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5599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5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包括副仪表板本体、上骨架、下骨架、复位弹簧、侧部盖体、中部盖体、以及锁止件,副仪表板本体内设有一储物空间,储物空间周围设有下骨架,上骨架设于下骨架上方,侧部盖体固定于上骨架上方且与上骨架相连,中部盖体盖设于储物空间上方,且与侧部盖体枢转连接,副仪表板本体与侧部盖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锁止件一端固定于上骨架,锁止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当上骨架位于第一位置时,锁止件的自由端卡固于下骨架,当锁止件的自由端在按压所用下松开下骨架时,上骨架、侧部盖体和中部盖体在复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至第二位置,中部盖体在第二位置处可相对侧部盖体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储物空间灵活且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副仪表板。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中,位于驾驶座和副驾驶之间的副仪表板内部的存储空间主要用于存放小型物件,其扶手一般从前方打开,由于造型和空间限制,无法存放女士包。而副驾驶前方的仪表板手套箱由于受尺寸限制,也无法存放女式包,这就造成现有的汽车副驾驶存储空间无法用于存放女式包等较大的物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其储物空间灵活,可以存放女式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包括副仪表板本体、上骨架、下骨架、复位弹簧、侧部盖体、中部盖体、以及锁止件,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内设有一储物空间,所述储物空间周围设有所述下骨架,所述上骨架设于所述下骨架上方,所述侧部盖体固定于所述上骨架上方且与所述上骨架相连,所述中部盖体盖设于所述储物空间上方,且与所述侧部盖体枢转连接,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与所述侧部盖体之间设置所述复位弹簧,所述锁止件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骨架,所述锁止件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当所述上骨架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止件的自由端卡固于所述下骨架,当所述锁止件的自由端在按压所用下松开所述下骨架时,所述上骨架、所述侧部盖体和所述中部盖体在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中部盖体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可相对所述侧部盖体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上骨架包括位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前方的前上骨架和位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后方的后上骨架,所述下骨架包括位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前方的前下骨架和位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后方的后下骨架,所述锁止件设于所述后上骨架与所述后下骨架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上骨架包括底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的两个相对侧的侧板,所述后下骨架的侧壁上凹设有一卡槽,所述锁止件包括扣手及设于所述扣手下方的锁钩,所述扣手通过第二转轴枢接于所述后上骨架的侧板上,所述扣手与所述侧板之间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锁钩在所述扣手的作用下卡固或解锁于所述后下骨架的所述卡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板包括位于所述底板前方的第一侧板及位于所述底板后方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包括后侧壁以及凸伸于所述后侧壁前方的凸块,所述第二侧板向前凹设有贯穿所述凸块的容纳空间,所述凸块的上侧壁和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扣手包括扣手本体、设于所述扣手本体顶端的两个相对侧的安装板、以及设于所述扣手本体前端的抵靠板;所述扭簧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线圈部和第二线圈部,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一端分别设有两个支撑部,所述第一线圈部和所述第二线圈部的另一端之间设有两个连接部;所述扣手本体设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容纳空间内,所述抵靠板抵靠于所述锁钩的上方,所述第二转轴设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两相对侧的侧壁之间且穿过所述扭簧的所述第一线圈部、所述第二线圈部、以及所述扣手的所述安装板,所述扭簧的所述支撑部抵靠于所述扣手本体的上表面,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连接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固定支架,所述锁钩包括一“J”型卡勾及连接于所述卡勾的顶端且向前延伸的支撑板,所述卡勾的顶端通过第三转轴枢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所述卡勾上设有所述扭簧,所述扣手的所述抵靠板与所述锁钩的所述支撑板相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扭簧的第一线圈部及第二线圈部套设于所述卡勾的顶端,所述扭簧的所述连接部卡固于所述卡勾的外缘,所述扭簧的所述支撑部抵接于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第二侧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下骨架包括若干第一环墙、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环墙之间的第一连接墙,所述后上骨架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开孔,所述后下骨架经所述开孔伸入所述后上骨架内,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第一环墙内,且与所述侧部盖体相抵,所述卡槽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墙的侧壁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副仪表板还包括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固定端及与所述固定端枢转相连的阻尼齿轮,所述第一环墙外侧设有第一卡齿,所述后上骨架的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一环墙的位置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阻尼器的所述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内,所述阻尼器的所述阻尼齿轮与所述第一环墙的所述第一卡齿相啮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下骨架包括第二环墙、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环墙之间的第二连接墙,所述前下骨架穿设于所述前上骨架内,所述复位弹簧设于所述第二环墙内,且与所述侧部盖体相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副仪表板还包括中部骨架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设于所述中部盖体与所述中部骨架之间并与所述侧部盖体枢转连接,所述侧部盖体与所述上骨架卡固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副仪表板本体与盖板之间设置复位弹簧,并通过扣手、锁钩、以及复位弹簧控制盖板的升降,同时将盖板分为中部盖板与侧部盖板,中部盖板可相对侧部盖板翻转,盖体上升后,副仪表板本体下部可以存放东西,同时副仪表板本体上部可以存放女士包,储物空间灵活且生产成本低。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汽车副仪表板除去侧部盖板和中部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副仪表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汽车副仪表板的去除侧部盖板、中部盖板及副仪表本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后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后上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后上骨架的一仰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后下骨架和后上骨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扣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锁钩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汽车副仪表板后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4为汽车副仪表板后部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15为扭簧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后侧部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前下骨架和前上骨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18为前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前上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前侧部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中部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中部盖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副仪表板本体,101-横延部,102-竖延部,103-储物空间,104-第一穿孔,105-第一导向柱,106-第一固定座,20-中部骨架,2000-第五卡扣,2001-导向孔,30-上骨架,301-前上骨架,302-后上骨架,3010-第二固定板,3011-第二固定孔,3012-第三卡扣,3020-底板,3021-第一侧板,3022-第二侧板,3023-开孔,3024-第一固定板,3025-第一固定孔,3026-固定支架,3027-卡接缝隙,3028-连接板,3029-第一卡扣,3022a-后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副仪表板本体(10)、上骨架(30)、下骨架(40)、复位弹簧(50)、侧部盖体(60)、中部盖体(70)、以及锁止件(80),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0)内设有一储物空间(103),所述储物空间(103)周围设有所述下骨架(40),所述上骨架(30)设于所述下骨架(40)上方,所述侧部盖体(60)固定于所述上骨架(30)上方且与所述上骨架(30)相连,所述中部盖体(70)盖设于所述储物空间(103)上方,且与所述侧部盖体(60)枢转连接,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0)与所述侧部盖体(60)之间设置所述复位弹簧(50),所述锁止件(80)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骨架(30),所述锁止件(8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当所述上骨架(30)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止件(80)的自由端卡固于所述下骨架(40),当所述锁止件(80)的自由端在按压所用下松开所述下骨架(40)时,所述上骨架(30)、所述侧部盖体(60)和所述中部盖体(70)在所述复位弹簧(50)的弹性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中部盖体(70)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可相对所述侧部盖体(60)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副仪表板本体(10)、上骨架(30)、下骨架(40)、复位弹簧(50)、侧部盖体(60)、中部盖体(70)、以及锁止件(80),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0)内设有一储物空间(103),所述储物空间(103)周围设有所述下骨架(40),所述上骨架(30)设于所述下骨架(40)上方,所述侧部盖体(60)固定于所述上骨架(30)上方且与所述上骨架(30)相连,所述中部盖体(70)盖设于所述储物空间(103)上方,且与所述侧部盖体(60)枢转连接,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0)与所述侧部盖体(60)之间设置所述复位弹簧(50),所述锁止件(80)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骨架(30),所述锁止件(8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当所述上骨架(30)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锁止件(80)的自由端卡固于所述下骨架(40),当所述锁止件(80)的自由端在按压所用下松开所述下骨架(40)时,所述上骨架(30)、所述侧部盖体(60)和所述中部盖体(70)在所述复位弹簧(50)的弹性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至第二位置,所述中部盖体(70)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可相对所述侧部盖体(6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骨架(30)包括位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0)前方的前上骨架(301)和位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0)后方的后上骨架(302),所述下骨架(40)包括位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0)前方的前下骨架(401)和位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0)后方的后下骨架(402),所述锁止件(80)设于所述后上骨架(302)与所述后下骨架(40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上骨架(302)包括底板(3020)以及设于所述底板(3020)的两个相对侧的侧板,所述后下骨架(402)的侧壁上凹设有一卡槽(4023),所述锁止件(80)包括扣手(801)及设于所述扣手(801)下方的锁钩(802),所述扣手(801)通过第二转轴(120)枢接于所述后上骨架(302)的侧板上,所述扣手(801)与所述侧板之间设有扭簧(150),所述扭簧(150)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120)上,所述锁钩(802)在所述扣手(801)的作用下卡固或解锁于所述后下骨架(402)的所述卡槽(40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副仪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位于所述底板(3020)前方的第一侧板(3021)及位于所述底板(3020)后方的第二侧板(3022),所述第二侧板(3022)包括后侧壁(3022a)以及凸伸于所述后侧壁(3022a)前方的凸块(3022b),所述第二侧板(3022)向前凹设有贯穿所述凸块(3022b)的容纳空间,所述凸块(3022b)的上侧壁和所述第一侧板(3021)之间设有连接板(3028);
所述扣手(801)包括扣手本体(8010)、设于所述扣手本体(8010)顶端的两个相对侧的安装板(8011)、以及设于所述扣手本体(8010)前端的抵靠板(8012);
所述扭簧(15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线圈部(1501)和第二线圈部(1502),所述第一线圈部(1501)和所述第二线圈部(1502)的一端分别设有两个支撑部(1503),所述第一线圈部(1501)和所述第二线圈部(1502)的另一端之间设有两个连接部(1504);
所述扣手本体(8010)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如瑞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