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单粒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44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单粒播种器,包括外壳,尖嘴,弹簧,压板,播种腔,挡板,滑槽,卡槽,存种器,连接板,推杆;所述外壳接触地的一面设有向外凸起的尖嘴;所述尖嘴的槽状开口处固定了带有夹角的压板;所述压板的另一侧与外壳通过弹簧连接固定;所述尖嘴的上方对应的外壳设有通孔,外壳的通孔内部连通播种腔;所述播种腔的上端前部设有开口,且开口的上方与滑槽的一端固定;所述滑槽的另一端下方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滑槽以及播种腔的背面设有挡板,对应的滑槽下方的挡板位置设有缺口;所述挡板为L型结构,且顶部呈喇叭状向外倾斜;所述外壳的内部中间轴套式固定有存种器;所述连接板一端与外壳中部的轴进行轴承固定。

A separate single seed see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单粒播种器
本技术涉及农具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单粒播种器。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的核心便是提高种植技术;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种植设备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先进;但由于我国人口较多,以及领土面积较为宽广,水土的不同导致南北方种植物种差异较大;且先进的种植设备价格也非常昂贵,不是所有农户都能买的起;现有的气吸式播种器固定于穴播机上进行播种工作,穴播机需要拖拉机带动才能工作,使用者技术要求较高,由于价格和技术要求的两点原因,推广起来较为困难。市场上现有的手推式玉米单粒播种器,播种效果较差,经常出现,漏播或多播的情况,由于种子种到土里后检查起来较为困难,这样反而还会增加劳动量,一旦漏播率上升,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如何在减少成本以及技术要求高度的同时又可以精准播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单粒播种器。该装置通过内部的种子承接装置,保证每次仅一粒种子进入,不会出现多播的情况;并且通过手推式结构降低了对技术要求的高度,更易于推广,上手更容易。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分体式单粒播种器,包括外壳,尖嘴,弹簧,压板,播种腔,挡板,滑槽,卡槽,存种器,连接板,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接触地的一面设有向外凸起的尖嘴;所述尖嘴的槽状开口处固定了带有夹角的压板,且压板的一侧与槽状开口吻合;所述压板的另一侧与外壳通过弹簧连接固定;所述尖嘴的上方对应的外壳设有通孔,外壳的通孔内部连通播种腔;所述播种腔的上端前部设有开口,且开口的上方与滑槽的一端固定;所述滑槽的另一端下方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形状为半圆锥结构;所述卡槽的内部仅能卡住一粒玉米种子;所述卡槽、滑槽以及播种腔的背面设有挡板,对应的滑槽下方的挡板位置设有缺口;所述挡板为L型结构,且顶部呈喇叭状向外倾斜;所述外壳的内部中间轴套式固定有存种器;所述存种器为圆柱形空腔容器,且侧面设有出料口;所述连接板一端与外壳中部的轴进行轴承固定;所述连接板为折弯结构,且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外壳的外侧推杆进行固定。优选地,所述外壳外圆柱形状,且弧面部分与地面接触。优选地,所述尖嘴为锥形状槽口。优选地,所述压板的夹角交接处通过铰接的方式与尖嘴的槽状开口处末端固定。优选地,所述滑槽为半圆环状结构,且滑槽内设有弧面。优选地,所述压板之间夹角在50°~75°之间。本技术有益效果有以下几点:1.通过手推式的结构,降低了技术要求的高度,上手速度快。便于更多的人去使用它;2.内部的卡料结构,保证每次只会卡住一粒种子,只有这一粒种子可以进入播种腔,保证了播种时对种子数量的把控;3.外部的弹簧,压板以及尖嘴可以刺破土壤并使尖嘴张开成功的将种子放入刺破的土壤内,完成播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壳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尖嘴部分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内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卡槽、滑槽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挡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播种示意图。图中,外壳1,尖嘴2,弹簧3,压板4,播种腔5,挡板6,滑槽7,卡槽8,存种器9,连接板10,推杆11,轴1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展示本技术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2,4,5,6所示,一种分体式单粒播种器,包括外壳1,尖嘴2,弹簧3,压板4,播种腔5,挡板6,滑槽7,卡槽8,存种器9,连接板10,推杆11;外壳1外圆柱形状,且弧面部分与地面接触,弧面部分更利于外壳1的滚动;外壳1接触地的一面设有向外凸起的尖嘴2,尖嘴2为锥形状槽口,该结构在滚动时,尖嘴2会随着外壳1滚动刺破土壤表面;尖嘴2的槽状开口处固定了带有夹角的压板4,该夹角度数应设在50°~75°之间,且压板4的一侧与槽状开口吻合,压板4的另一侧与外壳1通过弹簧3连接固定,为了使压板4受到弹簧3压力后可进行正常旋转,压板4的夹角交接处通过铰接的方式与尖嘴2的槽状开口处末端固定;尖嘴2上方对应的外壳1设有通孔,外壳1的通孔内部连通播种腔5;播种腔5的上端前部设有开口,且开口的上方与滑槽7的一端固定,固定方式可选用焊接,滑槽7为半圆环状结构,且滑槽7内设有弧面;滑槽7的另一端下方设有卡槽8,且卡槽8的形状为半圆锥结构;卡槽8的内部大小仅能卡住一粒玉米种子;卡槽8、滑槽7以及播种腔5的背面设有挡板6,对应的滑槽7下方的挡板6位置设有缺口,种子在从存种器9出来后流入到挡板6内侧,在从挡板6内侧通过缺口处少量流出,并有一粒种子会卡在卡槽8内,由于外壳1出于旋转运动状态,该粒被卡住的种子会从滑槽7划入播种腔5上端的缺口;挡板6为L型结构,且顶部呈喇叭状向外倾斜,该结构可以更好的承接住种子使种子全部落入挡板6内侧;外壳1的内部中间轴套式固定有存种器9;存种器为圆柱形空腔容器,且侧面设有出料口,存种器9为种子放置的容腔会随着转动将内部的种子洒出;连接板10一端与外壳1中部的轴12进行轴承固定;连接板10为折弯结构,且连接板10的另一端与外壳1的外侧推杆进行固定;应注意外壳侧边的盖可与连接板螺纹固定,不能与外壳进行固定;上述中如未单独介绍其固定方式皆使用业内技术人员通用技术手段焊接或螺纹紧固的方式进行固定。如图1,2,7所示,使用前先确定好播种位置,再将种子放入存种器即可;使用时直接通过推杆推动使外壳滚动就会进行预播种操作,此处应注意,外壳旋转的第一圈需要进行空转,第一圈播种是没有种子种入土里的,第二圈开始后便会进行播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单粒播种器,包括外壳,尖嘴,弹簧,压板,播种腔,挡板,滑槽,卡槽,存种器,连接板,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接触地的一面设有向外凸起的尖嘴;所述尖嘴的槽状开口处固定了带有夹角的压板,且压板的一侧与槽状开口吻合;所述压板的另一侧与外壳通过弹簧连接固定;所述尖嘴的上方对应的外壳设有通孔,外壳的通孔内部连通播种腔;所述播种腔的上端前部设有开口,且开口的上方与滑槽的一端固定;所述滑槽的另一端下方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形状为半圆锥结构;所述卡槽的内部大小仅能卡住一粒玉米种子;所述卡槽、滑槽以及播种腔的背面设有挡板,对应的滑槽下方的挡板位置设有缺口;所述挡板为L型结构,且顶部呈喇叭状向外倾斜;所述外壳的内部中间轴套式固定有存种器;所述存种器为圆柱形空腔容器,且侧面设有出料口;所述连接板一端与外壳中部的轴进行轴承固定;所述连接板为折弯结构,且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外壳的外侧推杆进行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单粒播种器,包括外壳,尖嘴,弹簧,压板,播种腔,挡板,滑槽,卡槽,存种器,连接板,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接触地的一面设有向外凸起的尖嘴;所述尖嘴的槽状开口处固定了带有夹角的压板,且压板的一侧与槽状开口吻合;所述压板的另一侧与外壳通过弹簧连接固定;所述尖嘴的上方对应的外壳设有通孔,外壳的通孔内部连通播种腔;所述播种腔的上端前部设有开口,且开口的上方与滑槽的一端固定;所述滑槽的另一端下方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形状为半圆锥结构;所述卡槽的内部大小仅能卡住一粒玉米种子;所述卡槽、滑槽以及播种腔的背面设有挡板,对应的滑槽下方的挡板位置设有缺口;所述挡板为L型结构,且顶部呈喇叭状向外倾斜;所述外壳的内部中间轴套式固定有存种器;所述存种器为圆柱形空腔容器,且侧面设有出料口;所述连接板一端与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霞耿小平康锦艳张新功王东兵王宝成赵军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悍龙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