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0357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上模组件的连接杆竖直设置在上安装座底部,冲头安装在连接杆下端,连接杆内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一冷却液通道;下模组件的凹模安装在下安装座顶部,凹模内部设有用于与上模组件配合的模槽,冷却水套套设在凹模外部,冷却水套内部设有第二冷却液通道,外压紧套套设在冷却水套外部,夹紧器与外压紧套连接径向夹紧外压紧套;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凸模的连接杆内设置第一冷却液通道实现凸模内部的冷却,同时将冷却水套套设在凹模外部,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位于凹模内部的第一冷却液通道和位于凹模外部的第二冷却液通道配合实现对凸模和凹模的冷却,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便于根据需要更换凸模和凹模。

A reverse extrusion die for quick change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金属塑性成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特殊装备所需的液压缓冲器的缸体,通常采用实心棒料或是无缝钢管与钢板焊接堵头的方式制作加工。材料利用率低,加工余量大,性能可靠性不高,生产制造成本高。对于力学性能要求苛刻的地方,在厚度较厚的地方,仅通过热处理的方式,无法达到材料所需的力学性能,必须通过锻造加工的方式来细化组织,提升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现有的模具,如公开号为CN104858254B的中国专利“35CrMo钢后壁管立式反挤压工艺及所用挤压模具”所公开的技术,由上模、下模及压板等组成,由于上模没有冷却装置,凸模为整体式结构,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模具使用寿命短,模具更换时需要整体拆卸,更换时间长,费时费力。下模为两层结构,凹模直接放置于压模内侧,在两层模具之间有冷却水道,必须保证冷却水的密封,否则容易漏水,对于凹模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再更换凹模时也容易造成安装不到位,造成漏水现象。同时凹模更换时需要拆卸周边的多个压紧螺母,换产时间长,生产成本高。该模具无凸模脱模装置,对于出现抱模情况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安装座、连接杆、凸模冲头,连接杆竖直设置在上安装座底部,凸模冲头可拆卸安装在连接杆下端,连接杆内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一冷却液通道;下模组件位于上模组件下方,下模组件包括下安装座、凹模、冷却水套、外压紧套、夹紧器,凹模安装在下安装座顶部,凹模内部设有用于与上模组件配合的模槽,冷却水套套设在凹模外部,冷却水套内部设有第二冷却液通道,外压紧套套设在冷却水套外部,夹紧器与外压紧套连接径向夹紧外压紧套。优选地,外压紧套中部设有从顶部向下延伸的夹紧腔,所述夹紧腔内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大。优选地,冷却水套中部设有从顶部向下延伸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大。优选地,第二冷却液通道围绕所述冷却腔自上而下螺旋布置,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上端设有出水口且下端设有进水口。优选地,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垫块,凹模设置在垫块上方。优选地,还包括顶料杆,下安装座上设有竖直延伸的安装通孔,凹模的模槽底部设有开口且所述开口处设有料垫,顶料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通孔内且上端抵靠料垫。优选地,还包括两个凸模卸料器,两个凸模卸料器安装在外压紧套顶部且在凹模两侧对称布置。优选地,凸模卸料器包括卸料器本体、滑块、弹簧、限位套、导向杆,卸料器本体固定在外压紧套顶部,卸料器本体上设有向远离凹模方向贯穿的滑槽,限位套位于滑槽远离凹模一端且与卸料器本体连接,限位套上设有与滑槽连通的限位孔,滑块可滑动安装在滑槽内且位于限位套靠近凹模一侧,导向杆一端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限位套远离滑块一端,导向杆远离限位块一端穿过所述限位孔与滑块连接,弹簧位于限位套远离滑块一侧且套设在导向杆外部。本技术中,所提出的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上模组件的连接杆竖直设置在上安装座底部,冲头安装在连接杆下端,连接杆内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一冷却液通道;下模组件的凹模安装在下安装座顶部,凹模内部设有用于与上模组件配合的模槽,冷却水套套设在凹模外部,冷却水套内部设有第二冷却液通道,外压紧套套设在冷却水套外部,夹紧器与外压紧套连接径向夹紧外压紧套。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凸模的连接杆内设置第一冷却液通道实现凸模内部的冷却,同时将冷却水套套设在凹模外部,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位于凹模内部的第一冷却液通道和位于凹模外部的第二冷却液通道配合实现对凸模和凹模的冷却,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便于根据需要更换凸模和凹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的凸模卸料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的凸模卸料器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安装座11、连接杆12、凸模冲头13,连接杆12竖直设置在上安装座11底部,凸模冲头13可拆卸安装在连接杆12下端,连接杆12内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一冷却液通道;下模组件位于上模组件下方,下模组件包括下安装座21、凹模22、冷却水套23、外压紧套24、夹紧器25,凹模22安装在下安装座21顶部,凹模22内部设有用于与上模组件配合的模槽,冷却水套23套设在凹模22外部,冷却水套23内部设有第二冷却液通道,外压紧套24套设在冷却水套23外部,夹紧器25与外压紧套24连接径向夹紧外压紧套24。本实施例的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加工时,代加工件放置在凹模的模槽内,上模组件下降使得连接杆与凸模冲头伸入凹模模槽内完成挤压;在挤压过程中,第一冷却液通道在连接杆中部对凸模冲头进行冷却,同时第二冷却液通道在凹模外周对凹模进行冷却。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上模组件的连接杆竖直设置在上安装座底部,冲头安装在连接杆下端,连接杆内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一冷却液通道;下模组件的凹模安装在下安装座顶部,凹模内部设有用于与上模组件配合的模槽,冷却水套套设在凹模外部,冷却水套内部设有第二冷却液通道,外压紧套套设在冷却水套外部,夹紧器与外压紧套连接径向夹紧外压紧套。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凸模的连接杆内设置第一冷却液通道实现凸模内部的冷却,同时将冷却水套套设在凹模外部,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位于凹模内部的第一冷却液通道和位于凹模外部的第二冷却液通道配合实现对凸模和凹模的冷却,延长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便于根据需要更换凸模和凹模。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外压紧套24中部设有从顶部向下延伸的夹紧腔,所述夹紧腔内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大,同样,冷却水套23中部设有从顶部向下延伸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大;加工时,提高外压紧套和冷却水套的抱紧效果,提高加工和脱模时下模组件安装的可靠性。在第二冷却液通道的具体布置方式中,第二冷却液通道围绕所述冷却腔自上而下螺旋布置,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上端设有出水口且下端设有进水口;从而保证凹模冷却效果。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腔内设有垫块3,凹模22设置在垫块3上方,提高下模组件的适配性,适合于不同尺寸的凹模。为了便于挤压后的物料脱模,还包括顶料杆5,下安装座21上设有竖直延伸的安装通孔,凹模22的模槽底部设有开口且所述开口处设有料垫4,顶料杆5竖直设置在所述安装通孔内且上端抵靠料垫4;冲压结束后,上模组件上升,加工后的工件留在凹模模腔内,通过顶料杆向上,推动料块和料块上方的工件一起向上顶出。为了便于从凸模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n上模组件包括上安装座(11)、连接杆(12)、凸模冲头(13),连接杆(12)竖直设置在上安装座(11)底部,凸模冲头(13)可拆卸安装在连接杆(12)下端,连接杆(12)内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一冷却液通道;/n下模组件位于上模组件下方,下模组件包括下安装座(21)、凹模(22)、冷却水套(23)、外压紧套(24)、夹紧器(25),凹模(22)安装在下安装座(21)顶部,凹模(22)内部设有用于与上模组件配合的模槽,冷却水套(23)套设在凹模(22)外部,冷却水套(23)内部设有第二冷却液通道,外压紧套(24)套设在冷却水套(23)外部,夹紧器(25)与外压紧套(24)连接径向夹紧外压紧套(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
上模组件包括上安装座(11)、连接杆(12)、凸模冲头(13),连接杆(12)竖直设置在上安装座(11)底部,凸模冲头(13)可拆卸安装在连接杆(12)下端,连接杆(12)内设有竖直延伸的第一冷却液通道;
下模组件位于上模组件下方,下模组件包括下安装座(21)、凹模(22)、冷却水套(23)、外压紧套(24)、夹紧器(25),凹模(22)安装在下安装座(21)顶部,凹模(22)内部设有用于与上模组件配合的模槽,冷却水套(23)套设在凹模(22)外部,冷却水套(23)内部设有第二冷却液通道,外压紧套(24)套设在冷却水套(23)外部,夹紧器(25)与外压紧套(24)连接径向夹紧外压紧套(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外压紧套(24)中部设有从顶部向下延伸的夹紧腔,所述夹紧腔内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冷却水套(23)中部设有从顶部向下延伸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内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换式缸筒反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二冷却液通道围绕所述冷却腔自上而下螺旋布置,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上端设有出水口且下端设有进水口。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锋叶喜山周立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嘉岳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