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光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0340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光路系统,属于激光雷达领域,包括外壳、激光光源组件、接收组件和反射组件;外壳内部设有空腔;激光光源组件设于空腔内,并沿第一方向出射光线;接收组件设于空腔内,接收组件的接收面平行于第一方向;反射组件设于激光光源组件和接收组件之间,且反射面朝向接收组件且与第一方向呈预设夹角α设置,反射组件用于接收经目标物体反射的光线并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至接收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雷达光路系统可以减少信号收发路径中的遮挡物,减少了光线在传输过程中被电路板等构件遮挡,能使扫描区域角度范围拓展至355°;收发分离,能够提高信号信噪比,使得雷达输出参数稳定增加。

Lidar optica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激光雷达光路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雷达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激光雷达光路系统。
技术介绍
激光是一种新型光源,与普通光相比,具有很好的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和高亮度等特点。激光雷达利用激光的优良性能,集激光技术、光学技术和微弱信号探测技术于一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光学探测手段。近年来,由于激光雷达具有探测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室内扫地机、AGV和码头进行高精度探测的有效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家居、工业等通讯场景,且随着半导体激光器制作工艺的逐渐成熟,采用半导体激光光源作为激光雷达发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对激光雷达光路设计的研究尤为重要。在激光雷达光路设计实验中,现有产品,尤其是AGV(AutomatedGuidedVehicle)用雷达,多采用同轴方向发射接收系统,该类型的雷达光路一般是270°应用场景(扫描区域),其中接收和发射的部分信号会被上下通路部分的电路板所遮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应用场景的角度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光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激光雷达扫描区域角度范围受限较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光路系统,包括:外壳,内部设有空腔;激光光源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并沿第一方向出射光线;接收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接收组件的接收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反射组件,设于所述激光光源组件和所述接收组件之间,且反射面朝向所述接收组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预设夹角设置,所述反射组件用于接收经目标物体反射的光线并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至所述接收组件。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激光光源组件包括:激光光源,所述激光光源的出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光源套筒,套设于所述激光光源外周;以及第一反射镜,固设于所述光源套筒末端,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激光光源的出射方向呈45°角设置,所述预设夹角为45°。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激光光源为光纤耦合光源。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激光光源组件还包括导光筒,所述导光筒设于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出光方向,并用于对经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线进行匀光处理。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反射组件包括:反射支架;以及第二反射镜,末端与所述反射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反射面朝向所述接收组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呈45°角设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激光雷达光路系统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光源套筒和所述反射支架分别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使所述光源套筒和所述反射支架环绕转轴线发生旋转,所述转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线同轴设置;码盘,呈环状,且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光源套筒和所述反射支架分别与所述码盘连接,所述码盘与所述转轴线同轴设置;角度标定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角度标定部环绕所述码盘的中轴设置于所述码盘的外缘,相邻的所述角度标定部之间间隔设置;以及检测器,连接于所述外壳,用于在所述角度标定部到达所述检测器的检测区域时识别所述角度标定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电机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所述激光光源。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接收组件包括:接收器;以及接收透镜,设于所述接收器的接收面处,用于直接接收经所述反射组件反射的光线,所述接收透镜的接收面为连续曲面。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接收透镜包括:透镜本体,为凸透镜;以及安装部,设于所述透镜本体外周,用于安装于所述接收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雷达光路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激光雷达光路系统,激光光源组件向第一方向射出光线,光线通过外壳到达目标物体,经过目标物体反射的光线到达反射组件,反射组件将目标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再次反射,光线发生偏折,输入至接收组件,继而完成光路系统的工作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激光雷达光路系统为分离式收/发结构,实现了激光发射和接收的分离,一方面可以减少信号收发路径中的遮挡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光线在传输过程中被电路板等构件遮挡,能使扫描区域角度范围增加至355°;另一方面,通过分离式的结构设置,收发分离,能够提高信号信噪比,使得雷达输出参数稳定增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激光雷达光路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码盘、角度标定部和检测器的俯视结构装配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外壳;2-激光光源组件;201-激光光源;202-光源套筒;203-第一反射镜;204-导光筒;3-接收组件;301-接收器;302-透镜本体;303-安装部;4-反射组件;401-反射支架;402-第二反射镜;5-空腔;6-驱动组件;601-驱动电机;602-码盘;603-角度标定部;604-检测器;605-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雷达光路系统进行说明。所述激光雷达光路系统,包括外壳1、激光光源组件2、接收组件3和反射组件4。外壳1内部设有空腔5;激光光源组件2设于空腔5内,并沿第一方向出射光线;接收组件3设于空腔5内,接收组件3的接收面平行于第一方向;反射组件4设于激光光源组件2和接收组件3之间,且反射面朝向接收组件3且与第一方向呈预设夹角α设置,反射组件4用于接收经目标物体反射的光线并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至接收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雷达光路系统中激光光源组件2向第一方向射出光线,光线通过外壳1到达目标物体,经过目标物体反射的光线到达反射组件,反射组件4将目标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再次反射,光线发生偏折,输入至接收组件3,继而完成光路系统的工作过程。图2中横向的实线箭头所指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实线箭头为激光出射的光路,点划线箭头为经目标物体反射后的光线的光路。本专利技术的激光雷达光路系统为分离式收/发结构,实现了激光发射和接收的分离,第一,可以减少信号收发路径中的遮挡物,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光线在传输过程中被电路板等构件遮挡,能使扫描区域角度范围从270°拓展至355°,非扫描区域减小到5°,甚至更小,比同类激光雷达应用场景更加广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激光雷达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内部设有空腔;/n激光光源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并沿第一方向出射光线;/n接收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接收组件的接收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n反射组件,设于所述激光光源组件和所述接收组件之间,且反射面朝向所述接收组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预设夹角设置,所述反射组件用于接收经目标物体反射的光线并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至所述接收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激光雷达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内部设有空腔;
激光光源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并沿第一方向出射光线;
接收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接收组件的接收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
反射组件,设于所述激光光源组件和所述接收组件之间,且反射面朝向所述接收组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呈预设夹角设置,所述反射组件用于接收经目标物体反射的光线并将接收到的光线反射至所述接收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雷达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组件包括:
激光光源,所述激光光源的出射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光源套筒,套设于所述激光光源外周;以及
第一反射镜,固设于所述光源套筒末端,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激光光源的出射方向呈45°角设置,所述预设夹角为4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为光纤耦合光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源组件还包括导光筒,所述导光筒设于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出光方向,并用于对经所述第一反射镜反射的光线进行匀光处理。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雷达光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件包括:
反射支架;以及
第二反射镜,末端与所述反射支架连接,所述第二反射镜的反射面朝向所述接收组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呈45°角设置。


6.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立华王伟李朝毅牛江丽王达鹏徐会武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麦特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