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九江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从中药中分离的新化合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9432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从中药中分离的新化合物及制备方法,通过提取、分离并经鉴定确定了从中药中分离的一种新化合物,并经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初步表明,此新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具有一定的活性,并有剂量依赖关系,表明此新化合物具有一定得抗肿瘤研究价值。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所得化合物纯度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A new compound isolate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从中药中分离的新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从中药中分离的新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具体属于天然药物
技术背景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目前治疗肿瘤药物主要为化学药物。以化学合成药物为主,但是由于很多化学合成药物在体外研究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进行体内抗肿瘤实验时往往因为吸收及毒副作用等原因无法进入临床实验。而近年来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草药其抗肿瘤的疗效已经得到医学界的认可。因此从中草药中提取分离新化合物,直接或经过改造后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和开发,寻找和发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成为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对一种草药进行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从中分离获得一个新的化合物,通过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发现这个新化合物具有一定得抗肿瘤活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从中药中分离的新化合物及制备方法,所述的一种新化合物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其结构式如下: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提取将中草药粉碎后以80wt%乙醇于60℃分别提取三次,按照kg/L计,料液控制为1∶8,每次浸提2hr,合并的浸提液经减压蒸馏,得到浓缩的提取物;将提取物以水悬浮后用石油醚萃取三次,除去其中叶绿素和脂溶性成分,剩余水层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富集皂苷类成分,其后依次用水、85wt%的乙醇洗脱,洗脱液经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后,得到组分1;步骤2:初步分离组分1用液相色谱柱分离,液相条件为:按体积比计,先用42∶58的甲醇-水洗脱25-30min,接着用80∶20的甲醇-水洗脱25-30min,其后再以38∶62的乙腈-水洗脱,其中收集18-32min的流出液,减压浓缩干燥,获得亚组分1;步骤3:柱层析拌样时控制亚组分1与硅胶的质量比为1∶8,先用甲醇溶解亚组分1后,再用60-80目的硅胶拌样,50℃干燥得到拌样硅胶,将拌样硅胶加于色谱柱上层,取正相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为4∶1∶0.05的二氯甲烷-甲醇-水为洗脱液,收集得到目标产物;将目标产物在50℃减压干燥后,用50wt%甲醇溶解,再经过液相色谱柱,检测波长203nm,体积比为36∶64的乙腈-水等度洗脱,收集第30-45min的化合物,经纯化后即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化合物丰富了自然界中的化学成分,该新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本专利技术新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化合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制备化合物:一种草药全草粉碎后以80wt%乙醇于60℃提取三次,料液比1∶8,每次2hr,减压回收的浓缩提取物。提取物以水悬浮后,用石油醚萃取三次除去叶绿素和脂溶性成分。剩余水层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皂苷类成分,依次用水和85wt%的乙醇洗脱(水洗7倍柱体积、85wt%乙醇3倍柱体积),减压回收乙醇,得组分1。组分1用制备液相分离,液相条件为先用甲醇-水42∶58洗脱25min,再用甲醇-水80∶20洗脱25min,再以乙腈-水(38∶62)洗脱,得到亚组分1和亚组分2。拌样时控制亚组分1与硅胶的质量比为1∶8,先用甲醇溶解亚组分1后,再用60-80目的硅胶拌样,50℃干燥得到拌样硅胶,将拌样硅胶加于色谱柱上层,取正相硅胶柱层析;以体积比为4∶1∶0.05的二氯甲烷-甲醇-水为洗脱液,收集得到目标产物;将目标产物在50℃减压干燥后,用50wt%甲醇溶解,再经过液相色谱柱,检测波长203nm,体积比为36∶64的乙腈-水等度洗脱,收集第30-45min的化合物,经纯化后即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苷;结构鉴定:主要利用光谱技术,包括紫外、红外、质谱、核磁共振鉴定其结构,再经质谱确定其分子量及分子式。具体解析过程如下:红外光谱数据表明该化合物具有羟基、羰基和双键结构单元;ESI-MS:m/z1057[M-H]-,1081[M+Na]+,显示该化合物的分子量为1058。核磁共振数据分析:1H-NMR(600MHz,Py-d5)显示该化合物有共有8个甲基信号,其中含有三萜皂苷的特征信号,另外发现糖基特征的端基氢信号和双键碳上的氢信号。结合13C-NMR(150MHz,Py-d5),该化合物共有53个碳原子信号,在低场部分的糖的端基碳信号,进一步确认该化合物有四个糖结构单元。碳信号与文献齐墩果酸的碳谱基本一致[1],说明该化合物为齐墩果酸型的三萜皂苷类结构。经上述各项技术结合,确证其化合物结构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其分子式为C53H86O21。实施例2抗肿瘤活性实验1、药物溶液的配制单体化合物用DMSO配制成母液10mg/ml,使用时用不完全培养基稀释后使用。DMSO终浓度不超过0.01%。2、阳性对照药:紫杉醇注射液(厂家:太极集团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浓度:5mL:30mg,用不完全培养基稀释后使用。3、细胞株:人卵巢癌细胞A2780;人低分化前胃癌细胞BGC-823;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实验方法:取活细胞比例达90%以上的细胞进行实验。细胞增殖抑制试验采用EnoGeneCellTMCountingKit-8(CCK-8)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细胞消化、计数、制成浓度为1×105个/mL的细胞悬液,96孔板中每孔加入100μL细胞悬液(每孔1×104个细胞);96孔板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每孔加入100μL相应的含药物的培养基。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溶媒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每组5复孔;96孔板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后;每孔加入10μLCCK-8溶液,将培养板在培养箱内孵育4小时,用酶标仪测定在450nm处的OD值,计算6个化合物对人卵巢癌细胞A2780,人低分化前胃癌细胞BGC-823,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乳腺癌细胞MCF-7五株细胞的抑制率及IC50值。实验结果: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从中药中分离的新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新化合物为:齐墩果酸-3-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中药中分离的新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新化合物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木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苷,其结构式如下:



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取
将中草药粉碎后以80wt%乙醇于60℃分别提取三次,按照kg/L计,料液控制为1∶8,每次浸提2hr,合并的浸提液经减压蒸馏,得到浓缩的提取物;
将提取物以水悬浮后用石油醚萃取三次,除去其中叶绿素和脂溶性成分,剩余水层用AB-8大孔吸附树脂柱富集皂苷类成分,其后依次用水、85wt%的乙醇洗脱,洗脱液经减压蒸馏回收乙醇后,得到组分1;
步骤2:初步分离
组分1用液相色谱柱分离,液相条件为:按体积比计,先用42∶5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可越刘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