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床培养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64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摇床培养瓶,包括:瓶体、密封盖和供氧管;瓶体内具有瓶腔,瓶体的一端开设瓶口,瓶口与瓶腔连通;密封盖活动盖设于瓶体靠近瓶口的一端,且密封盖活动密封瓶口,密封盖开设有气孔;供氧管的一端与密封盖连接,供氧管的内部与气孔连通,供氧管远离密封盖的一端设置有气袋,气袋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固体氧珠,气袋的第一端与供氧管连接,并且气袋的第一端开设第一气口,第一气口与供氧管的内部连通,气袋的第二端开设第二气口。通过在与供氧管连通的气袋内设置固体氧珠,使得瓶体在摇晃过程中,气袋内的固体氧珠能够释放出氧气,进而为瓶体内的微生物供养,使得瓶体内的微生物培养效果更佳。

A kind of shaker culture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摇床培养瓶
本技术涉及培养摇床
,特别是涉及一种摇床培养瓶。
技术介绍
生物恒温培养摇床也称为振荡器,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设备,属于生化仪器,广泛用于对温度和振荡频率有较高要求的细菌培养、发酵、杂交、生物化学反应以及酶和组织研究等。进行恒温摇床培养时,有些微生物需要进行有氧呼吸,但是由于摇床摇动,摇床培养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培养瓶或者三角瓶封口以避免培养瓶或者三角瓶内的培养液洒出。然而封闭的培养瓶或者三角瓶将导致微生物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摇床培养瓶。一种摇床培养瓶,包括:瓶体、密封盖和供氧管;所述瓶体内具有瓶腔,所述瓶体的一端开设瓶口,所述瓶口与所述瓶腔连通;所述密封盖活动盖设于所述瓶体靠近瓶口的一端,且密封盖活动密封所述瓶口,所述密封盖开设有气孔;所述供氧管的一端与所述密封盖连接,所述供氧管的内部与所述气孔连通,所述供氧管远离所述密封盖的一端设置有气袋,所述气袋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固体氧珠,所述气袋的第一端与所述供氧管连接,并且气袋的第一端开设第一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供氧管的内部连通,所述气袋的第二端开设第二气口。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插设于所述第二气口内,且所述密封塞抵接于所述第二气口的侧壁,所述密封塞活动密封所述第二气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袋的第二端向外延伸设置进气部,所述第二气口开设于所述进气部,所述密封塞插设于所述进气部的内侧,且与所述进气部的内侧表面抵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盖包括盖体、密封圈和密封套,所述盖体的一面分别与所述密封圈以及所述密封套连接,所述密封套呈环状设置,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密封套的内侧,所述密封圈和所述密封套之间形成密封槽,所述密封盖活动盖设于所述瓶体靠近瓶口的一端,且所述瓶体设置所述瓶口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密封槽内,所述盖体密封所述瓶口;所述供氧管的一端与所述盖体连接,所述盖体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供氧管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所述密封圈以及所述密封套一体成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氧管通过胶带与所述瓶体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与供氧管连通的气袋内设置固体氧珠,使得瓶体在摇晃过程中,气袋内的固体氧珠能够释放出氧气,进而为瓶体内的微生物供养,使得瓶体内的微生物培养效果更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的摇床培养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摇床培养瓶10,包括:瓶体100、密封盖200和供氧管300;所述瓶体100内具有瓶腔101,所述瓶体100的一端开设瓶口102,所述瓶口102与所述瓶腔101连通;所述密封盖200活动盖设于所述瓶体100靠近瓶口102的一端,且密封盖200活动密封所述瓶口102,所述密封盖200开设有气孔201;所述供氧管300的一端与所述密封盖200连接,所述供氧管300的内部与所述气孔201连通,所述供氧管300远离所述密封盖200的一端设置有气袋400,所述气袋400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固体氧珠500,所述气袋400的第一端与所述供氧管300连接,并且气袋400的第一端开设第一气口401,所述第一气口401与所述供氧管300的内部连通,所述气袋400的第二端开设第二气口402。本实施例中,瓶体100用于培养微生物,尤其是需要氧气的微生物,密封盖200将瓶口102密封,使得瓶体100通过供氧管300与气袋400连通,气袋400内的气体或者固体氧珠500能够输送至瓶体100内,为瓶体100供氧。具体地,气袋4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背设置,气袋400内的固体氧珠500在释放氧气时,能够通过第一气口401进入供氧管300,进而进入瓶体100内,为微生物供养。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与供氧管300连通的气袋400内设置固体氧珠500,使得瓶体100在摇晃过程中,气袋400内的固体氧珠500能够释放出氧气,进而为瓶体100内的微生物供养,使得瓶体100内的微生物培养效果更佳。为了使得供氧管300与气袋400的连接更为稳固,一个实施例是,供氧管300与气袋400一体连接。本实施例中,供氧管300和气袋400一体成型设置,例如,供氧管300和气袋400一体注塑成型,本实施例中,供氧管300和气袋400的材质为塑胶。通过一体设置供氧管300与气袋400,能够使得供氧管300与气袋400的连接更为稳固,并且使得供氧管300与气袋400能够进行同时更换。为了避免氧气由第二气口402逃逸,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摇床培养瓶10还包括密封塞450,所述密封塞450插设于所述第二气口402内,且所述密封塞450抵接于所述第二气口402的侧壁,所述密封塞450活动密封所述第二气口402。这样,通过密封塞450将第二气口402密封,使得气袋400内的氧气仅能从第一气口401和供氧管300输送至瓶体100。为了使得瓶体100内能够产生负压,使得气袋400内的气体能够输送至瓶体100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密封盖200开设有出气孔202,且出气孔202的直径小于气孔201的直径,这样,当第二气口402被密封时,而气袋400内的固体氧珠500产生氧气时,由于气孔201能够将瓶体100内的气体引导至外部,进而使得瓶体100产生负压,使得气袋400内的气体能够顺利沿着第一气口401以及供氧管300输送至瓶体100内。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第二气口402还能够作为灌水通道,当固体氧珠500需要水分才能够释放氧气时,可通过第二气口402将水倒入气袋400内,随后通过密封塞450将第二气口402密封,使得固体氧珠500能够在气袋400中的水里产生氧气。为了合理设置第二气口40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袋400的第二端向外延伸设置进气部410,所述第二气口402开设于所述进气部410,所述密封塞450插设于所述进气部410的内侧,且与所述进气部410的内侧表面抵接。本实施例中,进气部410的内侧即为第二气口402,进气部410的内侧表面即为第二气口402的侧壁。具体地,进气部410设置有内部具有空心结构的圆柱体,其空心结构即为第二气口402,这样,通过设置凸起的进气部410,能够使得密封塞450能够方便地插入,并将第二气口402密封。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摇床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密封盖和供氧管;/n所述瓶体内具有瓶腔,所述瓶体的一端开设瓶口,所述瓶口与所述瓶腔连通;/n所述密封盖活动盖设于所述瓶体靠近瓶口的一端,且密封盖活动密封所述瓶口,所述密封盖开设有气孔;/n所述供氧管的一端与所述密封盖连接,所述供氧管的内部与所述气孔连通,所述供氧管远离所述密封盖的一端设置有气袋,所述气袋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固体氧珠,所述气袋的第一端与所述供氧管连接,并且气袋的第一端开设第一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供氧管的内部连通,所述气袋的第二端开设第二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床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密封盖和供氧管;
所述瓶体内具有瓶腔,所述瓶体的一端开设瓶口,所述瓶口与所述瓶腔连通;
所述密封盖活动盖设于所述瓶体靠近瓶口的一端,且密封盖活动密封所述瓶口,所述密封盖开设有气孔;
所述供氧管的一端与所述密封盖连接,所述供氧管的内部与所述气孔连通,所述供氧管远离所述密封盖的一端设置有气袋,所述气袋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固体氧珠,所述气袋的第一端与所述供氧管连接,并且气袋的第一端开设第一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供氧管的内部连通,所述气袋的第二端开设第二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摇床培养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插设于所述第二气口内,且所述密封塞抵接于所述第二气口的侧壁,所述密封塞活动密封所述第二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摇床培养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金龙刘文波易克贤习金根黄兴吴伟怀高建明张世清陈河龙贺春萍梁燕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