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基于菲并咪唑单元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15821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基于菲并咪唑单元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的基于菲并咪唑单元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的结构为如下结构中的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具有局域杂化电荷转移态性能,可以通过反隙间窜跃来有效利用三线态激子来提高激子的利用率,提高器件电致发光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共轭程度大、刚性强,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而且可以增加材料的辐射跃迁速率,提高其发光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SP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采用溶液加工工艺,制备大面积柔性显示器件。在有机电子显示领域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基于菲并咪唑单元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光电
,具体涉及一类基于菲并咪唑单元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s,OLEDs)具有响应迅速、视角宽广、色彩丰富、体积轻薄、自体发光及可弯曲、可卷曲甚至可折叠等独特优点,被称为是最有潜力的第三代显示技术,在智能手机、电视、平板电脑、VR(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及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电子产品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OLED器件中,发光材料是核心。OLED器件工作过程中,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激子,仅利用25%的单线态激子的荧光材料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在理论上低于25%,若另75%的三线态激子能被利用,则能大大提高荧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利用三线态激子反系间窜越是一种途径。马於光教授提出了局域杂化电荷转移态的理论来指导设计具有高激子利用荧光材料。其中,菲并咪唑被证实是一种构筑电致发光材料的经典结构,它有大的共轭刚性结构,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而且可以增加材料的辐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类基于菲并咪唑单元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结构为如下所示结构中的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基于菲并咪唑单元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结构为如下所示结构中的一种:



其中,R为具有1~20个碳原子的直链、支化或者环状的烷基;
核Ar为如下共轭或非共轭结构单元之一:



核Ar中,R1为H、碳原子数1-20的直链或者支链烷基中的一种,n为1~10的整数;
π桥单元相同或不同地的选自以下结构单元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菲并咪唑单元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为以下结构式中的一种: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菲并咪唑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惰性气体环境下,9,10-菲二酮、4-R取代苯胺和对溴π桥甲醛溶在乙酸里,在乙酸铵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化合物M1;
(2)将化合物M1和连频哪醇硼酸酯溶在二氧六环中,在催化剂[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和碱乙酸钾作用下发生反应,得到化合物M2;
(3)惰性气体环境下,化合物M2和含Ar结构的化合物溶于甲苯中,在催化剂四三苯基膦钯和碱碳酸钾水溶液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结束后纯化后得到基于菲并咪唑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S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菲并咪唑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9,10-菲二酮、4-R取代苯胺、对溴π桥甲醛、乙酸铵的摩尔比为1:3~8:1~3:2~6;
步骤(1)中所述的反应是指在100~140℃反应8~24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菲并咪唑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2)中,化合物M1、连频哪醇硼酸酯、[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乙酸钾的摩尔比为1:1~3:0.05~0.1:5~10;
步骤(2)中所述的反应是指在80~120℃反应4~16h。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菲并咪唑的星型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化合物M2、含Ar结构的化合物、四三苯基膦钯、碳酸钾摩尔比为1:3~10:0.03~1:5~12;
步骤(3)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於光胡德华应磊郭婷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