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培育用换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19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培育用换水设备,包括培育箱和抽水泵,所述培育箱的内部呈环形设置有环形管,所述培育箱的前方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的顶端开设有集水仓,所述外壳内部底端的左侧开设有电器仓,所述外壳内部底端的右侧开设有集污仓,所述电器仓的内部安装有抽水泵,所述外壳底端的右侧开设有排污口,所述培育箱底部的四个面角处皆安装有支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排出的进行过滤,去除水中的杂质,然后对少量的水进行检测,若过滤后的水质没有问题将水排回培育箱的内部,对水进行了清洁过滤,不仅起到了换水的效果,并且保留了原本水中肥料的养分,节约了种植的成本。

Water exchange equipment for rice cultiv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培育用换水设备
本技术涉及水稻培育
,具体为一种水稻培育用换水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人口的逐渐增多,对于食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全球各地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以满足日益增多人口的需求量,在每个新品种的水稻稻种被研究出来后,都要先通过培育箱来对其进行种植培育,以得出新水稻的各项数据是否适合批量种植,但是培育箱与稻田不一样,培育箱内的水没有流通性,所以经常需要研究人员来进行换水,现在一般通过手动换水和抽水泵直接外排两组方式进行换水,由于培育箱内的水不但进过肥料的感染后营养丰富,并且经过简单处理后还可反复使用,所以直接将水排出无疑造成了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水稻培育用换水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培育用换水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在一般通过手动换水和抽水泵直接外排两组方式进行换水,由于培育箱内的水不但进过肥料的感染后营养丰富,并且经过简单处理后还可反复使用,所以直接将水排出无疑造成了浪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培育用换水设备,包括培育箱和抽水泵,所述培育箱的内部呈环形设置有环形管,且环形管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通水孔,所述培育箱的前方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的顶端开设有集水仓,所述外壳内部底端的左侧开设有电器仓,所述外壳内部底端的右侧开设有集污仓,所述电器仓的内部安装有抽水泵,且抽水泵的入水端与第一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穿过电器仓内壁延伸至培育箱的内部,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与环形管相连通,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与第二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穿过电器仓内壁延伸至集污仓的内部,所述外壳底端的右侧开设有排污口,且排污口的顶端与集污仓相连通,所述排污口的底端套接有封盖,所述外壳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水管,且第三水管的一端穿过外壳延伸至集水仓的内部,所述第三水管的另一端与第四水管的中部相连通,所述第三水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阀头,所述第四水管的前端安装有第二阀头,所述第四水管的末端穿过培育箱内壁延伸至培育箱内部,所述第四水管的末端与环形管相连通,所述培育箱底部的四个面角处皆安装有支脚。优选的,所述通水孔上皆安装有第一过滤网。优选的,所述集污仓底端的内壁呈倒锥形。优选的,所述排污口与封盖通过螺纹结构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集污仓的顶端与集水仓右侧的底端相连通,所述集污仓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过滤网。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左侧设置有取样水管,且取样水管的右端穿过外壳内壁延伸至集水仓的内部,所述取样水管的中部安装有第三阀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有第二过滤网,抽水泵启动后通过环形管将培育箱内部的对进行抽取,水通过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排送到集污仓的内部,当水位高于集污仓的顶端时,水通过第二过滤网进行进一步过滤,去除水中的杂质,研究人员通过取出少量的水做样本进行检测,判断该水是否能继续使用,若过滤后的水质没有问题则旋动第一阀头将集水仓中的水排回培育箱的内部,对水进行了清洁过滤,不仅起到了换水的效果,并且保留了原本水中肥料的养分,节约了种植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环形管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图中:1、培育箱;2、环形管;3、通水孔;4、外壳;5、集水仓;6、电器仓;7、集污仓;8、抽水泵;9、第一水管;10、第二水管;11、排污口;12、封盖;13、第三水管;14、第四水管;15、第一阀头;16、第二阀头;17、取样水管;18、第三阀头;19、支脚;20、第一过滤网;21、第二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水稻培育用换水设备,包括培育箱1和抽水泵8,培育箱1的内部呈环形设置有环形管2,且环形管2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通水孔3,通水孔3上皆安装有第一过滤网20,其作用为第一过滤网20对水进行初步过滤,防止砂砾进入环形管2对环形管2造成堵塞,培育箱1的前方设置有外壳4,外壳4内部的顶端开设有集水仓5,外壳4内部底端的左侧开设有电器仓6,外壳4内部底端的右侧开设有集污仓7,集污仓7的顶端与集水仓5右侧的底端相连通,集污仓7的顶端安装有第二过滤网21,其作用为当水位高于集污仓7的顶端时,水通过第二过滤网21进行进一步过滤,去除水中的杂质,进入到集水仓5当中进行储存,电器仓6的内部安装有抽水泵8,且抽水泵8的入水端与第一水管9的一端相连通,第一水管9的另一端穿过电器仓6内壁延伸至培育箱1的内部,第一水管9的另一端与环形管2相连通,抽水泵8的出水端与第二水管10的一端相连通,第二水管10的另一端穿过电器仓6内壁延伸至集污仓7的内部。外壳4底端的右侧开设有排污口11,且排污口11的顶端与集污仓7相连通,排污口11的底端套接有封盖12,集污仓7底端的内壁呈倒锥形,排污口11与封盖12通过螺纹结构固定连接,其作用为当集污仓7内部储存的杂质过多时,旋动封盖12将封盖12取下,淤泥通过集污仓7底部的倒锥形结构导流至排污口11,通过排污口11排出装置,外壳4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水管13,且第三水管13的一端穿过外壳4延伸至集水仓5的内部,第三水管13的另一端与第四水管14的中部相连通,第三水管13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阀头15,第四水管14的前端安装有第二阀头16,第四水管14的末端穿过培育箱1内壁延伸至培育箱1内部,第四水管14的末端与环形管2相连通,外壳4的左侧设置有取样水管17,且取样水管17的右端穿过外壳4内壁延伸至集水仓5的内部,取样水管17的中部安装有第三阀头18,其作用为使用人员可通过旋动第三阀头18,使取样水管17保持畅通,通过取样水管17排出集水仓5内部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培育箱1底端的四个面角处皆安装有支脚19。工作原理:研究人员人员将该装置外接电源,为抽水泵8提供电能,抽水泵8启动后通过环形管2将培育箱1内部的对进行抽取,第一过滤网20对水进行初步过滤,防止砂砾进入环形管2对环形管2造成堵塞,水通过第一水管9和第二水管10排送到集污仓7的内部,使集污仓7内部的水位逐渐上涨,当水位高于集污仓7的顶端时,水通过第二过滤网21进行进一步过滤,去除水中的杂质,进入到集水仓5当中进行储存,然后旋动第三阀头18使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培育用换水设备,包括培育箱(1)和抽水泵(8),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的内部呈环形设置有环形管(2),且环形管(2)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通水孔(3),所述培育箱(1)的前方设置有外壳(4),所述外壳(4)内部的顶端开设有集水仓(5),所述外壳(4)内部底端的左侧开设有电器仓(6),所述外壳(4)内部底端的右侧开设有集污仓(7),所述电器仓(6)的内部安装有抽水泵(8),且抽水泵(8)的入水端与第一水管(9)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管(9)的另一端穿过电器仓(6)内壁延伸至培育箱(1)的内部,所述第一水管(9)的另一端与环形管(2)相连通,所述抽水泵(8)的出水端与第二水管(1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管(10)的另一端穿过电器仓(6)内壁延伸至集污仓(7)的内部,所述外壳(4)底端的右侧开设有排污口(11),且排污口(11)的顶端与集污仓(7)相连通,所述排污口(11)的底端套接有封盖(12),所述外壳(4)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水管(13),且第三水管(13)的一端穿过外壳(4)延伸至集水仓(5)的内部,所述第三水管(13)的另一端与第四水管(14)的中部相连通,所述第三水管(13)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阀头(15),所述第四水管(14)的前端安装有第二阀头(16),所述第四水管(14)的末端穿过培育箱(1)内壁延伸至培育箱(1)内部,所述第四水管(14)的末端与环形管(2)相连通,所述培育箱(1)底部的四个面角处皆安装有支脚(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培育用换水设备,包括培育箱(1)和抽水泵(8),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箱(1)的内部呈环形设置有环形管(2),且环形管(2)的表面均匀开设有通水孔(3),所述培育箱(1)的前方设置有外壳(4),所述外壳(4)内部的顶端开设有集水仓(5),所述外壳(4)内部底端的左侧开设有电器仓(6),所述外壳(4)内部底端的右侧开设有集污仓(7),所述电器仓(6)的内部安装有抽水泵(8),且抽水泵(8)的入水端与第一水管(9)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管(9)的另一端穿过电器仓(6)内壁延伸至培育箱(1)的内部,所述第一水管(9)的另一端与环形管(2)相连通,所述抽水泵(8)的出水端与第二水管(1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管(10)的另一端穿过电器仓(6)内壁延伸至集污仓(7)的内部,所述外壳(4)底端的右侧开设有排污口(11),且排污口(11)的顶端与集污仓(7)相连通,所述排污口(11)的底端套接有封盖(12),所述外壳(4)的右侧设置有第三水管(13),且第三水管(13)的一端穿过外壳(4)延伸至集水仓(5)的内部,所述第三水管(13)的另一端与第四水管(14)的中部相连通,所述第三水管(13)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阀头(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黄玉玲高青刘梦莹田海燕朱存培蔡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丰华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