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390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1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其中:地铁车站为X号线、Y号线叠岛换乘站,为地下三层结构,其中地下一层为两线共用站厅层,地下二层为X号线站台层,地下三层为Y号线站台层;X号线站台层包括X号线正线、X号线出入段线、X号线站台区;Y号线站台层包括Y号线正线、Y号线出入段线、Y号线站台区;X号线出入段线位于Y号线出入段线的正上方,竖向上两线为叠加关系,形成楔形结构,两者相接后共同连接车辆基地;转换时仅需要对上层接轨线部分结构板进行破除,铺设下层接轨线轨道与原接轨线轨道顺接即可。

A kind of subway station with two lines in and out of the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
本技术属于地铁车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可以用于车辆基地近、远期供不同线路使用时在同一个车站内进行近远期接轨转换。
技术介绍
在地铁系统设计过程中,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不同环境,结合近远期线路的起终点选择,存在某个车辆基地近期供某线(如X号线)使用,远期供另一条线(如Y号线)使用,X号线远期延伸在城市其他区域另外择址新建一处车辆基地。所以存在近远期车辆基地接轨线(出入段(场)线)的转换需求。对于同一个车辆基地供近、远期不同线路分别使用的情况,接轨线转换是个难点,往往空间关系复杂,施工困难,而且车站规模会增大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将两条地铁线路在同一地铁站进行接轨,竖向上两线为叠加关系,其中近期使用此车辆基地的线路位于上层,远期使用的线路位于下层,均在站前设置接轨车辆基地的出入段(场)线,两线的接轨线形成“楔形”结构,近期线路坡度大,远期线路坡度小,两者在某处相接,远期对上层接轨线结构进行部分破除,使用下层接轨线,达到接轨线转换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其中:所述地铁车站为X号线、Y号线叠岛换乘站,为地下三层结构,其中地下一层为两线共用站厅层,地下二层为X号线站台层,地下三层为Y号线站台层;所述X号线站台层包括X号线正线、X号线出入段线、X号线站台区,所述X号线站台区两侧的所述X号线正线分别通过道岔连接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设置在第一坡道上并于车辆基地连接;所述Y号线站台层包括Y号线正线、Y号线出入段线、Y号线站台区,所述Y号线站台区两侧的所述Y号线正线分别通过道岔连接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设置在第二坡道上并于同一个所述车辆基地连接;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位于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的正上方,竖向上两线为叠加关系,形成楔形结构,两者相接后共同连接所述车辆基地;当地铁车站处于近期使用状态时,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包括轨道板和铺设在轨道板上的轨道线,连通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可正常运行;而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包括轨道板,但轨道板上不铺设轨道线,断开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不能正常运行;当地铁车站处于远期使用状态时,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的部分轨道板和铺设在轨道板上的轨道线被破除,断开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不能正常运行;而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包括轨道板和铺设在轨道板上的轨道线,连通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可正常运行。优选地,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两侧设有支撑墙体。优选地,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两侧也设有支撑墙体,且上下两线的支撑墙体位于同一竖向平面内。优选地,当地铁车站处于近期使用状态时,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的支撑墙体、墙体顶板、X号线出入段线的轨道板共同构成X号线列车的运行空间。优选地,当地铁车站处于远期使用状态时,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的支撑墙体及墙体顶板、Y号线出入段线的支撑墙体、Y号线出入段线的轨道板共同构成Y号线列车的运行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坡道的坡度大于所述第二坡道的坡度。优选地,所述两线共用站厅层通过人行楼梯和/或电梯与所述X号线站台区连通。优选地,所述两线共用站厅层通过人行楼梯和/或电梯与所述Y号线站台区连通。优选地,所述X号线站台区通过人行楼梯和/或电梯与所述Y号线站台区连通。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将两线接轨线纳入同一个车站,充分利用上下重叠车站竖向空间,即能够便利换乘,又能进行近远期接轨线转换的目的。2、本技术的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转换时仅需要对上层接轨线部分结构板进行破除,铺设下层接轨线轨道与原接轨线轨道顺接即可。3、本技术的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不增加车站规模,使近、远期两条线路的接轨线之间空间关系简单明确,保证转换施工结构安全。4、本技术的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方案简单,结构安全,转换便捷巧妙,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加快,本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能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的地下二层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的地下三层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在近期使用状态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在远期使用状态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1和图2中的A-A横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1和图2中的B-B横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1和图2中的C-C横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其中:所述地铁车站为X号线、Y号线叠岛换乘站,为地下三层结构,其中地下一层为两线共用站厅层,地下二层为X号线站台层,地下三层为Y号线站台层。所述X号线站台层包括X号线正线11、X号线出入段线12、X号线站台区13,所述X号线站台区13两侧的所述X号线正线11分别通过道岔连接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设置在第一坡道上并于车辆基地连接。所述Y号线站台层包括Y号线正线21、Y号线出入段线22、Y号线站台区23,所述Y号线站台区23两侧的所述Y号线正线21分别通过道岔连接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设置在第二坡道上并于同一个所述车辆基地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坡道的坡度大于所述第二坡道的坡度。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位于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的正上方,竖向上两线为叠加关系,形成楔形结构,两者相接后共同连接所述车辆基地。如图3所示,当地铁车站处于近期使用状态时,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包括轨道板14和铺设在轨道板上的轨道线15,连通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可正常运行;而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包括轨道板14,但轨道板上不铺设轨道线15,断开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不能正常运行。如图4所示,用状态时,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的部分轨道板14和铺设在轨道板上的轨道线15被破除,断开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其特征在于:/n所述地铁车站为X号线、Y号线叠岛换乘站,为地下三层结构,其中地下一层为两线共用站厅层,地下二层为X号线站台层,地下三层为Y号线站台层;/n所述X号线站台层包括X号线正线(11)、X号线出入段线(12)、X号线站台区(13),所述X号线站台区(13)两侧的所述X号线正线(11)分别通过道岔连接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设置在第一坡道上并于车辆基地连接;/n所述Y号线站台层包括Y号线正线(21)、Y号线出入段线(22)、Y号线站台区(23),所述Y号线站台区(23)两侧的所述Y号线正线(21)分别通过道岔连接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设置在第二坡道上并于同一个所述车辆基地连接;/n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位于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的正上方,竖向上两线为叠加关系,形成楔形结构,两者相接后共同连接所述车辆基地;/n当地铁车站处于近期使用状态时,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包括轨道板(14)和铺设在轨道板上的轨道线(15),连通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可正常运行;而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包括轨道板(14),但轨道板上不铺设轨道线(15),断开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不能正常运行;/n当地铁车站处于远期使用状态时,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的部分轨道板(14)和铺设在轨道板上的轨道线(15)被破除,断开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不能正常运行;而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包括轨道板和铺设在轨道板上的轨道线,连通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可正常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车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铁车站为X号线、Y号线叠岛换乘站,为地下三层结构,其中地下一层为两线共用站厅层,地下二层为X号线站台层,地下三层为Y号线站台层;
所述X号线站台层包括X号线正线(11)、X号线出入段线(12)、X号线站台区(13),所述X号线站台区(13)两侧的所述X号线正线(11)分别通过道岔连接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设置在第一坡道上并于车辆基地连接;
所述Y号线站台层包括Y号线正线(21)、Y号线出入段线(22)、Y号线站台区(23),所述Y号线站台区(23)两侧的所述Y号线正线(21)分别通过道岔连接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设置在第二坡道上并于同一个所述车辆基地连接;
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位于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的正上方,竖向上两线为叠加关系,形成楔形结构,两者相接后共同连接所述车辆基地;
当地铁车站处于近期使用状态时,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包括轨道板(14)和铺设在轨道板上的轨道线(15),连通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可正常运行;而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包括轨道板(14),但轨道板上不铺设轨道线(15),断开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不能正常运行;
当地铁车站处于远期使用状态时,所述X号线出入段线(12)的部分轨道板(14)和铺设在轨道板上的轨道线(15)被破除,断开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不能正常运行;而所述Y号线出入段线(22)包括轨道板和铺设在轨道板上的轨道线,连通与所述车辆基地的连接,可正常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内两线出入段线可转换的地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涛刘学军杨亚吴立桥李瑞王圣林李江平鞠岩黄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