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散热组件及包含其的液冷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367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散热组件及包含其的液冷散热系统,涉及冷却降温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液冷板散热效果一般的技术问题。该液冷散热组件包括与热源通过热传导方式进行换热的散热本体,散热本体内具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通道,通道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内设置有使冷却介质均匀分布的分流件;分流件为泡沫金属;通道沿冷却介质的流通方向依次包括扩流段、换热段和集流段,换热段面积不小于目标散热区域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液冷散热,通过取消液冷板内管道,并在液冷板壳体内嵌泡沫金属,使液冷板内部冷却液分布更为均匀,强化了液冷板的换热效果,简化了液冷板的加工工艺。

Liquid cooled cooling components and the liquid cooled cooling system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散热组件及包含其的液冷散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冷却降温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冷散热组件及包含其的液冷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向着小型化和集成化发展,发热功率和热流密度越来越大,传统的自然对流冷却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液冷散热系统因其换热效率高的优点,在高热流密度设备散热领域中应用广泛,而液冷板是液冷散热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专利CN207247970U中所示(如图1所示),为一种较为传统的液冷板,包括有散热板10、壳板20、水冷管30以及盖板40,散热板10贴附在高热流密度元器件上,冷却水通过进口端进入液冷板内水冷管30,并从出口端流出,带走元器件热量。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上述专利中的液冷板能满足大部分高热流密度元器件散热的要求,但同时有一些不足。首先,在板体中开槽并铺设管道,工艺较为复杂;其次,管道与热源接触面积小,热量分布不均匀,且管道与板体之间存在接触热阻,影响了液冷板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冷散热组件及包含其的液冷散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液冷板散热效果一般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液冷散热组件,包括与热源通过热传导方式进行换热的散热本体,所述散热本体内具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通道,所述通道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内设置有使冷却介质均匀分布的分流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本体为平板状结构,所述通道面积等于所述散热本体面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道沿冷却介质的流通方向依次包括扩流段、换热段和集流段,所述换热段面积不小于目标散热区域面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整个所述换热段内设置有所述分流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整个所述集流段内设置有所述分流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整个所述扩流段内设置有所述分流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件为泡沫金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扩流段内的所述分流件为分流板,位于所述换热段、所述集流段内的所述分流件为泡沫金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泡沫金属与所述通道内壁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泡沫金属与所述通道内壁之间设置有增加接触面积的导热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道内沿冷却介质流通方向填充的所述泡沫金属的孔隙率相等或不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沿所述冷却介质流通方向填充的所述泡沫金属孔隙率逐渐减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段为矩形或方形结构,所述扩流段和所述集流段结构相同或不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流段和所述集流段均为喇叭口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流段或所述集流段的长度与所述换热段的宽度之商不小于0.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口和/或至少一个出口,所有的所述进口和所有的所述出口均与所述通道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本体采用铝或铜制成。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包括所述液冷散热组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冷散热组件为液冷板。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内嵌泡沫金属的液冷板结构,泡沫金属是一种具备高孔隙率、高导热系数特性的新型超轻多功能材料;本技术中提供的液冷板取消了管道结构,直接在液冷板壳体内嵌泡沫金属块,简化了液冷板的加工工艺;使冷却液从泡沫金属块内流过,冷却液分布更为均匀;通过对流换热将发热元器件热量带走,强化了液冷板的换热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液冷板具有加工简单、热量分布均匀和换热效率高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板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液冷散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液冷散热组件去掉分流件时的立体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液冷散热组件的一种实施例的剖面图;图5是图4的侧视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液冷散热组件另一种实施例的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液冷散热组件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1、散热本体;11、扩流段;12、换热段;13、集流段;14、进口;15、出口;2、泡沫金属;3、分流板;100、热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散热组件,包括与热源100通过热传导方式进行换热的散热本体1,散热本体1内具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通道,通道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内设置有使冷却介质均匀分布的分流件。具体的,在本技术中,散热本体1为平板状结构,通道面积等于散热本体1面积。在本技术中,液冷散热组件为液冷板,液冷板一侧与热源贴合连接进行传导换热,液冷板内部为中空结构,内部腔室全部用于冷却介质流通换热使用,冷却介质在通道内流过时,将液冷板传导吸收的热量以对流换热方式吸收带走,为了能够提高液冷板的换热效果,在液冷板内腔中填充分流件,使冷却介质均匀分布在整个通道内,实现更好的换热效果。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通道沿冷却介质的流通方向依次包括扩流段11、换热段12和集流段13,换热段12面积不小于目标散热区域面积。如图4、图6和图7所示,整个换热段12内设置有分流件。整个扩流段11内设置有分流件。如图4所示,整个集流段13内设置有分流件。泡沫金属液冷板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为减小冷却液流动阻力,可以去除集流段13内的泡沫金属。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分流件为泡沫金属2。其中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减小冷却液流动阻力,扩流段11内的金属泡沫2也可替换为分流板3,以减小流动阻力。位于扩流段11内的分流件为分流板3,位于换热段12、集流段13内的分流件为泡沫金属2。分流板3数量有多块,所有的分流板3呈伞形设置在扩流段11内,使从进口14流入的冷却介质被均分成多股分路流入到换热段12内。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泡沫金属2与通道内壁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使得液冷板内嵌的泡沫金属与液冷板外壳充分接触,热源热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散热组件,包括与热源通过热传导方式进行换热的散热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本体内具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通道,所述通道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内设置有使冷却介质均匀分布的分流件;所述散热本体为平板状结构,所述通道面积等于所述散热本体面积;所述通道沿冷却介质的流通方向依次包括扩流段、换热段和集流段,所述换热段面积不小于目标散热区域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散热组件,包括与热源通过热传导方式进行换热的散热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本体内具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通道,所述通道的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内设置有使冷却介质均匀分布的分流件;所述散热本体为平板状结构,所述通道面积等于所述散热本体面积;所述通道沿冷却介质的流通方向依次包括扩流段、换热段和集流段,所述换热段面积不小于目标散热区域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整个所述换热段内设置有所述分流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整个所述集流段内设置有所述分流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整个所述扩流段内设置有所述分流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为泡沫金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扩流段内的所述分流件为分流板,位于所述换热段、所述集流段内的所述分流件为泡沫金属。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金属与所述通道内壁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冷散热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智伟于博赵万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