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肾功能健康的益生菌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8376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7:33
一种改善肾功能健康的益生菌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改善肾功能的益生菌组合物,其中大豆蛋白粉10%~30%,低聚果糖10%~20%,聚葡萄糖7%~15%,麦芽糊精5%~12%,瓜尔胶1%~3%,嗜酸乳杆菌TYCA06 0.5%~1%,婴儿双歧杆菌BLI‑02 0.5%~1%,两歧双歧杆菌VDD088 0.5%~1%(注:菌株均为冻干菌粉),茯苓2%~4%,枸杞子2%~4%,山药2%~4%,绿茶多酚0.05%~1%,石榴提取物3%~8%,红石榴提取物3%~8%,甜菜碱7%~15%,硫酸镁0.13%~0.21%,维生素D3 0.000001%~0.000002%,维生素B6 0.0007%~0.0022%。通过以上营养物的有机结合,使之发挥协调增效作用,益生菌借助传统药食同源、植物有效成分在体内作用,供其利用益生元,通过“肠‑脑‑肾”轴,改善和提高自身功能特别是肾功能,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预防、缓解因肾功能下降而引起的衰竭、慢性病或尿毒症,具抗氧化、解毒、调节免疫作用。

A probiotic combination for improving renal function and heal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肾功能健康的益生菌组合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益生菌作用改善和提高机体肾功能,维持人体正常微生物群和菌群平衡的含其它有益成分、营养素的组合物。
技术介绍
:人一出生就与母体微生物、外界微生物接触,并很快在体内、体表形成了自身正常的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为人类生命的存在、是抵御侵害的组成部分。人类从出生到死亡,一直与其体内、体表的正常微生物保持着微生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性组合,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上的平衡。一些疾病的发生在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结构的改变和宿主的生理功能改变密切相关。微生态失衡是指正常微生物之间以及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正常大肠内每克粪便中含107~1012个微生物,在大便正常菌谱中,常住菌占90%以上,其中普通大肠杆菌与肠球菌各占一半,过路菌(如类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肺炎杆菌)不超过10%,芽孢菌与酵母菌虽也称为常住菌,但数量不超过总菌数的10%。各菌群间按一定比例组合,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定的生态平衡。若机体的内外环境发生某些变化,导致过剩菌(包括过路菌、芽孢菌、酵母菌)繁殖显著超过正常值的40%以上,则引起肠道食物的分解紊乱,而出现肠道菌群失衡症状,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腹泻。如正常菌群失衡会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腹泻,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进而通过肠-肾轴引发肾结石、肾炎甚至肾衰竭等疾病。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率约为11%~13%,据此可估算,我国CKD患者超过1亿。肾脏繁杂的生理功能及其特有的组织结构特点使它在多种情况下易罹患损伤。肾炎是指由免疫介导的、炎症介质(如补体、细胞因子、活性氧等)参与的,最后导致肾固有组织发生炎性改变,引起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的一组肾脏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在慢性过程中也有非免疫、非炎症机制参与。其特点包括:肾小球对蛋白及细胞通透性改变;肾脏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压调节能力障碍;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相关研究显示,肾炎可能和病毒、细菌感染、其他疾病诱发、遗传因素、药物和自身免疫紊乱有关。近20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迅猛发展,微生态制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维持或调整人体微生态平衡、治疗微生态失衡相关性疾病、促进健康起了较大作用。各国科学家对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研究逐渐深入,发现了两者与肠道生理共生菌的一些新功能(特别是用于肾病治疗领域更具有创新性),并迅速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中进行生物工程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膳食纤维的功能在营养学领域受到极大的关注,对其理化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食疗应成为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健康饮食的最佳选择,某些食材已被研究证实具备益生元功能;目前市场上仅有单一益生元与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配制的不同产品,但制成以益生菌为主,以药食同源食材、植物有效物为辅的改善肾功能健康组合还没有类似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复合益生菌(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采用活性生物组分(大豆蛋白、多酚)、益生元(低聚果糖、聚葡萄糖)、药食同源传统组方(茯苓、枸杞子、山药)和重点矿物质、维生素等配制加工而成的组合物,通过以上营养物的有机结合,使本品具有把多种不同功效成分融入产品中,这些成分互相配合,协同作用,通过把传统药食同源有益成分、植物有效成分通过益生菌在体内作用,能改善和提高自身功能特别是肾功能,维持人体正常微生物群和平衡,预防治疗因肾功能下降而引起的尿毒症或衰竭、慢性肾病,抗氧化、抗衰老、调整综合免疫力和解毒。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按重量比:大豆分离蛋白10~30%低聚果糖10~20%聚葡萄糖7~15%麦芽糊精5~12%瓜尔胶1~3%嗜酸乳杆菌0.5~1%婴儿双歧杆菌0.5~1%两歧双歧杆菌0.5~1%茯苓2~4%枸杞子2~4%山药2~4%茶多酚0.05~0.1%石榴提取物3~8%红葡萄提取物3~8%甜菜碱7~15%硫酸镁0.13~0.21%维生素D30.000001%~0.000002%维生素B60.0007~0.0022%生产工艺:为保证产品质量,所有操作均应在洁净的干燥环境内进行。按照比例称取相应物料,按次序混合均匀。每袋3g,计量包装。按照重量配比加入物料-混合-制粒-干燥-整粒-检验-包装-成品,即制成具有益肾作用的固体饮料粉剂。产品质量要求:双歧杆菌含量≥1×109/克;乳杆菌含量≥1×109/克。产品包装:3g/袋;每天推荐食用量:1~2袋/天含有能改善肾功能健康的益生菌组合主要成分和说明:大豆分离蛋白:大豆蛋白在大豆中占主要部分,仅溶于盐溶液或其它极性溶液,属球蛋白类(globulin)。粗制大豆蛋白是不同蛋白质的混合物,用离心沉降法和免疫学方法研究大豆蛋白的组成,可将大豆蛋白分为4类,其中11s的豆球蛋白(glycinin)和7s的豌豆球蛋白(coglycinin)两者约占大豆蛋白的70%,是大豆蛋白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大豆蛋白中氨基酸含量丰富,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中除蛋氨酸略低外,其余几乎与动物蛋白质相似,且含有较多的赖氨酸。大豆蛋白虽然甲硫氨酸极少,不过不含胆固醇,它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具有降胆固醇作用。大豆蛋白饮品比牛奶容易消化吸收,牛奶进入胃后易结成大而硬的块状物,而豆奶进入胃后则结成小的薄片,而且松软不坚硬,可使其更易消化吸收。慢性肾脏病(以下简称CKD)的观察数据主要有血肌酐、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血钙和血磷。自2000年后对大豆蛋白的研究逐步深入,已逐渐改变肾病患者严禁摄入植物蛋白的错误认识。多项随机对照实验或荟萃分析皆证实,与动物蛋白相比,大豆蛋白对CKD患者的血肌酐和血磷有保护性作用,另外还提示大豆蛋白摄入可显著性降低血甘油三酯浓度。饮食大豆蛋白后肾组织一氧化氮、窖蛋白的改变可能参与了肾脏保护机制。且大豆蛋白对肾脏病的作用是多方位的,大豆蛋白可减轻除贫血以外的几乎所有尿毒症表现。近年在部分多囊肾模型中发现,大豆蛋白延缓CRF(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效果优于动物蛋白,血尿素氮较动物蛋白低,其血清氨基酸水平无明显变化。低聚果糖和聚葡萄糖:低聚糖(Oligosaccharide)或称寡糖,是由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肾功能健康的益生菌组合,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的产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肾功能健康的益生菌组合,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的产品:








大豆分离蛋白
10~30%


低聚果糖
10~20%


聚葡萄糖
7~15%


麦芽糊精
5~12%


瓜尔胶
1~3%


嗜酸乳杆菌
0.5~1%


婴儿双歧杆菌
0.5~1%


两歧双歧杆菌
0.5~1%


茯苓
2~4%


枸杞子
2~4%


山药
2~4%


茶多酚
0.05~0.1%


石榴提取物
3~8%


红葡萄提取物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伟杰叶俊杰黄冬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莱可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