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及其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027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轮毂,属于汽车轮胎的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轮毂散热性差的技术问题。该轮毂包括轮辋和与所述轮辋连接的辐板,所述辐板中央区域设有轴孔,所述轴孔用于所述轮毂与车轮轴的连接;及近邻所述轴孔间隔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轮毂与汽车的固定;及近邻所述轮辋位置间隔设置的第一孔,第一孔用于轮毂散热,并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孔内安装用气门嘴;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孔错开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安装孔的间隔夹角均为10°‑36°及其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以轮毂性能,满足人们对轮毂使用散热性好、轻质和节约耗油的需求。

Hub and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毂及其汽车
本技术为汽车轮胎的
,特别涉及一种轮毂及其汽车。
技术介绍
轮毂是轮胎内廓支撑轮胎的圆桶形的、中心装在轴上的金属部件。又叫轮圈、钢圈、轱辘、胎铃。轮毂根据直径、宽度、成型方式、材料不同种类繁多。轮毂又叫轮圈。根据不同车型的特征和需求,轮毂表面处理工艺也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大致可分为烤漆和电镀两种。现有技术中的轮毂采用钢铁合金制成,并在轮毂上开设有安装后直接安装在汽车上。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陷:1.现有技术中的轮毂,未开设有风孔。轮毂轴承担负着降低底盘运转时的摩擦阻力,汽车轮毂很烫是常见的现象,汽车轮毂很烫是由于时间行驶,胎内空气受挤压产生热量所造成,但如果温度太高,容易爆胎,如果温度超出正常范围过热、发烫,有可能是:刹车片与轮毂间隙过小或咬死,致使车轮轴承缺油损坏。2.现有技术中的轮毂,车轮轮辐结构存在用料较厚,重量较大,整车燃油经济性较差的问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轮毂,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产品散热性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有诸多有益效果,详见下文叙述。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方面提供一种轮毂,包括轮辋和与所述轮辋连接的辐板,所述辐板中央区域设有轴孔,所述轴孔用于所述轮毂与车轮轴的连接;及近邻所述轴孔间隔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轮毂与汽车的固定;及近邻所述轮辋位置间隔设置的第一孔,第一孔用于轮毂散热,并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孔内安装用气门嘴;其中: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孔错开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安装孔的间隔夹角均为10°-36°。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孔错开角度为第一孔或所述安装孔的间隔夹角的二分之一。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辐板包括轮辐和与所述轮辐一体式设置轮盘;所述第一孔设置在所述轮辐上;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轮盘上。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轮盘外凸于所述轮辐。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轮辋两侧设有轮缘,所述轮缘与所述辐板连接处设有凹槽。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孔的数量与所述安装孔的数量相同。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孔的数量为10个。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孔等间隔设置在所述轮辐上。在一个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安装孔等间隔设置在所述轮盘上。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以上部分或全部所述的轮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辐板中央区域设有轴孔,所述轴孔用于所述轮毂与车轮轴的连接;所述辐板上近邻所述轴孔间隔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轮毂与汽车的固定;所述辐板上近邻所述轮辋位置间隔设置的第一孔,第一孔用于轮毂散热,并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孔内安装用气门嘴;通过在辐板上间隔开设有用于散热的第一孔,汽车轮毂很烫是常见的现象,但是,随着行驶时间的推移,胎内空气受挤压产生热量所造成,但如果温度太高,容易爆胎,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也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本案设计的第一孔可有效将轮胎内的热量排出,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并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孔错开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安装孔的间隔夹角均为10°-36°该结构的设置大大避免了现有技术的车轮轮辐结构存在用料较厚、重量较大和整车燃油经济性较差的问题,使得轮毂轮辐用料少、散热效果好的作用,并且,10°-36°的角度设置,可增大第一孔的进风量,进风量越大,其排风所带走的轮毂内的热量值越大,通过轮毂内的进排风使得轮毂整体的散热性能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轮毂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轮毂去掉中心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轮毂的B剖视展开图;图4为本技术轮毂的A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面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轮毂,包括轮辋1和与轮辋1连接的辐板2,例如,一体式的方式设置,辐板2中央区域设有轴孔3,轴孔3用于轮毂与车轮轴的连接,辐板2上的近邻轴孔间隔设置的安装孔4,安装孔4用于轮毂与汽车的固定,该技术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辐板2上近邻轮辋1位置间隔设置的第一孔5,第一孔5用于轮毂散热,并在任意一个第一孔5内安装用气门嘴6。通过在辐板2上间隔开设有用于散热的第一孔5降低轮毂内温度。汽车轮毂很烫是常见的现象,但是,随着行驶时间的推移,胎内空气受挤压产生热量所造成,但如果温度太高,容易爆胎,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也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本案设计的第一孔可有效将轮胎内的热量排出,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安装孔4与第一孔5错开设置,并且第一孔5与安装孔4的间隔夹角均为10°-36°。该结构的设置大大避免了现有技术的车轮轮辐结构存在用料较厚、重量较大和整车燃油经济性较差的问题,使得轮毂轮辐用料少、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好的作用,整体散热均匀,并且,10°-36°的角度设置,可增大第一孔的进风量,进风量越大,其排风所带走的轮毂内的热量值越大,通过轮毂内的进排风使得轮毂整体的散热性能提高。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安装孔4与第一孔5错开角度为第一孔5或安装孔4的间隔夹角的二分之一,本案优选的角度设计为第一孔5间隔角度36°,安装孔4间隔角度36°,并且第一孔5与安装孔4错开的角度为18°,18°为最优技术方案的角度设置,申请人在长期的实验中,得出,该角度的设置,使得轮毂内进、排风量接近,整体可理解为进排风量相同,因此,在进风量最大化的结构设置,排风量可最大化带走轮毂内的热量,对于第一孔5和安装孔4的数量的设置相同的数量,例如,家用型汽车或轻型汽车第一孔5和安装孔4的数量为4个,中型车一般采用的数量为6个或8个,商用车或重型车一般数量为10个,第一孔5与安装孔4错开的角度为18°的结构设置,在保证轮毂承载力的情况下,可降低气嘴7周围壁厚,节约轮毂的耗材。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辐板2包括轮辐21和与轮辐一体式设置轮盘22,第一孔设置在轮辐21上,例如,第一孔5等间隔设置在轮辐21上,安装孔4设置在轮盘22上,例如,安装孔4等间隔设置在轮盘22上,其作用不但满足美观要求,确保轮毂整体的承载力。轮盘22外凸于轮辐21的结构设置,增大轮盘22与车轴的接触面积,提高轮毂整体与汽车轴的紧固力。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轮辋1两侧设有轮缘,轮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包括轮辋和与所述轮辋连接的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板中央区域设有轴孔,所述轴孔用于所述轮毂与车轮轴的连接;及/n近邻所述轴孔间隔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轮毂与汽车的固定;及/n近邻所述轮辋位置间隔设置的第一孔,第一孔用于轮毂散热,并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孔内安装用气门嘴;其中:/n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孔错开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安装孔的间隔夹角均为10°-3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包括轮辋和与所述轮辋连接的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板中央区域设有轴孔,所述轴孔用于所述轮毂与车轮轴的连接;及
近邻所述轴孔间隔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轮毂与汽车的固定;及
近邻所述轮辋位置间隔设置的第一孔,第一孔用于轮毂散热,并在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孔内安装用气门嘴;其中:
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孔错开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安装孔的间隔夹角均为10°-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孔错开角度为第一孔或所述安装孔的间隔夹角的二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辐板包括轮辐和与所述轮辐一体式设置轮盘;所述第一孔设置在所述轮辐上;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轮盘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志明龚建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陆星轮毂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