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摇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41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4: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温控摇床,一种温控摇床,包括机壳、底座、孵育装置、温控装置、电机和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孵育装置相连;所述机壳上部为凹槽形,凹槽形状与孵育装置的形状相匹配,用于容纳所述孵育装置,所述凹槽的侧壁和底面上设有传动装置槽,用于容纳所述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槽的下方设有设置在底座上的用来接收由传动装置槽滴落的冷凝水的排水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现有的温控摇床基础上,结合了排水模块的结构设计,能有效保护电路。

Temperature controlled shaking 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控摇床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学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控摇床。
技术介绍
在细胞及医学应用中常会需要样品与生物制剂混合的孵育反应,即混合液需要在反应时间内以特定的温度条件保持均匀摇动。而常规摇床只能够满足在常温条件下使用,并无温控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反应温度为0~10℃时,操作员一般将混合液和摇床放置于温控容器中,如培养箱(温控范围0~50℃)或者冰箱中进行使用,操作起来十分的不便。其他相关的温控摇床一般采用半导体控温的技术,但在0~10℃低温条件下进行使用时,半导体制冷的孵育腔周围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大多温控摇床结构上采用半开放式的结构,冷凝水易进入电子接线处,易引起电路故障,中断实验的流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会发生电路短路,使整个实验室及其他设备造成损坏。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温控摇床,在现有的半导体温控方式的基础上,结合了排水模块的结构设计,能有效保护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温控摇床,包括机壳、底座、孵育装置、温控装置、电机和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孵育装置相连;所述机壳上部为凹槽形,凹槽形状与孵育装置的底面和侧面形状相匹配,用于容纳所述孵育装置,所述凹槽的侧壁和底面上设有传动装置槽,用于容纳所述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槽的下方设有设置在底座上的用来接收由传动装置槽滴落的冷凝水的排水槽。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温控装置设置在所述孵育装置内部。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排水槽的底面具有坡度,角度范围在5°~60°之间,优选在10°~20°之间。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机壳和排水槽各自设有排水口,且机壳的排水口与排水槽的排水口相连。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温控摇床还包括集水盒,所述集水盒可插入机壳排水口中,用于接收来自排水槽的水。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孵育装置包括形成容纳样品的空间的本体和罩盖,该本体的内部以及罩盖的内部装填有保温材料,当罩盖闭合时,在该孵育装置内部形成了容纳样品的空间。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温控摇床包括排水模块,所述排水槽形成于所述排水模块中;所述排水模块的侧壁上具有通孔,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传动装置相连。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凹槽和所述孵育装置均具有不发生运动干涉的竖直的左右两侧壁和前后为弧面、中间为平面的底面。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孵育装置相对的两侧壁上具有轴承固定件和配合轴承,所述凹槽相对的两侧壁上具有支撑所述轴承的轴承支撑件,所述轴承能在所述轴承支撑件上转动。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温控摇床还包括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孵育模块和电机的运行。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温控摇床,包括:孵育模块,用于样品孵育;驱动模块,用于驱动孵育模块摇动;用于排水的排水模块;和用于容纳所述孵育模块、驱动模块和排水模块的支撑模块;其中,支撑模块包括底座和内空的机壳,所述机壳上部为凹槽形,其形状与孵育模块相匹配;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开口,该开口下方设有排水模块。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孵育模块包括孵育装置和控制孵育装置内温度的温控装置。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孵育装置包括形成容纳样品的空间的本体和罩盖,该本体的内部以及罩盖的内部可装填有保温材料;当罩盖闭合时,在该孵育装置内部形成了容纳样品的空间。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电机和传动装置,其中电机固定在温控摇床的底座上;传动装置穿过设在凹槽壁上的开口,两端分别连接电机和孵育装置,其中,凹槽壁上的开口与凹槽底部的开口相连,形成传动装置槽。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传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电机的机轴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相连,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则与孵育装置相连。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排水模块包括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位于传动装置槽下方,排水槽的形状和大小与传动装置槽相匹配。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排水槽底面有5°~60°的倾斜度,使冷凝水能够凭借自身重力流至排水槽排水口。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排水槽的一个侧壁上具有通孔,驱动模块的电机的转轴通过所述通孔与传动装置相连。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温控摇床的外观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温控摇床去除机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温控摇床的排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温控摇床的机壳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温控摇床;2.机壳;201.机壳排水口;202.传动装置槽;203.轴承支撑件;3.孵育模块;301.罩盖;4.积水盒;5.轴承;501.轴承固定件;6.底座;7.排水模块;701.排水槽;702.排水槽排水口;8.电机;9.连杆;10.控制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及效果,以下谨就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术语及用语进行一般性的说明及定义。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及科学上的字词,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专利技术所了解的通常意义,当有冲突情形时,应以本说明书的定义为准。本专利技术的温控摇床包括孵育模块、驱动模块、支撑模块和排水模块,而现有的温控摇床不包括排水模块。本专利技术在现有的温控摇床的基础上,加入了排水模块的结构设计,供温控摇床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孵育时可排出产生的冷凝水;且本专利技术的排水模块将冷凝水与电路隔离开,避免电路故障的发生。本专利技术的温控摇床还可包括控制模块。本专利技术的温控摇床中,支撑模块用于容纳、安装孵育模块、驱动模块和排水模块,通常包括底座和机壳。机壳自身内部形成空腔,可用于容纳电机和控制模块等。机壳的顶部为凹槽形,以容纳孵育装置。凹槽的形状与孵育装置的底面和侧面形状相匹配,且尺寸大于孵育装置的尺寸,使得孵育装置摇动或晃动时不会磕碰到凹槽。支撑模块还可包括设置在相对的两个凹槽侧壁(也称为左壁和右壁)上的轴承支撑件,用于架设孵育装置,并与孵育装置两端设有的轴承和轴承固定件配合,允许轴承在轴承支撑件上转动。图2和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轴承5、轴承固定件501和轴承支撑件203。凹槽的底面设有一开口,用于使孵育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流入该开口下方的排水模块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凹槽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也称为前壁和后壁)上的任一个或两个上可设有开口,供驱动模块的传动装置穿过机壳以连接孵育装置和驱动模块的电机;该开口可延伸至底面,与底面上的开口相连,形成传动装置槽,用于容纳传动装置,为传动装置提供运动的空间。传动装置槽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实际选用的传动装置类型和所需的运动空间而确定。传动装置槽的大小应当足以提供传动装置带动孵育装置进行摇动所需的运动空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凹槽和所述孵育装置均具有竖直的左右两侧壁、为弧面的前后壁以及为平面的底面。优选的,凹槽底面具有一定坡度,使得水能凭借重力流向传动装置槽。机壳上还可设有机壳排水口,机壳排水口与排水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控摇床,包括机壳、底座、孵育装置、温控装置、电机和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孵育装置相连;所述机壳上部为凹槽形,凹槽形状与孵育装置的底面和侧面形状相匹配,用于容纳所述孵育装置,所述凹槽的侧壁和底面上设有传动装置槽,用于容纳所述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槽的下方设有设置在底座上的用来接收由传动装置槽滴落的冷凝水的排水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摇床,包括机壳、底座、孵育装置、温控装置、电机和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孵育装置相连;所述机壳上部为凹槽形,凹槽形状与孵育装置的底面和侧面形状相匹配,用于容纳所述孵育装置,所述凹槽的侧壁和底面上设有传动装置槽,用于容纳所述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槽的下方设有设置在底座上的用来接收由传动装置槽滴落的冷凝水的排水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设置在所述孵育装置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的底面具有坡度,角度范围在5°~60°之间,优选在10°~20°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和排水槽各自设有排水口,且机壳的排水口与排水槽的排水口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摇床还包括集水盒,所述集水盒可插入机壳排水口中,用于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进师传胤钱其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乘黄纳米抗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