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470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移动电源的侧边沿所述电源的长度方向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安装有电路板;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分别与所述散热器的两端连接;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上均安装有风扇。本申请通过在电源的侧边沿电源长度方向设有散热器,并且散热器的两端连接有进气口和排气口,通过在进气口和排气口上安装风扇,散热器对电路板进行散热,并且通过一端送风,另一端抽风的结构方式让电池的侧壁和散热器之间形成特定的散热路径,将发热的电路板及散热器放置于风道中使其达到强制风冷的目的。

A cooling structure of mobile power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源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享受生活,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少之又少,因此户外活动成为人们周末休闲的重要选择。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野外烧烤,垂钓、或者其他休闲活动,随之而来丰富多彩的户外设备产品纷纷上市,比如蚊帐空调、户外音响、户外电热烧烤架等等,上述户外设备通常都需要电力才能正常工作,常规的做法是自带一个发电机,在野外现场发电,来驱动一些用电器工作,但由于发电机工作过程中,噪音大,携带不便,而锂电池可以多次充放电,而且移动较为方便,容易管理和维护。锂电池在使用个过程中发热量较大,容易出现热积累的问题,现有的散热方式有:1、电源进行自然冷却,电路板将器件的发热能量传递给散热器进行自然对流冷却,但是当温度到达一定程度后,散热器的效果也不好;2、通过风扇进行吹风,这种方式仅通过一个风扇沿进风口吹,吹风口处的出风完全是靠进风口的风扇的带动实现流通,这种散热方法的散热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目前只通过在进风口通过风扇对电源进行散热的方式,导致风冷后的热量不能及时通过出风口流出,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包括进气口、排气口和散热器;所述移动电源的侧边沿所述电源的长度方向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安装有电路板;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分别与所述散热器的两端连接;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上均安装有风扇。优选的,所述移动电源包括两个散热器;两个所述散热器分别位于所述电源的两侧。通过在电源的两侧都安装散热器,从而既能保证产品结构的稳定性、防撞强度高又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上均设有至少两个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所述电源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的通道上。两个散热器与电源之间形成两个通道后,在相应的通道位置处均安装风扇,这样的散热方式能更好更快的对散热器、散热器上电路板和电源进行散热。优选的,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所述电源的底部,所述底板的两端设有第一支耳和第二支耳,所述底板的四周均向上设有翻边;所述第一支耳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横梁架,所述第二支耳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横梁架,所述第一横梁架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架与所述进气口连接。将电源放置于底板上,通过底板四周的翻边对电源进行固定,通过第一横梁架和第二横梁架将底板托起,使得底板距离底部一定的距离,这样更有利于散热。优选的,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位于所述电源的顶部,所述固定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支耳和第四支耳,所述固定框的宽度与所述电源的宽度相适配;所述第三支耳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三横梁架,所述第四支耳通过螺栓连接有第四横梁架;所述第三横梁架与所述排气口连接,所述第四横梁架与所述进气口连接。通过第三横梁架、第四横梁架和固定框将电源的顶部固定,在需要维修的时候只需要将固定框拆下即可取出电源。优选的,所述底板和所述固定框的中部均设有开孔,所述开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电源的尺寸。在底板和固定框上设开孔,可以减轻散热结构的重量;开孔的长应该小于电源的长,开孔的宽应该小于电源的宽。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的中部设有加强筋。为了增加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强度,在左右风扇之间设了加强筋。优选的,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上均安装有四个风扇。每个散热通道都通过两个风扇进气,两个风扇抽气,在保证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安装风扇,能加快散热速度。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梁架、所述第二横梁架、所述第三横梁架和所述第四横梁架均为U型;所述第一横梁架、所述第二横梁架、所述第三横梁架和所述第四横梁架的U型口均向下。第三横梁架和第四横梁架的U型口均向下,这样就可以将进气口和排气口通过第三横梁架和第四横梁架与固定框连接,进一步增加强度。第一横梁架、第二横梁架的U型口向下可以将整个散热结构支撑并脱离地面,便于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在电源的侧边沿电源长度方向设有散热器,并且散热器的两端连接有进气口和排气口,通过在进气口和排气口上安装风扇,散热器对电路板进行散热,并且通过一端送风,另一端抽风的结构方式让电池的侧壁和散热器之间形成特定的散热路径,将发热的电路板及散热器放置于风道中使其达到强制风冷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进气口,11-风扇,12-加强筋,2-排气口,3-散热器,4-底板,41-第一支耳,42-第二支耳,43-翻边,5-第一横梁架,6-第二横梁架,7-固定框,71-第三支耳,72-第四支耳,73-开孔,8-第三横梁架,9-第四横梁架,10-电源,13-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包括进气口1、排气口2和底板4;移动电源10包括的侧边沿电源10的长度方向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散热器3。散热器3上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上有发热电子元件。进气口1和排气口2分别与散热器3的两端连接。两个散热器3、底板4、进气口1和排气口2组成一个框架,将电源10放置于底板4上,两个散热器3相当于左右两个散热框架的一部分。进气口1和排气口2的结构相似,但是风扇11的安装方向相反。进气口1和排气口2上均设有四个风扇11,四个风扇11分成两列,每列两个风扇11。风扇11位于电源10与散热器3之间的通道上,进气口1和排气口2的两列风扇11之间设有加强筋12,以此增加进气口1和排气口2的强度。底板4位于电源10的底部,如图3所示,底板4的两端设有第一支耳41和第二支耳42,第一支耳41和第二支耳42与底板4一体成型,底板4的四周均向上设有翻边43,翻边43通过焊接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口(1)、排气口(2)和散热器(3);所述散热器(3)上安装有电路板;所述进气口(1)和所述排气口(2)分别与所述散热器(3)的两端连接;所述进气口(1)和所述排气口(2)上均安装有风扇(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口(1)、排气口(2)和散热器(3);所述散热器(3)上安装有电路板;所述进气口(1)和所述排气口(2)分别与所述散热器(3)的两端连接;所述进气口(1)和所述排气口(2)上均安装有风扇(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包括两个散热器(3);两个所述散热器(3)分别位于所述电源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和所述排气口(2)上均设有至少两个风扇(11),所述风扇(11)位于所述电源与所述散热器(3)之间的通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底板(4),所述底板(4)位于所述电源的底部,所述底板(4)的两端设有第一支耳(41)和第二支耳(42),所述底板(4)的四周均向上设有翻边(43);所述第一支耳(41)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一横梁架(5),所述第二支耳(42)通过螺栓连接有第二横梁架(6),所述第一横梁架(5)与所述排气口(2)连接;所述第二横梁架(6)与所述进气口(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电源的散热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纯唐永生李智
申请(专利权)人:神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