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用消音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94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用消音器,包括密闭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两个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布上通孔,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间隔为左腔室、中腔室和右腔室,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右腔室贯通,所述进气管末端通过堵帽封闭连接,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中腔室和右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隔板与左腔室贯通设置,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右腔室的部分套接有消音包,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消音包内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噪明显、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A muffler for mot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动车用消音器
本技术涉及消音器
,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用消音器。
技术介绍
汽车消音器,主要用于降低机动车的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其原理是汽车出气管由两个长度不同的管道构成,这两个管道先分开再交汇,由于这两个管道的的长度差值等于汽车所发出的声波的波长的一半,使得两列声波在叠加时发生干涉相互抵消而减弱声强,使传过来的声音减小,从而起到消音的效果。现在,随着排放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消声器的布置和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且顾客对整车的可操控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对汽车消声器各方面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如噪音控制等,消声器作为汽车的主要零部件,在汽车的噪音控制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因此,汽车消声器的设计需要在结构合理的基础上,满足排气通畅,方便安装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降噪明显、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机动车用消音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动车用消音器,包括密闭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两个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布上通孔,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间隔为左腔室、中腔室和右腔室,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右腔室贯通,所述进气管末端通过堵帽封闭连接,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中腔室和右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隔板与左腔室贯通设置,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右腔室的部分套接有消音包,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消音包内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孔。在使用时,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壳体内,在堵帽的作用下,气体通过中腔室和右腔室内的透气孔进入到中腔室进而右腔室内,并在气压的作用下,穿过隔板的通孔进入左腔室,通过出气管排出壳体,期间声音在壳体内,进气管内、出气管内经过多次折射,发生吸收和衰减,进而降低了噪音,经过消音包时,噪音能量穿过穿孔在消音包内发生折射进而吸收,做到了尾部噪音处理。本技术在进行噪音处理时,在气体经过的不同位置都做了降噪处理,降噪效率高。作为优化,所述左腔室和所述右腔室之间通过缓冲管贯通连接,所述缓冲管与穿过所述隔板,且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这样,缓冲管可以将气体从右腔室直接带入至左腔室,还提供了声音折射的介质,提升了气体流动速率和噪音吸收率。作为优化,所述消音包内设置有吸音棉。这样,进入消音包的噪音能量,能够对吸音棉有效的吸收,消音棉在现阶段是较好的吸音介质。作为优化,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焊接。这样,上壳体和下壳体能便于内部结构的装配,焊接稳固和便捷,当出现故障或异响时,便于维修,不破坏壳体结构。作为优化,所述缓冲管位于所述右腔室的一端设置有集气罩。这样,集气罩便于收集进入右腔室的气体,提高气体流动效率。作为优化,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左腔室的一段弯曲设置。这样,延长了气体流动路径,为气体经过透气孔做了缓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机动车用消音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机动车用消音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出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机动车用消音器,包括密闭设置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1,所述壳体1远离所述进气口11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12,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隔板13,所述隔板13上均布上通孔14,所述隔板13将所述壳体1间隔为左腔室15、中腔室16和右腔室17,所述进气口11处设置有进气管18,所述进气管18穿过所述隔板13与所述右腔室17贯通,所述进气管18末端通过堵帽19封闭连接,所述进气管18位于所述中腔室16和右腔室17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2,所述出气口12处设置有出气管21,所述出气管21穿过所述隔板13与左腔室15贯通设置,所述出气管21位于所述右腔室17的部分套接有消音包22,所述出气管21位于所述消音包22内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孔23。在使用时,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到壳体内,在堵帽的作用下,气体通过中腔室和右腔室内的透气孔进入到中腔室进而右腔室内,并在气压的作用下,穿过隔板的通孔进入左腔室,通过出气管排出壳体,期间声音在壳体内,进气管内、出气管内经过多次折射,发生吸收和衰减,进而降低了噪音,经过消音包时,噪音能量穿过穿孔在消音包内发生折射进而吸收,做到了尾部噪音处理。本技术在进行噪音处理时,在气体经过的不同位置都做了降噪处理,降噪效率高。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腔室15和所述右腔室17之间通过缓冲管24贯通连接,所述缓冲管24与穿过所述隔板13,且与所述隔板13固定连接。这样,缓冲管可以将气体从右腔室直接带入至左腔室,还提供了声音折射的介质,提升了气体流动速率和噪音吸收率。本实施例中,所述消音包22内设置有吸音棉。这样,进入消音包的噪音能量,能够对吸音棉有效的吸收,消音棉在现阶段是较好的吸音介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焊接。这样,上壳体和下壳体能便于内部结构的装配,焊接稳固和便捷,当出现故障或异响时,便于维修,不破坏壳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管24位于所述右腔室17的一端设置有集气罩25。这样,集气罩便于收集进入右腔室的气体,提高气体流动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21位于所述左腔室15的一段弯曲设置。这样,延长了气体流动路径,为气体经过透气孔做了缓冲。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车用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两个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布上通孔,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间隔为左腔室、中腔室和右腔室,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右腔室贯通,所述进气管末端通过堵帽封闭连接,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中腔室和右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隔板与左腔室贯通设置,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右腔室的部分套接有消音包,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消音包内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用消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密闭设置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两个隔板,所述隔板上均布上通孔,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间隔为左腔室、中腔室和右腔室,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隔板与所述右腔室贯通,所述进气管末端通过堵帽封闭连接,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中腔室和右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出气口处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隔板与左腔室贯通设置,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右腔室的部分套接有消音包,所述出气管位于所述消音包内的侧壁上设置有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动车用消音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起友李啸尘刘圣坤王希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海特汽车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