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轻真空车轮及应用该车轮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190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轻真空车轮及应用该车轮的汽车,涉及车轮技术领域,包括轮辋和轮辐,所述轮辋沿其轴方向自轮辋的端部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轮缘、与轮胎相配合装胎面、用于更好的与轮辐配合的平直段、提高车轮的强度的第一槽底、增加车轮的性能和稳定性第二槽底和第一凸峰,所述轮辐与轮辋的平直段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通过减轻汽车车轮的重量来减轻整车的重量,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及节能有减排。同时在减轻车轮重量的同时又能保证车轮行驶的稳定性,不会因为重量的减轻而失去车轮的性能,反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不同形状的轮辐和轮辋设计的创新,整加了车轮的性能和行驶安全性。

A kind of ultra light vacuum wheel and the car using the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轻真空车轮及应用该车轮的汽车
本技术涉及车轮
,具体为一种超轻真空车轮及应用该车轮的汽车。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车轮的轻量化是目前国内汽车车轮行业的发展趋势,原有车轮重量较重,这样就加重了整车的重量。在车轮加工用料方面,由于原有车轮重量较大,所以对钢材的消耗要多,车轮的加工成本要高。在用户使用方面可以在减轻车轮重量同时减轻整车的重量,这样在装货方面可以多装一些货,这样也整加了用户的利润,同时也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轻真空车轮及应用该车轮的汽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原有车轮重量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轻真空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所述轮辋沿其轴方向自轮辋的端部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轮缘、与轮胎相配合装胎面、用于更好的与轮辐配合的平直段、提高车轮的强度的第一槽底、增加车轮的性能和稳定性第二槽底和第一凸峰,所述轮辐与轮辋的平直段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轮辐中心设有中心孔。进一步的,所述轮辐的中心孔外围设有若干螺栓孔。进一步的,所述轮辐的螺栓孔外围设有大风孔。进一步的,所述轮辐的螺栓孔外围设有大风孔和小风孔。进一步的,所述大风孔与所述小风孔交错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轮辋上安装有气门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通过减轻汽车车轮的重量来减轻整车的重量,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及节能有减排。同时在减轻车轮重量的同时又能保证车轮行驶的稳定性,不会因为重量的减轻而失去车轮的性能,反而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形状的轮辐和轮辋设计的创新,整加了车轮的性能和行驶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辋,101轮缘,102装胎面,103第一槽底,104第二槽底,105第一凸峰,106平直段,107第二凸峰,2轮辐,201大风孔,202螺栓孔,203中心孔,204小风孔,3气门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超轻真空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方向自轮辋1的端部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与轮胎相配合装胎面102、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6、提高车轮的强度的第一槽底103、增加车轮的性能和稳定性第二槽底104和第一凸峰105,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6固定在一起。所述轮辐2中心设有中心孔203。所述轮辐2的中心孔203外围设有若干螺栓孔202。所述轮辐2的螺栓孔202外围设有大风孔201和小风孔204。所述大风孔201与所述小风孔204交错设置。所述轮辋1上安装有气门嘴3。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6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且焊接形成的焊缝仅出现在轮辐2的边缘内侧。装胎面102的角度为15°,由于这里的装胎面102是与轮胎的装胎面102相配合,所以为了防止车轮再装上轮胎以后出现漏气现象,所以这里的车轮装胎面102要平整无损伤。第一槽底103用于提高车轮的强度,同时保证车轮的性能稳定性,这里的第一槽底103与平直段106的高度差h为1-15mm。第二槽底104主要是与第一槽底103相连接,用来整加车轮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也可咋第二槽底104内安装防爆装置,这里的第二槽底104与平直段106的高度差d为5-25mm。第一凸峰105是与第二槽底104相连接,用来增强车轮的性能和稳定性,这里的环形的第一凸峰105的的圆弧度为平直段106为了和轮辐2更好的配合在一起,在轮辐2和轮辋1装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风孔20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桃型等各种形状,风孔周围压成内凹或外凸形状,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增加车轮的强度,这里制作大风孔201目的是货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车轮温度逐渐增高,在较高温度下车轮的损坏率升高,所以就需要给车轮进行散热。螺栓孔202主要是与汽车车轮装配面相配合。中心孔203主要是与汽车车轮装配面相配合。小风孔204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等各种形状,风孔周围压成内凹或外凸形状,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增加车轮的强度,这里制作小风孔204目的是防止货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车轮温度逐渐增高,在较高温度下车轮的损坏,这里的小风孔204与大风孔201相配合,更好的发挥散热的效果,同时更好的整加车轮的强度。本实施例中的气门嘴3为标准气门嘴3。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一种超轻真空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方向自轮辋1的端部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与轮胎相配合装胎面102、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6、提高车轮的强度的第一槽底103、增加车轮的性能和稳定性第二槽底104和第一凸峰105,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装胎面102固定在一起。所述轮辐2中心设有中心孔203。所述轮辐2的中心孔203外围设有若干螺栓孔202。所述轮辐2的螺栓孔202外围设有大风孔201。所述轮辐2的螺栓孔202外围设有大风孔201和小风孔204。所述大风孔201与所述小风孔204交错设置。所述轮辋1上安装有气门嘴3。本实施例与实施1不同的是,实施例1中轮辋1和轮辐2的焊缝是在装胎面102和第一槽底103之间的平直段106上,而本实施例中轮辐2是与轮辋1上的装胎面102焊接固定在一起,并且本实施例中轮辋1和轮辐2的焊接焊线是在轮辐2的边缘两侧,这样的焊接方式的目的是在于加强车轮的整体焊接强度,可以更好的保证车轮的行驶性能和车轮稳定性。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一种超轻真空车轮,包括轮辋1和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方向自轮辋1的端部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与轮胎相配合装胎面102、提高车轮的强度的第二凸峰107、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6、增加车轮的性能和稳定性第二槽底104和第一凸峰105,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6固定在一起。所述轮辐2中心设有中心孔203。所述轮辐2的中心孔203外围设有若干螺栓孔202。所述轮辐2的螺栓孔202外围设有大风孔201。所述轮辐2的螺栓孔202外围设有大风孔201和小风孔204。所述大风孔201与所述小风孔204交错设置。所述轮辋1上安装有气门嘴3。与实施例1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6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且焊接形成的焊缝仅出现在轮辐2的边缘内侧。轮缘101是轮辋1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到支撑整个轮辋1的作用。装胎面102的角度为15°,由于这里的装胎面102是与轮胎的装胎面1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轻真空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辋(1)和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方向自轮辋(1)的端部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与轮胎相配合装胎面(102)、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6)、提高车轮的强度的第一槽底(103)、增加车轮的性能和稳定性第二槽底(104)和第一凸峰(105),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6)固定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轻真空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辋(1)和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方向自轮辋(1)的端部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与轮胎相配合装胎面(102)、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6)、提高车轮的强度的第一槽底(103)、增加车轮的性能和稳定性第二槽底(104)和第一凸峰(105),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平直段(106)固定在一起。


2.一种超轻真空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辋(1)和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方向自轮辋(1)的端部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与轮胎相配合装胎面(102)、用于更好的与轮辐(2)配合的平直段(106)、提高车轮的强度的第一槽底(103)、增加车轮的性能和稳定性第二槽底(104)和第一凸峰(105),所述轮辐(2)与轮辋(1)的装胎面(102)固定在一起。


3.一种超轻真空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辋(1)和轮辐(2),所述轮辋(1)沿其轴方向自轮辋(1)的端部依次设置有支撑整个轮辋(1)轮缘(101)、与轮胎相配合装胎面(102)、提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鹏飞胡爱君郭兆荣续清华谭家堃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贞元汽车车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