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硬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8748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硬度控制方法,工艺路线为:坯料清理—加热—除鳞—轧制—控冷—热矫—堆垛—剪切—探伤—取样—喷标,其中: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1220℃;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1250℃;轧制:精轧开轧温度控制在860±20℃,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790±20℃,开冷温度控制在775~795℃,冷却速度控制在10±5℃/s,返红温度控制在480~540℃;热矫矫直至少3道次,堆垛温度≥400℃。优点是:获得了良好的硬度指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A hardness control method of steel plate for thick x80m pipeline elb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硬度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轧板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硬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厚规格管线钢由于其厚度限制,在控冷工程中容易产生钢板中心位置与上、下表面存在温度差,导致钢板表面硬度较高,因此需要解决对30~40mm厚度规格X80M在生产试制过程中出现的硬度超上限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硬度控制方法,解决由于钢板中心位置与上、下表面存在温度差,而导致钢板表面硬度较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硬度控制方法,工艺路线为:坯料清理—加热—除鳞—轧制—控冷—热矫—堆垛—剪切—探伤—取样—喷标,其中:1)加热工艺: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1220℃;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1250℃;2)轧制工艺:成品厚度×宽度为(30~40)mm×(2500~4500)mm,中间坯厚度为2.9~3.5倍成品厚度,精轧开轧温度控制在860±20℃,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790±20℃,开冷温度控制在775~795℃,冷却速度控制在10±5℃/s,返红温度控制在480~540℃;3)控冷工艺:采用层流冷却方式,开13~15组水,辊速1.2~1.5m/s,下水量和上水量的比值2.5~2.7;4)热矫和堆垛工艺热矫矫直至少3道次,矫直后立即进行堆垛,堆垛温度≥400℃,堆垛采取上铺下盖方式,上、下铺盖钢板尺寸要大于管线钢尺寸,保证钢板完全覆盖,堆垛时间≥16小时。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括:C≤0.070%,Si≤0.30%,Mn≤1.82%,P≤0.015%,S≤0.002%,Cu≤0.20%,Ni≤0.30%,Nb≤0.08%,V≤0.030%,Ti≤0.020%,Mo≤0.20%,Al≤0.04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传统的控制管线钢硬度方法主要可以从成分设计、控冷工艺方面优化,优化成分及控冷工艺会对强度带来未知影响,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在不改变成分及控冷工艺前提下,在保证钢板强度的同时,优化堆垛工艺即可获得良好的硬度指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硬度控制方法,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括:C≤0.070%,Si≤0.30%,Mn≤1.82%,P≤0.015%,S≤0.002%,Cu≤0.20%,Ni≤0.30%,Nb≤0.08%,V≤0.030%,Ti≤0.020%,Mo≤0.20%,Al≤0.04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路线为:坯料清理—加热—除鳞—轧制—控冷—热矫—堆垛—剪切—探伤—取样—喷标,其中:1)加热工艺: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70±10℃;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90±10℃℃;2)轧制工艺:成品厚度×宽度为37mm×4000mm,中间坯厚度118±2mm,精轧开轧温度控制在860±20℃,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790±20℃,开冷温度控制在775~795℃,冷却速度控制在10±5℃/s,返红温度控制在480~540℃;3)控冷工艺:采用层流冷却方式,开13~15组水,辊速1.2~1.5m/s,水比2.5~2.7(下水量和上水量的比值);4)热矫和堆垛工艺热矫矫直至少3道次,矫直后立即进行堆垛,堆垛温度≥400℃,堆垛采取上铺下盖方式,上、下铺盖钢板尺寸要大于管线钢尺寸,保证钢板完全覆盖,堆垛时间≥16小时。通过本方法生产的管线钢硬度HV值控制在200~220范围内。实施例2一种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硬度控制方法,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括:C0.050%,Si0.20%,Mn1.80%,P0.012%,S0.0015%,Cu0.16%,Ni0.25%,Nb0.07%,V0.026%,Ti0.018%,Mo0.18%,Al0.04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路线为:坯料清理—加热—除鳞—轧制—控冷—热矫—堆垛—剪切—探伤—取样—喷标,其中:1)加热工艺: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90℃;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210℃;2)轧制工艺:成品厚度×宽度为35.2mm×4340mm,中间坯厚度110±1mm,精轧开轧温度控制在860℃,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790℃,开冷温度控制在785℃,冷却速度控制在10℃/s,返红温度控制在500℃;3)控冷工艺:采用层流冷却方式,开14组水,辊速1.3m/s,水比2.5~2.7(下水量和上水量的比值);4)热矫和堆垛工艺热矫矫直至少3道次,矫直后立即进行堆垛,堆垛温度450℃,堆垛采取上铺下盖方式,上、下铺盖钢板尺寸要大于管线钢尺寸,保证钢板完全覆盖,堆垛时间24小时。通过本方法生产的管线钢硬度HV值在190~220范围内。实施例3一种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硬度控制方法,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括:C0.040%,Si0.26%,Mn1.6%,P0.014%,S0.0014%,Cu0.16%,Ni0.28%,Nb0.04%,V0.02%,Ti0.012%,Mo0.18%,Al0.028%,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工艺路线为:坯料清理—加热—除鳞—轧制—控冷—热矫—堆垛—剪切—探伤—取样—喷标,其中:1)加热工艺: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220℃;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240℃;2)轧制工艺:成品厚度×宽度为32.1mm×4345mm,中间坯厚度101±2mm,精轧开轧温度控制在870℃,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800℃,开冷温度控制在790℃,冷却速度控制在12℃/s,返红温度控制在520℃;3)控冷工艺:采用层流冷却方式,开15组水,辊速1.2m/s,水比2.7(下水量和上水量的比值);4)热矫和堆垛工艺热矫矫直至少3道次,矫直后立即进行堆垛,堆垛温度420℃,堆垛采取上铺下盖方式,上、下铺盖钢板尺寸要大于管线钢尺寸,保证钢板完全覆盖,堆垛时间20小时。通过本方法生产的管线钢硬度HV值在200~230范围内。实施例4一种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硬度控制方法,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按重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括:C0.040%,Si0.20%,Mn1.5%,P0.010%,S0.002%,Cu0.12%,Ni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硬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路线为:坯料清理—加热—除鳞—轧制—控冷—热矫—堆垛—剪切—探伤—取样—喷标,其中:/n1)加热工艺:/n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1220℃;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1250℃;/n2)轧制工艺:/n成品厚度×宽度为(30~40)mm×(2500~4500)mm,中间坯厚度为2.9~3.5倍成品厚度,精轧开轧温度控制在860±20℃,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790±20℃,开冷温度控制在775~795℃,冷却速度控制在10±5℃/s,返红温度控制在480~540℃;/n3)控冷工艺:/n采用层流冷却方式,开13~15组水,辊速1.2~1.5m/s,下水量和上水量的比值2.5~2.7;/n4)热矫和堆垛工艺/n热矫矫直至少3道次,矫直后立即进行堆垛,堆垛温度≥400℃,堆垛采取上铺下盖方式,上、下铺盖钢板尺寸要大于管线钢尺寸,保证钢板完全覆盖,堆垛时间≥16小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厚规格X80M级别管线弯管用钢板硬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路线为:坯料清理—加热—除鳞—轧制—控冷—热矫—堆垛—剪切—探伤—取样—喷标,其中:
1)加热工艺:
均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1220℃;加热段温度控制在1160~1250℃;
2)轧制工艺:
成品厚度×宽度为(30~40)mm×(2500~4500)mm,中间坯厚度为2.9~3.5倍成品厚度,精轧开轧温度控制在860±20℃,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790±20℃,开冷温度控制在775~795℃,冷却速度控制在10±5℃/s,返红温度控制在480~540℃;
3)控冷工艺:
采用层流冷却方式,开13~15组水,辊速1.2~1.5m/s,下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震应传涛李新玲张坤李靖年丛津功王若钢王刚段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