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酸液体系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酸液体系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酸液要么存在酸蚀裂缝短,沟通储层范围有限,酸压改造效果不佳的问题;要么存在耐温性差、摩阻高的问题而无法满足高温深井酸压下深穿透的目的。随着高温碳酸盐岩储层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高温酸液体系缓速、低摩阻等方面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酸液体系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以酸液体系的量为100体积份计,将20至50体积份的乳化酸加入到50至80体积份的胶凝酸中,得到所述酸液体系。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以酸液体系的量为100体积份计,将25至45体积份的乳化酸加入到55至75体积份的胶凝酸中,得到所述酸液体系。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所述乳化酸以第一滴加速度滴加到在以第一搅拌速度下搅拌的所述胶凝酸中,滴加完后,以第二搅拌速度进行搅拌,得到所述酸液体系。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乳化酸制备如下:1)向第一酸溶液中加入第一铁离子稳定剂和第一缓蚀剂,以第三搅拌速度搅拌均匀后静置,得到酸相;2)将油包水乳化剂溶于油中,得到油相;3)将所述酸相以第二滴加速度滴加到在以第四搅拌速度下搅拌的所述油相中,滴加完后,以第五搅拌进行搅拌,得到所述乳化酸。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制备所述乳化酸中的2)步骤中,通过加热至40至60℃的温度,并以第六搅拌速度搅拌将所述油包水乳化剂溶于所述油中。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以乳化酸的量为100体积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酸液体系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以酸液体系的量为100体积份计,将20至50体积份的乳化酸加入到50至80体积份的胶凝酸中,得到所述酸液体系;/n优选以酸液体系的量为100体积份计,将25至45体积份的乳化酸加入到55至75体积份的胶凝酸中,得到所述酸液体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液体系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以酸液体系的量为100体积份计,将20至50体积份的乳化酸加入到50至80体积份的胶凝酸中,得到所述酸液体系;
优选以酸液体系的量为100体积份计,将25至45体积份的乳化酸加入到55至75体积份的胶凝酸中,得到所述酸液体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乳化酸以第一滴加速度滴加到在以第一搅拌速度下搅拌的所述胶凝酸中,滴加完后,以第二搅拌速度进行搅拌,得到所述酸液体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酸制备如下:
1)向第一酸溶液中加入第一铁离子稳定剂和第一缓蚀剂,以第三搅拌速度搅拌均匀后静置,得到酸相;
2)将油包水乳化剂溶于油中,得到油相;
3)将所述酸相以第二滴加速度滴加到在以第四搅拌速度下搅拌的所述油相中,滴加完后,以第五搅拌进行搅拌,得到所述乳化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乳化酸中的2)步骤中,通过加热至40至60℃的温度,并以第六搅拌速度搅拌将所述油包水乳化剂溶于所述油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乳化酸的量为100体积份计,所述酸相60至80体积份,所述油相20至40体积份;优选以乳化酸为100体积份计,所述酸相65至70体积份,所述油相30至35体积份;
优选地,以所述酸相的量为100质量份计,所述第一酸溶液95.2至97.7质量份,所述第一铁离子稳定剂0.8至1.8质量份,所述第一缓蚀剂1.5至3质量份;其中,所述第一酸溶液的酸的质量浓度为15%至30%;优选地,以所述酸相的量为100质量份计,所述第一酸溶液96至97质量份,所述第一铁离子稳定剂1至1.5质量份,所述第一缓蚀剂2至2.5质量份;其中,所述第一酸溶液的酸的质量浓度为15%至20%;
优选地,以所述油相的量为100质量份计,所述油96至98质量份,所述油包水乳化剂2至4质量份;优选地,以所述油相的量为100质量份计,所述油96.5至97.5质量份,所述油包水乳化剂2.5至3.5质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酸制备如下:
I)向以第七搅拌速度进行搅拌的第二酸溶液中加入酸用稠化剂,加完所述酸用稠化剂后,以第八搅拌速度搅拌,得到稠化酸液;
II)向所述稠化酸液中加入第二铁离子稳定剂和第二缓蚀剂,在第九搅拌速度下搅拌均匀后静置,得到所述胶凝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胶凝酸的量为100质量份计,所述第二酸溶液94.2至97.4质量份,所述酸用稠化剂0.3至1质量份;第二铁离子稳定剂0.8至1.8质量份,所述第二缓蚀剂1.5至3质量份;其中,所述第二酸溶液的酸的质量浓度为15%至30%;
优选地,以所述胶凝酸的量为100质量份计,所述第二酸溶液95.4至96.2质量份,所述酸用稠化剂0.4至0.8质量份;第二铁离子稳定剂1至1.5质量份,所述第二缓蚀剂2至2.5质量份;其中,所述第二酸溶液的酸的质量浓度为15%至20%。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酸溶液和所述第二酸溶液独立地选自氢氯酸溶液和/或氢氟酸溶液;
优选地,所述第一铁离子稳定剂和所述第二铁离子稳定剂独立地为有机酸;优选地,所述第一铁离子稳定剂和所述第二铁离子稳定剂独立地选自檬酸、乙酸、乙二胺四乙酸、抗坏血酸和乳酸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蚀剂和/或所述第二缓蚀剂独立地选自咪唑啉类缓蚀剂、喹啉季铵盐、酮醛胺缩合物和曼尼希碱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第一缓蚀剂和/或所述第二缓蚀剂独立地选自1-氨乙基-2-十五烷基咪唑啉季铵盐、甲醛-对苯二胺-苯乙酮和2-甲基喹啉苄基季铵盐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油包水乳化剂选自二聚羟基硬脂酸酯、山梨坦倍半油酸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二聚羟基硬脂酸酯和十六胺中的至少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文峰,蒋廷学,张旭东,姚奕明,刘建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