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47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含: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电极;介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所述有机物层为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含选自由特定化合物组成的组的化合物作为蓝色主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驱动电压低、且寿命特定优异。且寿命特定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7月23日、申请号为201910666727.6、专利技术名称为《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蒽系有机化合物及包含其作为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的材料而驱动电压低、寿命长、发光效率等特性优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000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与以往的液晶显示装置(LCD)、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PDP)及场发射显示器(FED)等其他平板显示元件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工序多样的优点,且亮度高及视角特性优异,响应速度快,驱动电压低,因而正进行着活跃的开发以用作壁挂TV等的平板显示器或显示器的背光、照明、广告板等的光源。
[0004]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通常在施加电压时,从阳极注入的空穴与从阴极注入的电子发生再结合而形成电子

空穴对即激子,通过将该激子的能量传递至发光材料从而转换成光。
[0005]为了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效率和稳定性,自从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唐(C.W.Tang)等报告在两个相对电极之间构成层叠型有机物薄膜的低电压驱动有机电致发光元件(C.W.Tang,S.A.Vanslyke,Applied Physics Letters,51卷913页,1987年)以来,对于多层薄膜结构型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有机材料进行了活跃的研究。
[0006]一般而言,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阴极(电子注入电极)和阳极(空穴注入电极)以及在上述两电极之间包含一层以上的有机层的结构。此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从阳极开始,依次层叠有空穴注入层(HIL,hole injection layer)、空穴传输层(HTL,hole transport layer)、发光层(EML,light emitting layer)、电子传输层(ETL,electron transport layer)或电子注入层(EIL,electron injection layer),为了提高发光层的效率,可以在发光层的前后分别追加包含电子阻挡层(EBL,electron blocking layer)或空穴阻挡层(HBL,hole blocking layer)。
[0007]其中,发光层包含主体和掺杂物,目前为止所使用的主体包含蒽衍生物,但时常需要面对其寿命问题。
[0008]就有机电致发光元件而言,最成问题的是寿命和效率,这是因为,随着显示器的大面积化,这样的效率或寿命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为此,实际情况是,需要努力开发用于提高寿命的蒽主体。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KR 10

2013

0010633A1
[0012]专利文献2:KR 10

1405736B1
[0013]专利文献3:KR 10

1368164B1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而能够用作发光层形成用材料等的新型化合物。
[001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新型化合物而驱动电压低、寿命长且发光效率等特性优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0017]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化学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0019][化学式1][0020][0021]其中,
[0022]R1~R5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由氢、氘、氰基、硝基、卤素基、羟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3~30的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30的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24的炔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30的杂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芳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芳基、和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30的杂芳基组成的组,
[0023]R6~R
13
中的一个以上为氘,其余各自独立地选自由氢、氘、氰基、硝基、卤素基、羟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3~30的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30的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24的炔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30的杂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芳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芳基、和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30的杂芳基组成的组,
[0024]L选自由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亚芳基、和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30的亚杂芳基组成的组,
[0025]Ar1选自由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3~30的环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30的烯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24的炔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30的杂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芳烷基、取
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30的杂芳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3~30的杂芳基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30的烷氧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氨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芳基氨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芳烷基氨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2~24的杂芳基氨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1~30的烷基甲硅烷基、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芳基甲硅烷基、和取代或非取代的碳原子数6~30的芳氧基组成的组,
[0026]上述R1~R
13
、L和Ar1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可以被选自由氢、氘、氰基、硝基、卤素基、羟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碳原子数2~30的烯基、碳原子数2~24的炔基、碳原子数2~30的杂烷基、碳原子数6~30的芳烷基、碳原子数6~30的芳基、碳原子数2~3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3~30的杂芳基烷基、碳原子数1~3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6~30的芳基氨基、碳原子数6~30的芳烷基氨基、和碳原子数2~24的杂芳基氨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取代基取代,当上述取代基为多个时,它们彼此相同或不同。
[0027]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含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电极、以及介于上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上述一层以上的有机物层中的至少一层包含上述化学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0028]比如,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可以具有包含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的结构。但是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结构不限定于此,可以包含更少的有机物层。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可以具有以下特征:上述有机物层为发光层,上述发光层包含上述化学式1所表示的化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含: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电极;介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成勋郑在皓姜炫彬金辰成郭兑虎
申请(专利权)人:材料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