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及包含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77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化学稳定性、电荷移动度、与电极或相邻层的界面特性优异的有机化合物及将其作为有机物层的材料包括在内的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外量子效率(EQE)等的特性优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Organic compound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containing the organic compoun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有机化合物及包含该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化学稳定性、电荷移动度、与电极或相邻层的界面特性优异的有机化合物及将其作为一个以上的有机物层的材料包括在内的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外量子效率(EQE)等的特性优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与现有的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DP)及场发射显示器(FED)等其他平板显示元件相比,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结构简单,在制作工艺中具有各种优点,具有高亮度及优异的视角特性,响应速度快,且由于驱动电压低而被积极地开发,使其能够用于如挂壁式电视等的平板显示器或显示器的背光、照明、广告牌等的光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通常在施加电压时,从正极注入的空穴和从负极注入的电子重组,形成激子,即电子-空穴对,通过将该激子的能量传递到发光材料以转换为光。为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和稳定性,自从由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唐(C.W.Tang)等人报告了在两个相反的电极之间构成层积型有机物薄膜的低电压驱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C.W.Tang,S.A.Vanslyke,AppliedPhysicsLetters,51卷913页,1987年)以来,正在活跃进行对于多层薄膜结构型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有机材料的研究。通常,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包括负极(电子注入电极)和正极(空穴注入电极)及所述两个电极之间一个以上的有机层的结构。此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从正极以空穴注入层(holeinjectionlayer,HIL)、空穴传输层(holetransportlayer,HTL)、发光层(lightemittinglayer,EML)、电子传输层(electrontransportlayer,ETL)或电子注入层(electroninjectionlayer,EIL)的顺序层压,为了提高发光层的效率,可将电子阻挡层(electronblockinglayer,EBL)或空穴阻挡层(holeblockinglayer,HBL)分别进一步包括在发光层的前后。将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成多层薄膜结构的原因在于,为了电极和有机物之间的界面稳定化,以及能够提高发光效率。尤其,就用于多层薄膜材料的有机化合物而言,由于根据各自的特性,空穴和电子的移动速度差距大,只有采用含有适合的化合物的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才能够将空穴和电子有效地传递至发光层,并且空穴和电子的密度达到平衡,从而能够优异地提高发光效率。由此,包含在有机薄膜层的各层的有机化合物成分的特性不仅对元件的驱动电压、发光效率、亮度及元件的寿命有很大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到生产的显示器的效率或寿命,因此,在电致发光器件中,使用适合于多层结构的特定有机材料被认为是重要的。因此,正在活跃进行对包含在所述有机薄膜层各层的成分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包含新型有机化合物,提供一种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外量子效率(EQE)等的特性优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下述化学式1的化合物,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对置,及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所述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中至少一个包含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1]其中,a、b是0至1的整数,a+b≥1,l、n及o各自独立为0至4的整数,k及m各自独立为0至3的整数,L1及L2可以是不存在的,或选自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个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核原子数6至30个的亚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个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10个的亚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个的亚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10个的亚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10个的亚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个的亚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个的亚杂烯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个的亚杂环烯基构成的组,R1至R5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选自由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个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个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个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个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个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个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个的杂芳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个的杂芳基烷基构成的组,Ar1及Ar2各自独立选自由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个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个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20个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个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个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20个的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个的杂烯基、及构成的组,其中,*指构成键合的部分,所述Ar3至Ar6各自独立选自由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个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个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20个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个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个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个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20个的环烯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个的杂烯基构成的组,所述L1及L2、R1至R4及Ar1至Ar6被取代时,被选自由氘、氰基、硝基、卤素基、羟基、碳原子数1至30个的烷基、碳原子数2至30个的烯基、碳原子数2至24个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20个的环烷基、碳原子数2至30个的杂烷基、碳原子数7至30个的芳烷基、碳原子数6至30个的芳基、碳原子数2至30个的杂芳基、碳原子数3至30个的杂芳基烷基、碳原子数1至30个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至30个的烷基甲硅烷基、碳原子数6至30个的芳基甲硅烷基及碳原子数6至30个的芳氧基构成的组中的取代基取代,被多个取代基取代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作为包含以所述化学式1表示的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物层,具有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有机化合物,与相邻层的界面特性优异,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能够有用地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有机物层材料。另外,包含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新型有机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驱动电压低、发光效率、外量子效率(EQE)等的特性优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n[化学式1]/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13 KR 10-2017-01336411.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其中,
a、b是0至1的整数,a+b≥1,
l、n及o各自独立为0至4的整数,
k及m各自独立为0至3的整数,
L1及L2可以是不存在的,或选自由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个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核原子数6至30个的亚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个的亚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10个的亚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个的亚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10个的亚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10个的亚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个的亚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个的亚杂烯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10个的亚杂环烯基构成的组,
R1至R5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选自由氢、氘、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30个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个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4个的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个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7至30个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个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30个的杂芳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个的杂芳基烷基构成的组,
Ar1及Ar2各自独立选自由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个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个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20个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个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个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20个的环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个的杂烯基、及构成的组,其中,*指构成键合的部分,
所述Ar3至Ar6各自独立选自由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个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30个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20个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至20个的杂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个的杂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至30个的芳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个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至20个的环烯基及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至20个的杂烯基构成的组,
所述L1及L2、R1至R4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舜昌金成勋李泰烷李东勋朴成民许正会金辰成郭兑虎
申请(专利权)人:材料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