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过位的转向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2211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过位的转向输送装置,转向支座与安装架固定连接,且一侧设有皮带驱动件,底部设有圆轨,底座上部设有沿圆轨滚动的滚轮,且中部设有旋转驱动件,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穿过底座上部并与转向支座固定连接,底座和转向支座之间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挡块和抵触块,抵触块呈斜对角设置于转向支座下侧,且端部设有水平凸出的双头触碰部,限位挡块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呈斜对角设置于限位挡块上部两端,第二挡板呈斜对角设置于限位挡块上部另外两端,双头触碰部的对称两侧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活动碰触,通过限位组件防止设备超出旋转行程进而造成的过位,达到准确定位且防止过位的效果。

Anti over position steering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过位的转向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运输转移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防过位的转向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转向输送设备是通过电机进行转向,但在操作过程中,电机转子转速较高,由于电机转子存在较大惯性力,在回路断电后,转子无法立即制动,致使凸轮继续旋转导致行程开关无法准确定位,导致输送设备超出旋转行程进而造成过位,无法进行下一步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确定位且防止过位的转向输送装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过位的转向输送装置,包括转向带和设置于转向带两侧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转向带依次转向并与两侧的输送带分别对接,转向带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安装架、转向支座和底座,安装架内侧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皮带,转向支座与安装架固定连接,且一侧设有皮带驱动件,底部设有圆轨,底座上部设有沿圆轨滚动的滚轮,且中部设有旋转驱动件,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穿过底座上部并与转向支座固定连接;底座和转向支座之间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挡块和抵触块,抵触块呈斜对角设置于转向支座下侧,且端部设有水平凸出的双头触碰部,限位挡块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呈斜对角设置于限位挡块上部两端,第二挡板呈斜对角设置于限位挡块上部另外两端,双头触碰部的对称两侧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活动碰触。作为优选,滚轮设有三个以上且滚轮的滚动轨迹与圆轨相切,圆轨为圆形凸槽。作为优选,皮带驱动件和旋转驱动件均为伺服电机。作为优选,安装架的上部两侧对称设有限位导向杆,限位导向杆端部向外侧延伸。作为优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延伸线相交形成井字结构。作为优选,限位组件的材质为橡胶。作为优选,安装架的两端对称设有延伸过渡板,延伸过渡板为圆弧板。作为优选,双头触碰部为对称设置的圆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防过位的转向输送装置通过限位组件防止设备超出旋转行程进而造成的过位,达到准确定位且防止过位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转向支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向带;2.输送带;3.安装架;4.转向支座;5.底座;6.皮带;7.皮带驱动件;8.圆轨;9.滚轮;10.旋转驱动件;11.限位组件;12.限位挡块;13.抵触块;14.双头触碰部;15.第一挡板;16.第二挡板;17.限位导向杆;18.延伸过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过位的转向输送装置,包括转向带1和设置于转向带1两侧的输送带2,其特征在于:转向带1依次转向并与两侧的输送带2分别对接,转向带1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安装架3、转向支座4和底座5,安装架3内侧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皮带6,转向支座4与安装架3固定连接,且一侧设有皮带驱动件7,底部设有圆轨8,底座5上部设有沿圆轨8滚动的滚轮9,且中部设有旋转驱动件10,旋转驱动件10的输出端穿过底座5上部并与转向支座4固定连接;底座5和转向支座4之间设有限位组件11,限位组件11包括限位挡块12和抵触块13,抵触块13呈斜对角设置于转向支座4下侧,且端部设有水平凸出的双头触碰部14,限位挡块12包括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第一挡板15呈斜对角设置于限位挡块12上部两端,第二挡板16呈斜对角设置于限位挡块12上部另外两端,双头触碰部14的对称两侧分别与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相活动碰触。为了保持旋转导向平稳,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滚轮9设有三个以上且滚轮9的滚动轨迹与圆轨8相切,圆轨8为圆形凸槽。为了方便控制旋转速度,使位置精度准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皮带驱动件7和旋转驱动件10均为伺服电机。为了方便导向工件移动并限制工件移位,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安装架3的上部两侧对称设有限位导向杆17,限位导向杆17端部向外侧延伸,目的是防止工件在过度末端位置形成卡死状态,所以限位导向杆17端部向外侧延伸,加宽位置,方便过渡转移。为了方便限制装置转向角度,形成90度转向,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的延伸线相交形成井字结构。为了方便在限位碰撞时能形成缓冲,达到平稳状态,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组件11的材质为橡胶。为了方便工件过渡转移到下一工位,防止其掉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安装架3的两端对称设有延伸过渡板18,延伸过渡板18为圆弧板。为了方便使碰撞更加平稳,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双头触碰部14为对称设置的圆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旋转驱动件10驱动转向支座4旋转并带动工件旋转,旋转90度后停止,由于惯性转向支座4可能超出旋转行程,此时,抵触块13中双头触碰部14的一触头与限位挡块12中的第一挡板15相触撞,形成限位,使转向带1与一侧的输送带2形成对接,工件从一侧的输送带2运输到转向带1上,旋转驱动件10驱动转向支座4旋转并带动工件旋转,反向旋转90度后停止,抵触块13中双头触碰部14的另一触头与限位挡块12中的第二挡板16相触撞,形成限位,转向带1与另一侧的输送带2形成对接,此时,皮带驱动件7驱动皮带6转动,进而带动工件从转向带1运输到另一侧的输送带2上。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过位的转向输送装置,包括转向带(1)和设置于转向带(1)两侧的输送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带(1)依次转向并与两侧的输送带(2)分别对接,所述转向带(1)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安装架(3)、转向支座(4)和底座(5),所述安装架(3)内侧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皮带(6),所述转向支座(4)与安装架(3)固定连接,且一侧设有皮带驱动件(7),底部设有圆轨(8),所述底座(5)上部设有沿圆轨(8)滚动的滚轮(9),且中部设有旋转驱动件(10),所述旋转驱动件(10)的输出端穿过底座(5)上部并与转向支座(4)固定连接;/n所述底座(5)和转向支座(4)之间设有限位组件(11),所述限位组件(11)包括限位挡块(12)和抵触块(13),所述抵触块(13)呈斜对角设置于转向支座(4)下侧,且端部设有水平凸出的双头触碰部(14),所述限位挡块(12)包括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所述第一挡板(15)呈斜对角设置于限位挡块(12)上部两端,所述第二挡板(16)呈斜对角设置于限位挡块(12)上部另外两端,所述双头触碰部(14)的对称两侧分别与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相活动碰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过位的转向输送装置,包括转向带(1)和设置于转向带(1)两侧的输送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带(1)依次转向并与两侧的输送带(2)分别对接,所述转向带(1)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安装架(3)、转向支座(4)和底座(5),所述安装架(3)内侧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皮带(6),所述转向支座(4)与安装架(3)固定连接,且一侧设有皮带驱动件(7),底部设有圆轨(8),所述底座(5)上部设有沿圆轨(8)滚动的滚轮(9),且中部设有旋转驱动件(10),所述旋转驱动件(10)的输出端穿过底座(5)上部并与转向支座(4)固定连接;
所述底座(5)和转向支座(4)之间设有限位组件(11),所述限位组件(11)包括限位挡块(12)和抵触块(13),所述抵触块(13)呈斜对角设置于转向支座(4)下侧,且端部设有水平凸出的双头触碰部(14),所述限位挡块(12)包括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所述第一挡板(15)呈斜对角设置于限位挡块(12)上部两端,所述第二挡板(16)呈斜对角设置于限位挡块(12)上部另外两端,所述双头触碰部(14)的对称两侧分别与第一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相活动碰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建林马忠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荣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