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维专利>正文

立体停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868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包括:第一停车层,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一停车平台;第二停车层,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二停车平台,第二停车层与第一停车层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且第一停车层与第二停车层沿第一方向形成错层,以使多层第一停车平台及多层第二停车平台在第一方向上交错排列;及位于第一停车层与第二停车层之间的车道,车道依次连接交错排列的多层第一停车平台及多层第二停车平台。上述的立体停车库利用错层且交错设置的第一停车平台与第二停车平台将车道设置在第一停车平台与第二停车平台之间,可以有效减小车道的占地面积,使车库的使用效率增大以达到节地的目的。

Three dimensional parking ga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体停车库
本技术涉及停车库
,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
技术介绍
目前的立体停车库需要的占地面积都比较大,小于1200平方米的用地很难用于建立体停车库,施工难度和造价都较大。而面对城市核心区土地非常稀缺的特点,无法建设更多的立体停车库,很难满足轿车停车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立体停车库。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体停车库,包括:第一停车层,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一停车平台;第二停车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二停车平台,所述第二停车层与所述第一停车层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停车层与所述第二停车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错层,以使所述多层第一停车平台及所述多层第二停车平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错排列;及位于所述第一停车层与所述第二停车层之间的车道,所述车道依次连接交错排列的所述多层第一停车平台及所述多层第二停车平台。上述的立体停车库针对目前的地下停车库一般占地面积较大的原因是车道的占地面积较大,有效的停车面积不足而造成停车效率低下的弊端,利用错层且交错排列设置的第一停车平台与第二停车平台将车道设置在第一停车平台与第二停车平台之间,可以有效减小车道的占地面积,使车库的使用效率增大以达到节地的目的。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道包括多个第一车道及多个第二车道,每个所述第一车道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停车平台及与其相邻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停车平台,每个所述第二车道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停车平台及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二停车平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墙,所述连接墙设置于所述第一停车层及所述第二停车层之间,所有的所述第一停车平台均包括第一停车区、及与所述第一停车区连接的第二停车区,所述第二停车区与所述连接墙的其中一侧连接;所有的所述第二停车平台均包括第三停车区、及与所述第三停车区连接的第四停车区,所述第四停车区与所述连接墙的另一侧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有的所述第一停车区均包括与所述第二停车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的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有的所述第二停车平台均包括与所述第二停车区连接的第四连接部、及分别位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两侧的第五连接部及第六连接部;所述车道包括多个第一车道及多个第二车道,每个所述第一车道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停车平台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及与其相邻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停车平台的所述第四连接部,每个所述第二车道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停车平台的所述第三连接部及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二停车平台的所述第五连接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停车区远离所述第三停车区的边缘为弧形状,和/或所述第三停车区远离所述第一停车区的边缘为弧形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停车区和/或所述第三停车区为方形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立体停车库还包括第一立柱,所述多层第一停车平台均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和/或还包括第二立柱,所述多层第二停车平台均与所述第二立柱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立体停车库还包括连接位处相邻位置的两层所述第一停车平台的第一楼梯;和/或还包括连接位处相邻位置的两层所述第二停车平台的第二楼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立体停车库还包括连接所述多层第一停车平台的第一电梯;和/或还包括连接所述多层第二停车平台的第二电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立体停车库为地下停车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立体停车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立体停车库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立体停车库的首层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立体停车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立体停车库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立体停车库的首层平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地面,2、轿车,3、停车位,10、实施例一中的立体停车库,20、实施例二中的立体停车库,100、第一停车平台,101、进口,102、出口,110、第一停车区,120、第二停车区,200、第二停车平台,210、第三停车区,220、第四停车区,300、车道,310、第一车道,320、第二车道,400、连接墙,500、第一立柱,510、第二立柱,600、第一楼梯,610、第二楼梯,700、第一电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实施例一中的立体停车库10,包括:第一停车层30、第二停车层40及车道300。第一停车层30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一停车平台100,第二停车层40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二停车平台200,第二停车层40与第一停车层30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且第一停车层30与第二停车层40沿第一方向形成错层,以使多层第一停车平台100及多层第二停车平台200在第一方向上交错排列。车道300位于第一停车平台100与第二停车平台200之间,且车道300依次连接交错排列的多层第一停车平台100及多层第二停车平台200。具体地,所述的第一方向是指竖直方向,即高度方向,所述的第二方向是指与前述的竖直方向垂直的方向,即长度方向。第一停车层30与第二停车层40沿横向相对设置,第一停车层30的所有的第一停车平台100排成一列,第二停车层40的所有的第二停车平台200排成一列,且第一停车平台100与第二停车平台200不处于同一水平面,相邻的第一停车平台100与第二停车平台200沿高度方向间隔1.6米或1.6米以上。如图1-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车道300包括多个第一车道310及多个第二车道320,每个第一车道310连接一个第一停车平台100及与其相邻的其中一个第二停车平台200,每个第二车道320连接一个第一停车平台100及与其相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停车层,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一停车平台;/n第二停车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二停车平台,所述第二停车层与所述第一停车层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停车层与所述第二停车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错层,以使所述多层第一停车平台及所述多层第二停车平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错排列;及/n位于所述第一停车层与所述第二停车层之间的车道,所述车道依次连接交错排列的所述多层第一停车平台及所述多层第二停车平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停车层,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一停车平台;
第二停车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多层第二停车平台,所述第二停车层与所述第一停车层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停车层与所述第二停车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形成错层,以使所述多层第一停车平台及所述多层第二停车平台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交错排列;及
位于所述第一停车层与所述第二停车层之间的车道,所述车道依次连接交错排列的所述多层第一停车平台及所述多层第二停车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道包括多个第一车道及多个第二车道,每个所述第一车道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停车平台及与其相邻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停车平台,每个所述第二车道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停车平台及与其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二停车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墙,所述连接墙设置于所述第一停车层及所述第二停车层之间,所有的所述第一停车平台均包括第一停车区、及与所述第一停车区连接的第二停车区,所述第二停车区与所述连接墙的其中一侧连接;所有的所述第二停车平台均包括第三停车区、及与所述第三停车区连接的第四停车区,所述第四停车区与所述连接墙的另一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一停车区均包括与所述第二停车区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侧的第二连接部及第三连接部,所有的所述第二停车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维
申请(专利权)人:黄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