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5986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支撑腿的上方设置有夹持台,所述夹持台的上方且位于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固定柱的一侧设置有内夹持板,所述内夹持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外夹持板,所述外夹持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移动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杆、连接块、第二螺纹杆、从动锥形齿轮、主动锥形齿轮、旋转电机、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等结构,在这些结构的相互配合下,实现了可机械调节外夹持板的位置,并且不需手动固定,自动化程度高的功能,并且实现了外夹持板可以稳定放置的功能。

A clamping device of servo motor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
本技术属于夹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伺服电机广泛用于机械领域,伺服电机外壳是伺服电机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在对其进行工装时,需要使用专门的夹持装置进行夹持,才能有效的保证工装效率,进而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加工,但是,现有的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存在一些缺陷。现有技术的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需要手动移动外夹持板对其位置进行调节,并且需要手动固定,较为麻烦,且浪费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具有可机械调节外夹持板的位置,并且不需手动固定,自动化程度高,以及相应的螺纹杆和螺纹块便于安装拆卸,进而便于定期维护或者更换,可更大程度保证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支撑腿的上方设置有夹持台,所述夹持台的上方且位于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固定柱的一侧设置有内夹持板,所述内夹持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外夹持板,所述外夹持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移动柱,所述外夹持板的下方且位于移动柱前后两侧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夹持台的内部且对应限位柱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柱放置槽,所述限位柱远离外夹持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夹持台的内部且对应限位滑块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滑槽,所述夹持台的内部且对应移动柱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移动柱贯穿通孔延伸至夹持台的下方,所述移动柱的下方设置有上螺纹块,所述上螺纹块的内部且对应移动柱的位置处设置有放置块,所述放置块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移动柱的外侧壁且对应内螺纹的位置处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螺纹块的下方设置有下螺纹块,所述上螺纹块和下螺纹块之间通过两个固定螺栓进行固定,所述上螺纹块的内部且位于靠近下螺纹块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上螺纹孔,所述下螺纹块的内部且位于靠近上螺纹块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下螺纹孔,靠右侧所述上螺纹孔和下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靠左侧所述上螺纹孔和下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和第一螺纹杆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上方设置有主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和主动锥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锥形齿轮的上方设置有旋转电机。优选的,所述内夹持板和外夹持板均为圆弧形结构设置,所述内夹持板的中心轴线和外夹持板的中心轴线重合。优选的,所述限位滑槽的内侧壁和限位滑块的外侧壁均经过打磨处理,所述限位滑槽的内侧壁和限位滑块的外侧壁均为光滑结构设置。优选的,所述上螺纹孔和下螺纹孔的横截面均为半圆结构设置,所述上螺纹孔和下螺纹孔可以组成一个整圆,右侧所述上螺纹孔和下螺纹孔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左侧所述上螺纹孔和下螺纹孔的内侧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纹路走向相反。优选的,所述旋转电机通过固定座固定在夹持台的下方。优选的,所述上螺纹块和下螺纹块的内部且对应固定螺栓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部设置有第三内螺纹,所述固定螺栓的外侧且对应第三内螺纹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三外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螺纹杆、连接块、第二螺纹杆、从动锥形齿轮、主动锥形齿轮、旋转电机、限位滑块和限位滑槽等结构,在这些结构的相互配合下,实现了可机械调节外夹持板的位置,并且不需手动固定,自动化程度高的功能,并且实现了外夹持板可以稳定放置的功能。2、本技术通过设置下螺纹块、上螺纹块、固定螺栓、放置块、内螺纹、上螺纹孔、下螺纹孔和外螺纹等结构,在这些结构的相互配合下,实现了相应的螺纹杆和螺纹块便于安装拆卸,进而便于定期维护或者更换,可更大程度保证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述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述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夹持台;2、移动柱;3、限位柱;4、支撑杆;5、固定柱;6、内夹持板;7、外夹持板;8、支撑腿;9、下螺纹块;10、第一螺纹杆;11、连接块;12、上螺纹块;13、固定螺栓;14、第二螺纹杆;15、从动锥形齿轮;16、主动锥形齿轮;17、旋转电机;18、限位柱放置槽;19、通孔;20、限位滑块;21、限位滑槽;22、放置块;23、内螺纹;24、上螺纹孔;25、下螺纹孔;26、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包括支撑腿8,支撑腿8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腿8的上方设置有夹持台1,夹持台1的上方且位于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柱5,固定柱5垂直固定于夹持台1上方。固定柱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4,支撑杆4横向的分别固定固定柱5两侧。支撑杆4远离固定柱5的一侧设置有内夹持板6,内夹持板6固定于支撑杆4的末端,内夹持板6远离支撑杆4的一侧设置有外夹持板7,夹持板7位于夹持台1的上方,外夹持板7的正下方设置有移动柱2,移动柱2固定于外夹持板7的下端面,外夹持板7的下方且位于移动柱2前后两侧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限位柱3,限位柱3下端收容于夹持台1,夹持台1的内部且对应限位柱3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柱放置槽18,限位柱3远离外夹持板7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滑块20,夹持台1的内部且对应限位滑块20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滑槽21,夹持台1的内部且对应移动柱2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9,通孔19贯穿夹持台1上下表面,移动柱2贯穿通孔19延伸至夹持台1的下方,移动柱2的下方设置有上螺纹块12,上螺纹块12的内部且对应移动柱2的位置处设置有放置块22,放置块22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23,移动柱2的外侧壁且对应内螺纹23的位置处设置有外螺纹26,外螺纹26与内螺纹23相互配合固定连接。上螺纹块12的下方设置有下螺纹块9,上螺纹块12和下螺纹块9之间通过两个固定螺栓13进行固定,上螺纹块12的内部且位于靠近下螺纹块9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上螺纹孔24,下螺纹块9的内部且位于靠近上螺纹块12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下螺纹孔25,靠右侧上螺纹孔24和下螺纹孔2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0,靠左侧上螺纹孔24和下螺纹孔2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杆14,第二螺纹杆14和第一螺纹杆10之间通过连接块11连接,第二螺纹杆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台(1),所述夹持台(1)的上方且位于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远离固定柱(5)的一侧设置有内夹持板(6),所述内夹持板(6)远离支撑杆(4)的一侧设置有外夹持板(7),所述外夹持板(7)的正下方设置有移动柱(2),所述外夹持板(7)的下方且位于移动柱(2)前后两侧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限位柱(3),所述夹持台(1)的内部且对应限位柱(3)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柱放置槽(18),所述限位柱(3)远离外夹持板(7)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滑块(20),所述夹持台(1)的内部且对应限位滑块(20)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滑槽(21),所述夹持台(1)的内部且对应移动柱(2)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9),所述移动柱(2)贯穿通孔(19)延伸至夹持台(1)的下方,所述移动柱(2)的下方设置有上螺纹块(12),所述上螺纹块(12)的内部且对应移动柱(2)的位置处设置有放置块(22),所述放置块(22)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23),所述移动柱(2)的外侧壁且对应内螺纹(23)的位置处设置有外螺纹(26),所述上螺纹块(12)的下方设置有下螺纹块(9),所述上螺纹块(12)和下螺纹块(9)之间通过两个固定螺栓(13)进行固定,所述上螺纹块(12)的内部且位于靠近下螺纹块(9)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上螺纹孔(24),所述下螺纹块(9)的内部且位于靠近上螺纹块(12)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下螺纹孔(25),靠右侧所述上螺纹孔(24)和下螺纹孔(2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0),靠左侧所述上螺纹孔(24)和下螺纹孔(2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杆(14),所述第二螺纹杆(14)和第一螺纹杆(10)之间通过连接块(11)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4)远离连接块(11)的一侧设置有从动锥形齿轮(15),所述从动锥形齿轮(15)的上方设置有主动锥形齿轮(16),所述从动锥形齿轮(15)和主动锥形齿轮(16)啮合连接,所述主动锥形齿轮(16)的上方设置有旋转电机(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电机外壳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台(1),所述夹持台(1)的上方且位于中间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柱(5),所述固定柱(5)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远离固定柱(5)的一侧设置有内夹持板(6),所述内夹持板(6)远离支撑杆(4)的一侧设置有外夹持板(7),所述外夹持板(7)的正下方设置有移动柱(2),所述外夹持板(7)的下方且位于移动柱(2)前后两侧的位置处均设置有限位柱(3),所述夹持台(1)的内部且对应限位柱(3)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柱放置槽(18),所述限位柱(3)远离外夹持板(7)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滑块(20),所述夹持台(1)的内部且对应限位滑块(20)的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滑槽(21),所述夹持台(1)的内部且对应移动柱(2)的位置处设置有通孔(19),所述移动柱(2)贯穿通孔(19)延伸至夹持台(1)的下方,所述移动柱(2)的下方设置有上螺纹块(12),所述上螺纹块(12)的内部且对应移动柱(2)的位置处设置有放置块(22),所述放置块(22)的内侧壁设置有内螺纹(23),所述移动柱(2)的外侧壁且对应内螺纹(23)的位置处设置有外螺纹(26),所述上螺纹块(12)的下方设置有下螺纹块(9),所述上螺纹块(12)和下螺纹块(9)之间通过两个固定螺栓(13)进行固定,所述上螺纹块(12)的内部且位于靠近下螺纹块(9)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上螺纹孔(24),所述下螺纹块(9)的内部且位于靠近上螺纹块(12)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下螺纹孔(25),靠右侧所述上螺纹孔(24)和下螺纹孔(2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0),靠左侧所述上螺纹孔(24)和下螺纹孔(2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螺纹杆(14),所述第二螺纹杆(14)和第一螺纹杆(10)之间通过连接块(11)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4)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联致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