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1628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涉及制袋机械技术领域,包括风冷换热器、与所述风冷换热器通过管道连通的两个循环泵、与两个所述循环泵通过管路分别连通的两个水箱和与两个所述水箱通过管路连通的冷却板组件,所述冷却板组件包括罩壳、固定安装在所述罩壳上端的冷却板和固定安装在所述罩壳底部的多个散热扇,所述冷却板内设有与两个所述水箱通过管路连通的回旋水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正常的制袋机对于薄膜袋的有效冷却,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PE,CPP等软包装常用的材料薄膜熔融温度比较低,因此,薄膜在经过130℃的热封后,容易出现薄膜软化起皱的情况。因此,包装薄膜在进行热封以后都要经过一个水冷系统冷却处理,再进行打孔、切割等工序。现有制袋机一般通过深井自然水冷却,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发现,由于长时间对水进行循环利用,深井自然水不能为制袋机水冷系统提供足够低的水温,造成制袋时打孔切割效果不好,袋边起皱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风冷换热器、与所述风冷换热器通过管道连通的两个循环泵、与两个所述循环泵通过管路分别连通的两个水箱和与两个所述水箱通过管路连通的冷却板组件,所述冷却板组件包括罩壳、固定安装在所述罩壳上端的冷却板和固定安装在所述罩壳底部的多个散热扇,所述冷却板内设有与两个所述水箱通过管路连通的回旋水道。优选的,所述风冷换热器上设有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上下端均设有用于冷却水进出的水口,其中一个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端与所述循环水出口通过管路连通,且该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水箱下端的水口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所述循环泵的进水口端与另一个所述水箱上端的水口通过管路连通,且该所述循环泵的出水口端与所述循环水进口通过管路连通。优选的,所述回旋水道设有在所述冷却板两侧引出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其中一个所述水箱上端的水口通过管路连通,所述出水口与另一个所述水箱下端的水口通过管路连通。优选的,所述罩壳的两侧均设有条形的散热口。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的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该系统可以带动有限的循环水进行循环流动以进行循环冷却,且设置的两个水箱分别作为缓存水箱和蓄存水箱既能保证风冷换热器在稳定的状态下工作,也能保证冷却板能够得到稳定持续的冷却水供应,在保证了制袋机对薄膜袋有效冷却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冷却水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水箱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冷却板组件的底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冷却板组件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风冷换热器1、与风冷换热器1通过管道连通的两个循环泵2、与两个循环泵2通过管路分别连通的两个水箱3和与两个水箱3通过管路连通的冷却板组件4,冷却板组件4包括罩壳41、固定安装在罩壳41上端的冷却板42和固定安装在罩壳41底部的两个散热扇43,冷却板42内设有与两个水箱3通过管路连通的回旋水道421。风冷换热器1上设有循环水进口11和循环水出口12。水箱3的上下端均设有用于冷却水进出的水口31,其中一个循环泵2的进水口端与循环水出口12通过管路连通,且该循环泵2的出水口端与其中一个水箱3下端的水口31通过管路连通,另一个循环泵2的进水口端与另一个水箱3上端的水口31通过管路连通,且该循环泵3的出水口端与循环水进口11通过管路连通。回旋水道421设有在冷却板42两侧引出的进水口4211和出水口4212,进水口4211与其中一个水箱3上端的水口31通过管路连通,出水口4212与另一个水箱3下端的水口31通过管路连通。风冷换热器1与两个循环泵2通过管路连通,两个水箱3与两个循环泵2通过管路分别连通,而冷却板42与两个水箱3通过管路连通,从而构成了闭合的冷却水循环系统。罩壳41的两侧均设有条形的散热口411。两个散热扇43对冷却板42进行主动散热,并将热气通过两侧的散热口411排出,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板42的冷却效果。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具体如下所述: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两个水箱3与风冷换热器1之间通过两个循环泵2采用管路连通,而冷却板42的回旋水道421与两个水箱3之间同样采用管路连通,从而构成了冷却水的循环回路,冷却水的流通按照所示图1的顺时针方向循环流通,另外,其中一个水箱3的下端水口31与回旋水道421的进水口4211之间通过管路连通,且该水箱3的上端水口31与其中一个循环泵2的进水口端通过管路连通,该水箱3采用下进上出的水流循环方式作为从冷却板42热交换后的缓存水箱3,另一个水箱3的下端水口31与循环泵2的出水口端通过管路连通,且该水箱3的上端水口31与循环水道421的进水口4211通过管路连通,该水箱3同样是下进上出的水流循环方式以作为向冷却板42通入冷却后的水流的蓄存水箱3,两个水箱3都采用下进上出的循环水流通设置,使得两个水箱3都能够注满水从而达到分别作为缓存水箱3和蓄存水箱3的目的,缓存水箱3可以保证在冷却水在冷却板42位置完成热交换后的相对较热的循环水可以缓流进入风冷换热器1,保证风冷换热器1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下进行冷凝工作,蓄存水箱3的作用在于将通过风冷换热器1冷凝后的循环水进行蓄存,从而保证能够有充足稳定的循环水流流入冷却板42,继而保证制袋机的冷却板42能够正常发挥对袋体的冷却作用,制袋机在进行制袋过程中,经过热封的薄膜袋经过冷却板42时,冷却板42将对薄膜袋进行冷却,循环水在回旋水道421中持续流动,将完成热量交换,与此同时,两个散热扇43同时进行主动散热,提高了散热效果,完成热交换的循环水将流入缓存水箱3中并注满,继而通过连通的循环泵2泵入风冷换热器1中进行冷凝,完成冷凝的循环水将进一步通过连通的循环泵2泵入蓄存水箱3中进行蓄存,蓄存水箱3中的循环水将进一步回流入冷却板42中,从而整个系统实现了有限的冷却水的循环使用,本技术的系统可以带动有限的循环水进行循环流动以进行循环冷却,且设置的两个水箱3分别作为缓存水箱3和蓄存水箱3既能保证风冷换热器1在稳定的状态下工作,也能保证冷却板42能够得到稳定持续的冷却水供应,从而在保证了制袋机对薄膜袋有效冷却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整个冷却水循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换热器、与所述风冷换热器通过管道连通的两个循环泵、与两个所述循环泵通过管路分别连通的两个水箱和与两个所述水箱通过管路连通的冷却板组件,所述冷却板组件包括罩壳、固定安装在所述罩壳上端的冷却板和固定安装在所述罩壳底部的多个散热扇,所述冷却板内设有与两个所述水箱通过管路连通的回旋水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冷换热器、与所述风冷换热器通过管道连通的两个循环泵、与两个所述循环泵通过管路分别连通的两个水箱和与两个所述水箱通过管路连通的冷却板组件,所述冷却板组件包括罩壳、固定安装在所述罩壳上端的冷却板和固定安装在所述罩壳底部的多个散热扇,所述冷却板内设有与两个所述水箱通过管路连通的回旋水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换热器上设有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袋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上下端均设有用于冷却水进出的水口,其中一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啸雪王松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赛德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