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7423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和车辆,变速箱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轴承、输出轴和连接部件;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二壳体上;输出轴穿设于第一轴承上,输出轴包括轴台,轴台卡接于第一轴承的一侧;连接部件套设于输出轴上,并抵靠于第一轴承的另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变速箱,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二壳体上,输出轴穿设于轴承上,实现对输出轴的径向定位;输出轴上设置有轴台,轴台卡接于第一轴承的一侧,连接套抵靠于轴承的另一侧,并与输出轴相连接,以将输出轴夹紧于轴承上,实现对输出轴的轴向定位。在输出轴的轴向和径向同时对输出轴定位,使得输出轴稳定转动,确保输出轴可稳定地输出动力。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箱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变速箱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箱和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中、重型车辆由于载荷大,运输路程长,往往需要配置多挡位变速箱,一个独立的变速箱难以实现多挡变速,所以多挡变速箱多采用主副箱结构,满足不同载荷量、不同道路情况的需求。在相关技术中,多挡位变速箱的输出轴设置在副箱内,输出轴需稳定输出动力,以确保车辆运行的稳定性,所以如何确保输出轴的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变速箱。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车辆。有鉴于此,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轴承、输出轴和连接部件;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二壳体上;输出轴穿设于第一轴承上,输出轴包括轴台,轴台卡接于第一轴承的一侧;连接部件套设于输出轴上,并抵靠于第一轴承的另一侧。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箱,第一轴承安装于第二壳体上,输出轴穿设于轴承上,实现对输出轴的径向定位;输出轴上设置有轴台,轴台卡接于第一轴承的一侧,连接套抵靠于轴承的另一侧,并与输出轴相连接,以将输出轴夹紧于轴承上,实现对输出轴的轴向定位。在输出轴的轴向和径向同时对输出轴定位,使得输出轴稳定转动,确保输出轴可稳定地输出动力,进而确保车辆稳定运行。优选地,连接部件的一端与第一轴承相抵靠,另一端设置有法兰盘。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变速箱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中间轴、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内齿圈;太阳轮套设于中间轴上;行星轮与太阳轮相啮合;行星架与行星轮相连接,并与输出轴相连接;内齿圈与行星轮相啮合。在该技术方案中,动力由变速箱的输入轴传递至中间轴,进而通过行星齿轮传递至输出轴,行星齿轮确保了动力传递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同步器、第一同步环和第二同步环;同步器与内齿圈相连接;第一同步环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二同步环与输出轴相连接;第一同步环和第二同步环分别位于同步器的两侧。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同步环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二同步环与输出轴相连接,当同步器与第一同步环相连接时,行星齿轮工作,副箱处于第一挡位,当同步器与第二同步环相连接时,行星齿轮不参与工作,副箱处于第二挡位。优选地,第一挡位为低挡,第二挡位为高档。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套设于输出轴上,第二轴承的外圈与内齿圈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轴承支撑于内齿圈和输出轴之间,减小内齿圈和输出轴相对转动时的摩擦力,确保内齿圈和输出轴相对转动顺畅,进而提升输出轴转动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同步环设置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与第一轴承的内圈相抵靠。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同步环与第一轴承相抵靠,第一轴承对第二同步环进行定位,避免第二同步环收到同步器的推理而发生滑动,确保换挡顺利进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轴套,轴套套设于输出轴上,轴套的一端与第一轴承相抵靠,另一端与连接部件相抵靠。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部件通过轴套与第一轴承相抵靠,简化了连接部件的结构,缩短了连接部件的长度,简化了连接部件的加工工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第三壳体和第三轴承;第三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第三轴承套设于连接部件上,并与第二壳体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三壳体和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套设于连接部件上,辅助支撑输出轴,进一步提升输出轴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套设于连接部件上,并与第三壳体相接触,以密封连接部件与第三壳体之间的间隙。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密封件,以密封第三壳体和连接部件之间的间隙,避免变速箱内的油液泄漏,确保变速箱的密封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箱还包括压板,压板与输出轴的端部相连接,并压紧于连接部件上。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部件通过压板与输出轴相连接,简化了连接部件与输出轴之间的连接结构,使得输出轴和连接部件的装配更加方便。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变速箱,因此该车辆具备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变速箱的全部有益效果。优选地,车辆为中型客车、大型客车、越野车、中型卡车或重型卡车。优选地,车辆还包括车体、发动机、悬挂组件、车轮轴和车轮;发动机设置于车体上,变速箱设置于车体上,悬挂组件与车体相连接,车轮轴与悬挂组件相连接,车轮与车轮轴相连接,变速箱的输出轴与车轮轴相适配,发动机将动力输出至变速箱,再传递至车轮轴,进而驱动车辆运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变速箱副箱的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一轴承,4输出轴,5连接部件,6太阳轮,7行星轮,8行星架,9内齿圈,10同步器,11第一同步环,12第二同步环,13第二轴承,14轴套,15第三壳体,16第三轴承,17密封件,18压板,19中间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所述变速箱和车辆。在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轴承3、输出轴4和连接部件5;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相连接;第一轴承3安装于第二壳体2上;输出轴4穿设于第一轴承3上,输出轴4包括轴台,轴台卡接于第一轴承3的一侧;连接部件5套设于输出轴4上,并抵靠于第一轴承3的另一侧。本技术所提供的变速箱,第一轴承3安装于第二壳体2上,输出轴4穿设于轴承上,实现对输出轴4的径向定位;输出轴4上设置有轴台,轴台卡接于第一轴承3的一侧,连接套抵靠于轴承的另一侧,并与输出轴4相连接,以将输出轴4夹紧于轴承上,实现对输出轴4的轴向定位。在输出轴4的轴向和径向同时对输出轴4定位,使得输出轴4稳定转动,确保输出轴4可稳定地输出动力,进而确保车辆稳定运行。优选地,连接部件5的一端与第一轴承3相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壳体;/n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n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上;/n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上,所述输出轴包括轴台,所述轴台卡接于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n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并抵靠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
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上;
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上,所述输出轴包括轴台,所述轴台卡接于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
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套设于所述输出轴上,并抵靠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间轴;
太阳轮,所述太阳轮套设于所述中间轴上;
行星轮,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太阳轮相啮合;
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行星轮相连接,并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接;
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行星轮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同步器,所述同步器与所述内齿圈相连接;
第一同步环,所述第一同步环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
第二同步环,所述第二同步环与所述输出轴相连接;
所述第一同步环和所述第二同步环分别位于所述同步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贵刘方军楼江天肖典李萍关相胜陆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