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运输舱及具有其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20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7:19
本申请涉及服务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的运输舱及具有其的机器人,运输舱包括舱体、隔板和升降调节机构,隔板设置于舱体内,升降调节机构设置于舱体外部,升降调节机构用于驱动隔板升降以使舱体具有单舱模式和双舱模式;在单舱模式,隔板位于舱体底部;在双舱模式,隔板将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舱室和下舱室。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的运输舱及具有该运输舱的机器人,运输舱既能够独立装载两个运送任务的货物,又能够装载体积重量较大的货物,拥有该运输舱的机器人可以一次往返执行两个任务,节省耗费在路上的时间,提高运送效率。

Robot's transport cabin and robot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的运输舱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本申请涉及服务机器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机器人的运输舱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服务机器人一般设有用于运送物品的运输舱体,现有的机器人往往一次只能执行一个运送任务,即运输舱体每次只能装载同一客人的物品,当同时有两个不同的客人需要服务时,机器人必须在第一个任务完成后回到放货点,耗费时间长,而如果将运输舱体分隔为多个舱,单个舱的空间减小,不能够装载较大的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机器人的运输舱及具有其的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器人每次只能执行一个运送任务的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人的运输舱,其包括舱体、隔板和升降调节机构,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舱体内,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舱体外部,所述升降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隔板升降以使所述舱体具有单舱模式和双舱模式;在所述单舱模式,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舱体底部;在所述双舱模式,所述隔板将所述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舱室和下舱室。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的运输舱,其舱体内部具有隔板,该隔板能够通过舱体外部的升降调节机构实现升降,隔板升降以使舱体的内部空间为一个整体的舱室或者被分隔为上下两个舱室;当舱体具有上下两个舱室,即处于双舱模式时,运输舱能够同时装载两个运送任务的货物;当需要运送的货物体积或重量较大时,可通过升降调节机构调节隔板的位置至单舱模式,使隔板处于舱体的底部,舱体的上下两个舱室合二为一,使舱体的空间和承载能力满足较大体积或较大重量的运送需求。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的运输舱既能够独立装载两个运送任务的货物,又能够装载体积重量较大的货物。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电机、丝杠和移动体,所述移动体与所述丝杠螺纹配合,所述舱体的侧壁设有滑槽,所述移动体穿设于所述滑槽以连接所述隔板;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丝杠转动,以使所述移动体带动所述隔板升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丝杠的一端,螺纹配合于丝杠外部的移动体穿过滑槽连接隔板,当电机驱动丝杠转动时,在滑槽的限制下,移动体无法转动从而沿丝杠和滑槽做直线移动,隔板在移动体的带动下实现升降;丝杠驱动隔板升降具有调节精度高、升降匀速稳定的效果,便于根据需要调节上下舱室的高度比例,且在隔板载物的状态下也能保持平稳升降。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在检测到所述移动体移动至上极限位置时产生第一信号,所述电机能够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以停止驱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在检测到所述移动体移动至下极限位置时产生第二信号,所述电机能够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以停止驱动。通过设置第一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防止移动体过度移动造成货物损坏,也防止移动体与滑槽的端头碰撞损伤;还使移动体具有固定的两种极限位置,在到达极限位置时电机迅速接收信号停转,便于快速切换单舱模式和双舱模式。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为限位开关。两个限位开关装设于电机的供电线路上,当移动体触动到其中之一时,电机的供电线路切断,实现电机停转的作用,该调节方式简单有效,需要的装置设备少,故障率低。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还包括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与所述丝杠平行,所述移动体滑动配合于所述导向轴。通过设置导向轴,分担移动体与滑槽之间的作用力,使移动体升降更顺畅平稳,还具有增大移动体承载能力的作用。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移动体包括丝杠螺母、连接架和直线轴承,所述丝杠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杠,所述连接架穿设于所述滑槽以连接所述丝杠螺母和所述隔板,所述直线轴承滑动套设于所述导向轴,所述连接架连接于所述直线轴承。通过将移动体设置为三部分,即螺纹连接丝杠的丝杠螺母和滑动套设于导向轴的直线轴承,以及将丝杠螺母、直线轴承、隔板连接到一起的连接架,当三者中的任一发生故障时,可以分别排除故障或分别更换,方便安拆。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舱体的侧壁,所述丝杠的两端通过轴承座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导向轴的两端固定于所述支架。通过设置固定在舱体的侧壁的支架,方便整体装配升降调节机构,并加强安装部位的结构强度。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还包括电机固定架和联轴器,所述电机固定架固定于所述舱体的侧壁,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固定架,所述电机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丝杠的一端相连。电机与丝杠通过联轴器连接,方便电机与丝杠分别安拆更换。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机器人,其包括前述的机器人的运输舱、设置于所述舱体的外部的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底部的滚轮。本申请提供的机器人,其能够同时响应两个运送任务,一次接货两次送货,执行第二个运送任务时,无需再次返程接货,节省服务时间,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在货物体积较大或重量较大时,也能够调节至单舱模式实现装载运输。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上门和下门,在所述双舱模式时,所述上门与所述上舱室对应、所述下门与所述下舱室对应。通过在壳体上设置上下两个门,在双舱模式时,可以分别开启上门、下门,起到保护客人隐私和保证货物安全的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极限位置状态下舱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极限位置状态下舱体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极限位置状态下舱体结构的右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极限位置状态下舱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极限位置状态下舱体结构的主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极限位置状态下舱体结构的右视图。图标:10-舱体;11-上舱室;12-下舱室;13-滑槽;20-隔板;21-底板;22-挡板;30-升降调节机构;100-电机;110-电机固定架;120-联轴器;200-丝杠;300-移动体;310-丝杠螺母;320-直线轴承;330-连接架;410-第一检测单元;420-第二检测单元;500-导向轴;600-支架;I-上极限位置;II-下极限位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的运输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隔板和升降调节机构,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舱体内,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舱体外部,所述升降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隔板升降以使所述舱体具有单舱模式和双舱模式;在所述单舱模式,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舱体底部;在所述双舱模式,所述隔板将所述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舱室和下舱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的运输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舱体、隔板和升降调节机构,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舱体内,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舱体外部,所述升降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隔板升降以使所述舱体具有单舱模式和双舱模式;在所述单舱模式,所述隔板位于所述舱体底部;在所述双舱模式,所述隔板将所述舱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舱室和下舱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的运输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机构包括电机、丝杠和移动体,所述移动体与所述丝杠螺纹配合,所述舱体的侧壁设有滑槽,所述移动体穿设于所述滑槽以连接所述隔板;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丝杠转动,以使所述移动体带动所述隔板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的运输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在检测到所述移动体移动至上极限位置时产生第一信号,所述电机能够响应于所述第一信号以停止驱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在检测到所述移动体移动至下极限位置时产生第二信号,所述电机能够响应于所述第二信号以停止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的运输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和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为限位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的运输舱,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支涛徐清云刘伟耿凯歌丛明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云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