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及包含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81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元件,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寿命、效率、电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优异的有机化合物及包含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化合物及包含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与现有的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DP)及场发射显示器(FED)等其他平板显示元件相比,有机电致发光元件(OLED)结构简单,在制作工艺中具有各种优点,具有高亮度及优异的视角特性,响应速度快,且由于驱动电压低而被积极地开发及产品化,使其能够用于如挂壁式电视的平板显示器或显示器的背光、照明、广告牌等的光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由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唐(C.W.Tang)等人报告了最初的有机EL元件,(C.W.TangS.A.Vanslyke,应用物理通讯(AppliedPhysicsLetters),51卷913页,1987年),其发光原理通常是基于,当施加电压时,从正极注入的空穴和从负极注入的电子重组,形成激子,即电子-空穴对,通过将该激子的能量传递到发光材料以转换为光。更具体而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包括负极(电子注入电极)和正极(空穴注入电极)及所述两个电极之间一个以上的有机层的结构。此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从正极以空穴注入层(holeinjectionlayer,HIL)、空穴传输层(holetransportlayer,HTL)、发光层(lightemittinglayer,EML)、电子传输层(electrontransportlayer,ETL)或电子注入层(electroninjectionlayer,EIL)的顺序层压,为提高发光层的效率,可将电子阻挡层(electronblockinglayer,EBL)或空穴阻挡层(holeblockinglayer,HBL)分别进一步包括在发光层的前后。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机层的物质,大部分为纯有机物质或有机物质和金属构成络合物的络化合物,根据用途可分为空穴注入物质、空穴传输物质、发光物质、电子传输物质、电子注入物质等。其中,作为空穴注入物质或空穴传输物质,主要使用易于氧化并且在氧化期间具有电化学稳定状态的有机物。作为电子注入物质或电子传输物质,主要使用易于还原并且在还原期间具有电化学稳定状态的有机物。一方面,发光层物质优选为在氧化和还原状态均具有稳定状态的物质,优选为形成激子时将其转换为光的发光效率高的物质。更具体而言,发光层由主体(host)和掺杂剂(dopant)两种物质构成,掺杂剂需具有高的量子效率,且主体物质优选比掺杂剂物质具有更大的能隙以促进能量向掺杂剂的转移。用于电视(TV)、移动设备(Mobile)等的显示器(Display)以红色、绿色、蓝色三种颜色实现全彩色(Fullcolor),发光层分别有红色主体/掺杂剂、绿色主体/掺杂剂和蓝色主体/掺杂剂构成。现有的用于蓝色掺杂剂的物质中,苝(Perylene)、香豆素(Coumarine)、蒽(Anthracene)、芘(Pyrene)等荧光分子的利用占据较多比重,但由于掺杂剂的发光光谱和半振幅(Fullwidthhalfthemaximum)宽,使元件制作中难以利用纯蓝光。该特性不仅降低了元件谐振结构中蓝色的效率,而且是难以使用深蓝色(DeepBlue)区间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维持窄的发光光谱和半振幅的同时,解决在制作元件时浓度消光问题的新型掺杂剂,这是根据掺杂剂的浓度的效率降低及色坐标的长波长的主要原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0001:KR10-2012-0096102A1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和包含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利用包括被氘取代的芘结构的寿命、效率及电化学稳定性优异的有机化合物,提供一种驱动电压低且寿命等特性优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利用所述有机化合物提供一种适用于AM-OLED的蓝色系列的蓝色主体/掺杂剂系统及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1]其中,n、m、o及p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为1至2的整数,L1及L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为单键、碳原子数6至30的亚芳基或碳原子数6至30的杂亚芳基,Ar1至Ar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由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杂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构成的组,能够与相邻的基团相互结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所述R1至R4中至少一种以上为氘,不是氘的R1至R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由氢、氰基、硝基、卤素基、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4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至6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杂芳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杂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构成的组,能够与相邻的基团相互结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所述L1、L2、Ar1至Ar4及R1至R4的取代基被选自由氢、氘、氰基、硝基、卤素基、羟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3至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3至20的杂环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基烷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构成的组中的取代基取代,被多个取代基取代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元件,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n[化学式1]/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07 KR 10-2018-01355611.一种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其中,
n、m、o及p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为1至2的整数,
L1及L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为单键、碳原子数6至30的亚芳基或碳原子数6至30的杂亚芳基,
Ar1至Ar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选自由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杂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构成的组,能够与相邻的基团相互结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
所述R1至R4中至少一种以上为氘,
不是氘的R1至R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由氢、氰基、硝基、卤素基、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4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至6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杂芳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杂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构成的组,能够与相邻的基团相互结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
所述L1、L2、Ar1至Ar4及R1至R4的取代基被选自由氢、氘、氰基、硝基、卤素基、羟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3至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3至20的杂环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3至30的杂芳基烷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构成的组中的取代基取代,被多个取代基取代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
所述化学式1是以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其中,
L1、L2及Ar1至Ar4如权利要求1所定义,
R5至R12中至少一种以上为氘,
不是氘的R5至R1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由氢、氰基、硝基、卤素基、羟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4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5至6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杂芳基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的杂芳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基甲硅烷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的芳氧基构成的组,能够与相邻的基团相互结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
所述R5至R12的取代基被选自由氢、氘、氰基、硝基、卤素基、羟基、碳原子数1至30的烷基、碳原子数2至30的烯基、碳原子数2至24的炔基、碳原子数2至30的杂烷基、碳原子数7至30的芳烷基、碳原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在皓姜炫彬都光石兪智雄朴富培
申请(专利权)人:材料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