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轮毂加工铝屑输送系统
本技术涉及铝屑输送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轮毂加工铝屑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锻造铝合金轮毂具有强度高、轻便节能等优点,但同时因其本身韧性强,机加工后的铝屑形成带状,互相缠绕成团,又因轮毂加工的部位不同,产生的铝屑有条状、团状和颗粒状碎屑混杂在一起,用常规的装备,很难实现把各种状态的铝屑,同时自动输送到指定处理区,而现代化的机加工生产现场,实现铝屑集中自动输送,是必须要解决的行业难题。在2018年7月13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207606592U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锻造轮毂铝屑输送系统,它包括若干个铝屑输送装置,所述的铝屑输送装置之间通过桥接方式对接,所述的铝屑输送装置包括U型导流槽,所述U型导流槽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的底部放置有碎屑收集槽,U型导流槽的两端分别通过联轴器固定有减速器的输出端,减速器通过螺钉固定于底座,减速器的输入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穿过U型导流槽的侧壁,并延伸至U型导流槽的内侧,且减速器的输出轴通过螺钉安装有固定座,中心轴固定在固定座上,中心轴外壁焊接有螺旋输送器,螺旋输送器的螺旋板的中心线和中心轴的中心线重合,螺旋输送器的底部设有颗粒式碎屑通道。该技术采用螺旋输送器,同时通过特制的旋转式螺旋叶片进行输送,零部件制造要求高,并且出料口设于导流槽底部不利于团状铝屑的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汽车轮毂加工铝屑输送系统,该装置制造简单,使用可靠,可以解决现有排屑槽故障率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轮毂加工铝屑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第一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19)的顶部上开口放置于机床排屑口下方,所述第一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19)在第二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20)的上方与第二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20)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20)与铝屑终端回收处(21)相连通;/n所述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包括U型导流槽(1),所述U型导流槽(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U型导流槽(1)的另一端呈开口状态;所述U型导流槽(1)的底部设置有沿其底部滑动的推杆组合(3),所述推杆组合(3)包括中心轴(4)和固定连接在中心轴(4)上的推屑头(5);所述中心轴(4)的一端穿过隔板(2)上的开孔并通过连接部(6)与油缸(7)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U型导流槽(1)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防倒退挂钩组合(8);/n所述防倒退挂钩组合(8)包括呈三角形形状的第一倒刺(9)、第二倒刺(10)、第三倒刺(11)和第四倒刺(12),所述第一倒刺(9)、第二倒刺(10)、第三倒刺(11)和第四倒刺(12)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在U型导流槽(1)的左右侧壁上,所述第一倒刺(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轮毂加工铝屑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第一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19)的顶部上开口放置于机床排屑口下方,所述第一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19)在第二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20)的上方与第二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20)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20)与铝屑终端回收处(21)相连通;
所述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包括U型导流槽(1),所述U型导流槽(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U型导流槽(1)的另一端呈开口状态;所述U型导流槽(1)的底部设置有沿其底部滑动的推杆组合(3),所述推杆组合(3)包括中心轴(4)和固定连接在中心轴(4)上的推屑头(5);所述中心轴(4)的一端穿过隔板(2)上的开孔并通过连接部(6)与油缸(7)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U型导流槽(1)的左右侧壁上设置有防倒退挂钩组合(8);
所述防倒退挂钩组合(8)包括呈三角形形状的第一倒刺(9)、第二倒刺(10)、第三倒刺(11)和第四倒刺(12),所述第一倒刺(9)、第二倒刺(10)、第三倒刺(11)和第四倒刺(12)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在U型导流槽(1)的左右侧壁上,所述第一倒刺(9)、第二倒刺(10)、第三倒刺(11)和第四倒刺(12)在左右侧壁上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倒刺(9)、第二倒刺(10)、第三倒刺(11)和第四倒刺(12)的一边在朝向U型导流槽(1)呈开口状态的一端,分别与U型导流槽(1)的左右侧壁形成锐角空隙;
所述第一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19)的顶部上开口下方的防倒退挂钩组合(8)不包括第一倒刺(9)和第二倒刺(10);
所述第二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20)与第一改进型推杆式排屑槽(19)空间相连通处的下方的防倒退挂钩组合(8)不包括第一倒刺(9)和第二倒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加工铝屑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U型导流槽(1)左侧壁上的第一倒刺(9)伸入U型导流槽(1)中的顶点与位于U型导流槽(1)右侧壁上的第一倒刺(9)伸入U型导流槽(1)中的顶点相互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U型导流槽(1)左侧壁上的第二倒刺(10)伸入U型导流槽(1)中的顶点与位于U型导流槽(1)右侧壁上的第二倒刺(10)伸入U型导流槽(1)中的顶点相互之间的距离;
位于U型导流槽(1)左侧壁上的第二倒刺(10)伸入U型导流槽(1)中的顶点与位于U型导流槽(1)右侧壁上的第二倒刺(10)伸入U型导流槽(1)中的顶点相互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U型导流槽(1)左侧壁上的第三倒刺(11)伸入U型导流槽(1)中的顶点与位于U型导流槽(1)右侧壁上的第三倒刺(11)伸入U型导流槽(1)中的顶点相互之间的距离;
位于U型导流槽(1)左侧壁上的第三倒刺(11)伸入U型导流槽(1)中的顶点与位于U型导流槽(1)右侧壁上的第三倒刺(11)伸入U型导流槽(1)中的顶点相互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U型导流槽(1)左侧壁上的第四倒刺(12)伸入U型导流槽(1)中的顶点与位于U型导流槽(1)右侧壁上的第四倒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可,王卫国,张慧娜,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陆星轮毂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