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减震效果的双排全向轮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全向轮,尤其是一种用以缓冲行进于地面时所产生的震动力的具有减震效果的双排全向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载具的车轮为单纯的轴向移动,只能直线移动和旋转,无法横向移动到任意方向。全向轮的问世,除了提供载具直线移动和旋转之外,还能够提供载具朝任意方向横向移动。装配全向轮的载具拥有移动转向灵活的优点,可进行多方向的移动,即使在狭小空间也能够无碍地行进到任何一处。因此,机器人和轮椅等载具非常适合装配全向轮。然而,已知的全向轮行进于凹凸不平的路面或高低落差的路段或辗压路面上的杂物时,容易产生震动,降低载具移动时的平稳度及乘坐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双排全向轮,透过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分别吸收复数第一滚轮组和复数第二滚轮组所产生的震动力,达到减震缓冲的效果,避免震动力进一步透过轮毂和轮轴而传递至载具,提升载具移动时的平稳度及乘坐的舒适性。为了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将提供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双排全向轮,包括一轮毂、一环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双排全向轮,其特征在于:/n一轮毂,包括一小径部、一大径部以及一挡缘,并且开设一轴孔,所述轮毂的大径部设于所述轮毂的小径部的一端,所述轮毂的挡缘设于所述轮毂的大径部的外周面远离所述轮毂的小径部的一侧,所述轮毂的轴孔贯穿所述轮毂的小径部与所述轮毂的大径部,并且用以供一轮轴穿设于其中;/n一环盖,环绕设置于所述轮毂的小径部的另一端的外周面,所述环盖的内侧面与所述轮毂的大径部的内侧面围构一容槽,并且其远离所述容槽的一侧的外周面设有一挡缘;/n一隔板,环绕设置于所述容槽中,所述隔板的一第一侧面与所述轮毂的大径部的外周面以及所述轮毂的挡缘共同围构一第一环沟,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31 TW 1072119761.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双排全向轮,其特征在于:
一轮毂,包括一小径部、一大径部以及一挡缘,并且开设一轴孔,所述轮毂的大径部设于所述轮毂的小径部的一端,所述轮毂的挡缘设于所述轮毂的大径部的外周面远离所述轮毂的小径部的一侧,所述轮毂的轴孔贯穿所述轮毂的小径部与所述轮毂的大径部,并且用以供一轮轴穿设于其中;
一环盖,环绕设置于所述轮毂的小径部的另一端的外周面,所述环盖的内侧面与所述轮毂的大径部的内侧面围构一容槽,并且其远离所述容槽的一侧的外周面设有一挡缘;
一隔板,环绕设置于所述容槽中,所述隔板的一第一侧面与所述轮毂的大径部的外周面以及所述轮毂的挡缘共同围构一第一环沟,所述隔板的一第二侧面与所述环盖的外周面以及所述环盖的挡缘共同围构一第二环沟;
一第一减震装置,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沟中,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内周面抵靠于所述轮毂的大径部的外周面,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外侧面抵靠于所述轮毂的挡缘的内侧面,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内侧面抵靠于所述隔板的第一侧面;
一第二减震装置,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环沟中,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内周面抵靠于所述环盖的外周面,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外侧面抵靠于所述环盖的挡缘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内侧面抵靠于所述隔板的第二侧面;
复数第一滚轮组,各包含一第一轮座以及一第一滚轮,所述第一轮座沿着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外周面环绕设置,所述第一轮座的内周面分别抵靠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外周面,所述第一滚轮分别可旋转地设于该等第一轮座上;及
复数第二滚轮组,各包含一第二轮座以及一第二滚轮,所述第二轮座沿着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外周面环绕设置,所述第二轮座的内周面分别抵靠于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滚轮分别可旋转地设于该等第二轮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减震效果的双排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第一侧面具有复数第一定位块,各所述第一定位块分别位于相邻的二第一轮座之间,并且其底面抵靠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外周面;其中,所述隔板的第二侧面具有复数第二定位块,各所述第二定位块分别位于相邻的二第二轮座之间,并且其底面抵靠于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减震效果的双排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呈圆环状,所述第一轮座的内周面内周面均为曲面并且曲率等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外周面的曲率,从而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外周面紧贴于所述第一轮座的内周面,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内周面紧贴于所述轮毂的大径部的外周面;其中,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呈圆环状,所述第二轮座的内周面均为曲面并且曲率等于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外周面的曲率,从而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外周面紧贴于所述第二轮座的内周面,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内周面紧贴于所述环盖的外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敦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多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