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国专利>正文

户式中央空调循环系统及废热利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6592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户式中央空调循环系统及废热利用,包括室内机内的压缩机总成(1)、制冷制暖四通电磁阀(2)、四通电磁阀(3)、室外机冷凝器(4)、风机总成(5)、三通球阀(6)、三通球阀(7)、储能水箱内的四通电磁阀(8)、水箱内胆(9)、管道组(10)、毛细管(11)、单向阀(12)、管道组(14)、水箱内胆(13)、气液连接管(15)组成,其特征在于:室外机安装了四通电磁阀(3),四通电磁阀(3)与制冷制暖四通电磁阀(2)、室外机冷凝器(4)、三通阀(6)、三通阀(7)连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技术涉及户式中央空调器,属于户式中央空调水冷机组领域。经对中国专利公开文献检索,涉及该技术方案的现有技术有如CN2347092Y、95222060、ZL00240603.9等文献。现有技术详尽阐述了家用空调技术方案,但均停留在外挂的基础上,将室外机冷凝器进行部分改造,采用套管盘管式或套管套筒式进行废热回收,使得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有一定的耗费能源)不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技术是以水作载体传媒的中小型户式中央空调水冷机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户式中央空调循环系统及废热利用,克服了现有技术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的缺点,降低使用成本并能提供能源储备功能的节能、环保、一机多用、无污染的水冷机组系统。本技术在制冷的同时进行废热回收再利用,加热洗浴用水。在单片机的控制下自动组成二次冷凝节能废热再利用循环系统、多余废热外排循环系统、热泵热水器废冷利用循环系统和供暖气供热水循环系统。适应不同环境不同用途的需要。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户式中央空调循环系统及废热利用,包括室内机内的压缩机总成(1),制冷制暖四通电磁阀(2)、四通电磁阀(3)、室外机冷凝器(4)、风机总成(5)、三通球阀(6)、三通球阀(7)、储能水箱内的四通电磁阀(8)、水箱内胆(9)、管道组(10)、毛细管(11)、单向阀(12)、管道组(14)、水箱内胆(13)、气液连接管(15)组成,其特征在于室外机安装了四通电磁阀(3),四通电磁阀(3)与制冷制暖四通电磁阀(2)、室外机冷凝器(4)、三通阀(6)、三通阀(7)连接;四通电磁阀(8)与管道组(10)、毛细管(11)、单向阀(12)、管道组(14)相接,管道组(10)、管道组(14)分别安装在回收水箱内胆(9)、水箱内胆(13)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了快速制冷的同时进行废热利用功能。在单片机控制电路的控制下自动完成在制冷时,废热外排、热能回收、二次冷凝的节能循环系统,初步测试可提高制冷量15%;在制冷时的废热回收循环系统可提供大量洗浴热水,提高制冷量10%;在不制冷时可作热泵热水器和冷柜的循环系统,一机多用途,提高了使用率和废冷回收;本技术在如用低谷电储能,至少节省使用成本20%;在制暖时废冷外排热泵式循环电辅加热系统,高效地提供室内制暖空气调节,同样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的需要。 附图说明图1户式中央空调循环系统及废热利用图2三匹以上户式中央空调循环系统及废热利用图3五通分支连接管原理图图4四通电磁阀室内机内的压缩机总成(1),制冷制暖四通电磁阀(2),四通电磁阀(3), 室外机冷凝器(4),风机总成(5),三通球阀(6),三通球阀(7),储能水箱内的四通电磁阀(8),水箱内胆(9),管道组(10),毛细管(11),单向阀(12),水箱内胆(13),管道组(14),气液连接管(15),五通分支连接管(16),五通分支连接管(17),五通分支连接管(18),五通分支连接管(19)。图1、图2、图3、图4中A、B、C、D分别标示电磁阀的不同端口,图1、图2中“W”标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室外机部分,“R”标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室内机部分,图3中“N”标示五通分支连接管的出口。实施范例1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户式中央空调循环系统及废热利用工作循环连接室外机内的压缩机总成(1)的高压出口端连接在制冷制暖四通电磁阀(2)端口(A)上,压缩机总成(1)的积贮器端口(Y)连接在制冷制暖四通电磁阀(2)端口(C)上,制冷制暖四通电磁阀(2)端口(B)连接在三通球阀(7){气阀}的一端。制冷制暖四通电磁阀(2)端口(D)连接在四通电磁阀(3)端口(A)上,四通电磁阀(3)端口(D)连接在室外机冷凝器(4)进口端,出口端连接在四通电磁阀(3)端口(C)上,端口(B)连接在三通球阀(6){液阀}的一端。由室外机风机总成(5)和电控执行部分组成室外机组。室内储能水箱内的四通电磁阀(8)端口(A)上连接在螺丝接口上,四通电磁阀(8)端口(D)连接在管道组(10)进口端,出口端连接在四通电磁阀(8)端口(C)上,端口(B)连接在毛细管(11)和单向阀(12)的进口端,出口端连接在管道组(14)进口端,出口端连接在气液连接管(15)的螺丝接口上,管道组(10)安装在水箱内胆(9)内,管道组(14)安装在水箱内胆(13)内,内胆中还安装了电辅加热管,由单片机控制电路及执行部分,水泵等组成储能水箱,气液连接管(15)液管分别安装在三通球阀(6)与四通电磁阀(8)螺丝接口之间,气液连接管(15)气管分别安装在三通球阀(7)与管道组(14)出口端螺丝接口之间,组成在单片机控制电路控制下的循环系统。实施范例2结合附图2对本技术在三匹以上机组进一步说明,储能水箱内的四通电磁阀(8)端口(A)连接在螺丝接口上;四通电磁阀(8)端口(D)连接在五通分支连接管(16)端口(H)上,五通分支连接管(16)端口(A)、端口(B)、端口(C)、端口(D)分别连接在管道组(10A)、管道组(10B)、管道组(10C)、管道组(10D)进口端,出口端分别连接在五通分支连接管(17)端口(A)、端口(B)、端口(C)、端口(D)上。五通分支连接管(17)端口(H)连接在四通电磁阀(8)端口(C)上,端口(B)连接在五通分支连接管(18)端口(H)上;五通分支连接管(18)端口(A)、端口(B)、端口(C)、端口(D)分别连接在毛细管(11A)、毛细管(11B)、毛细管(11C)、毛细管(11D)和单向阀(12A)、单向阀(12B)、单向阀(12C)、单向阀(12D)的进口端,出口端分别连接在管道组(14A)、管道组(14B)、管道组(14C)、管道组(14D)的进口端,出口端分别连接在五通分支连接管(19)端口(A)上、端口(B)、端口(C)、端口(D)上,五通分支连接管(19)端口(H)连接在螺丝接口上,管道组(10A)、管道组(10B)、管道组(10C)、管道组(10D)安装在水箱内胆(13)内周壁。由单片机控制电路、水泵等组成储能水箱。气液连接管(15)的液管分别安装在三通球阀(6)与四通电磁阀(8)端口(A)连接的螺丝接口之间,气液连接管(15)气管分别安装在三通球阀(7)与五通分支连接管(19)端口(H)连接螺丝接口之间,组成在单片机控制电路控制下的循环系统。制冷时,在单片机控制电路的控制下,自动组成的废热外排热能再利用二次冷凝节能循环系统。结合附图1进一步分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压缩机总成(1)工作后产生的高温高压制冷剂经过制冷制暖四通电磁阀(2)端口(A)与端口(D){如附图1箭头所视}进入四通电磁阀(3)端口(A)经端口(D)进入室外机冷凝器(4)进行冷凝,废热由室外风机外排,制冷剂经四通电磁阀(3)端口(C)进入,端口(B)出,经三通球阀(6),气液连接管(15)液管进入四通电磁阀(8)端口(A)、经端口(D)进入管道组(10)进行二次冷凝,对内胆中的水进行热能回收。经四通电磁阀(8)端口(C)、端口(B)进入节流毛细管(11)进行节流膨胀,膨胀的制冷剂经毛细管(11)的出口端进入管道组(14),对内胆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制冷过程},后经气液连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户式中央空调循环系统及废热利用,包括室内机内的压缩机 总成(1)、制冷制暖四通电磁阀(2)、四通电磁阀(3)、室外 机冷凝器(4)、风机总成(5)、三通球阀(6)、三通球阀(7)、 储能水箱内的四通电磁阀(8)、水箱内胆(9)、管道组(10)、 毛细管(11)、单向阀(12)、管道组(14)、水箱内胆(13)、 气液连接管(15)组成,其特征在于:室外机安装了四通电磁 阀(3),四通电磁阀(3)与制冷制暖四通电磁阀(2)、室外机 冷凝器(4)、三通阀(6)、三通阀(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国张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