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发动机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4390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5 07: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音发动机消声器,包括消声器上盖、消声器下盖和第一隔板,在第一隔板上设置有多个过气孔,以及设置有穿入消声器下盖内的进气导管,在第一隔板的下端面设置有碗型第二隔板,在第二隔板内设置有穿孔套管,在穿孔套管内设置有下端穿过消声器下盖的穿孔排气导管;第一隔板将消声器下盖和消声器上盖分别围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结合将第二隔板内腔围成第三腔室;穿孔套管内壁、第一隔板下端面和穿孔排气导管外壁围成第四腔室;在第一隔板上竖直设置有插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巧妙、使用可靠的优点,采用它能够对低、中、高频噪声进行全频段的有效消声,使得消声器的排气背压小,功率损失比较低。

A silent engine muff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音发动机消声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声器,特别是一种静音发动机消声器。
技术介绍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由发动机驱动的产品也越发广泛地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因此产品体验开始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发动机的噪声源多种多样,发生机理也不尽相同,一般发动机的排气噪声比除排气噪音外的整机噪声高10~15分贝,该排气噪音是其发动机最主要的噪声源,基于噪声叠加理论,从最主要的声源入手,降噪效果最明显。由于排气噪声属于宽频带噪声,低、中、高频都需要具有一定的消声量才能满足降噪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的噪声控制受限于功率损失及成本等因素,排气噪音成了噪音污染的主要源头,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的体验度。性能优良的排气消声器是低噪声产品必不可少的,也是良好的客户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有发动机消声器,具有功率损失较大、消声量不足、辐射噪声较大、成本较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排气噪音的静音发动机消声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静音发动机消声器,包括水平设置且位于消声器上盖和消声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音发动机消声器,包括水平设置且位于消声器上盖(1)和消声器下盖(2)之间的第一隔板(3),在所述第一隔板(3)的一端设置有多个过气孔(4),在另一端竖直设置有穿入消声器下盖(2)内的进气导管(5),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隔板(3)的下端面设置有碗型第二隔板(6),在所述第二隔板(6)内竖直设置有穿孔套管(7),在所述穿孔套管(7)内竖直设置有下端穿过消声器下盖(2)的穿孔排气导管(8);所述第一隔板(3)将消声器下盖(2)和消声器上盖(1)分别围成第一腔室(9)和第二腔室(10),所述第二隔板(6)与第一隔板(3)结合将第二隔板(6)内腔围成第三腔室(12),所述穿孔套管(7)内壁、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音发动机消声器,包括水平设置且位于消声器上盖(1)和消声器下盖(2)之间的第一隔板(3),在所述第一隔板(3)的一端设置有多个过气孔(4),在另一端竖直设置有穿入消声器下盖(2)内的进气导管(5),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隔板(3)的下端面设置有碗型第二隔板(6),在所述第二隔板(6)内竖直设置有穿孔套管(7),在所述穿孔套管(7)内竖直设置有下端穿过消声器下盖(2)的穿孔排气导管(8);所述第一隔板(3)将消声器下盖(2)和消声器上盖(1)分别围成第一腔室(9)和第二腔室(10),所述第二隔板(6)与第一隔板(3)结合将第二隔板(6)内腔围成第三腔室(12),所述穿孔套管(7)内壁、第一隔板(3)下端面、第二隔板(6)上端面和穿孔排气导管(8)外壁围成第四腔室(13);在所述第一隔板(3)上竖直设置有连通第二腔室(10)和第三腔室(12)的插入管(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发动机消声器,其特征是:在所述进气导管(5)的上端设置有法兰(15),在所述消声器上盖(1)上端面设置有凸出消声器上盖(1)的法兰容纳腔(16),所述法兰(15)位于所述法兰容纳腔(16)内;在所述进气导管(5)的上端设置有缺口(28),在所述法兰(15)上设置有与缺口(28)配合的凸出(3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音发动机消声器,其特征是:在所述进气导管(5)的下端端头设置有堵头(17),且在进气导管(5)的下端外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进气导管(5)与第一腔室(9)的进气导管过气孔(18),所述进气导管过气孔(18)与第二隔板(6)相对应。


4.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艳峰王义超朱波张易刘友忠刘伶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通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