3),分火网(3)和夹盖(1)、台座(2)相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包括分火器本体,所述分火器本体从上到下分别为夹盖(1)、台座(2)、腔体(4)、集束筒(5),所述夹盖(1)和台座(2)各自沿轴向开设有通孔(21),所述腔体(4)内轴向开设有腔孔(41),所述集束筒(5)内轴向开设有集束孔(5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盖(1)的下表面和台座(2)的上表面间设有一个分火网(3),分火网(3)和夹盖(1)、台座(2)相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网(3)上,开设有若干网格孔(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腔孔(41)、集束孔(51)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组成导火通道(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节能灶的分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盖(1)的下表面设置有环形的凸块(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烨能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