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护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519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3
一种看护机器人,其包含有:一车架组件、一背垫组件、一水平横移模块、一固定结构、一挡件结构、一移动模块、一驱动模块及一控制器;其中,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上述多个模块、多个结构及多个组件的协同运作,以达到可以减低使用者(例如,病人、行动不便者)的负担,增进使用者排便的方便性,具有无需他人协助,达到使用者自理的效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看护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与一种行动辅助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提供行动不便者使用的看护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型态的改变,高龄人口不断地增加,而在高龄化社会里,最大的问题就是老人的健康状况,老人在年龄越来越大的情形下,行动不便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或是因中风、多发性关节炎、癌症及慢性疾病等病症而不良于行,一旦长期卧床就容易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的损伤;近几年于内政部统计处公告,我国的高龄者(65岁以上)比率逐年上升,65岁以上者280万8690人占11.99%,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老化指数为85.7%,续呈逐年增加趋势。而103年8月中国台湾身心障碍人数达1,141,677人,该年调查结果以肢体障碍最多(30.1%),各年龄层的身心障碍人口占各年龄层总人口的比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升,65岁以上者则达38.2%。另外,一般行动不便的人或老年人,其大多为所谓失能(disability),失能(disability)是指个人因功能缺损,以致操作某些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受到限制,即50%以上的清醒时间活动受限于床椅上。因此对于年长者、肢体残障或因疾病而导致行动不便者而言,出门时常须使用轮椅或电动代步车作为辅助交通工具,以解决行动不便所造成的外出活动限制。因此类轮椅或电动代步车在结构设计上,仅是为了提供行动不便者可外出的代步功能,并无任何附加功能,是以,当面临需要拿取高处物品时,因其行动不便,很难在短时间内起身,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使用者更无法透过轮椅或电动代步车上执行站立的动作;另外,就目前轮椅或电动代步车在结构设计上,并无法稳固提供站立,或是无法提供使用者倾躺休息,并让脚伸直抬起,以及无法提供使用者较佳后倾舒压的休息姿势;由此可知,上述轮椅或电动代步车对于年长者、肢体残障或因疾病而导致行动不便者而言,较为不便。另外,当使用者如果临时想要上厕所时,需要找寻附近的厕所,且一般的电动轮椅或轮椅并无法使用或结合马桶,所以是相当的不便;即,若是使用者身体有残缺或行动不便时,则需第三人辅助帮忙使用者如厕,而无法轻易的自行上厕所。然而,上述所提及的老年人或行动不便的人,其大多使用轮椅作为行动的辅具,现今的轮椅或电动式的护理装置,其是为方便将患者或使用者撑起成站立的形态时,均具有撑起用户身体的结构,然而其中可支撑身体成站立姿势的轮椅,多半是由扶手支撑使用者的腋下将使用者撑起,因此,上述轮椅及电动式护理装置的用户在使用时则易产生诸多的缺失。上述所称缺失,如下:其一,增加使用者力量的负担:轮椅将使用者支撑站立后,使用者的脚部是踩踏于踏板处,且在脚部无支撑,因此使用者需将力量全靠手部的腋下加以支撑,所以使用者施力也需较大的力量者。其二,使用者的身体易下滑,若脚部的膝盖产生弯曲手部的力量无法支撑时,身体则有产生滑落的现象。其三,易产生危险,若在站立时身体产生下滑,则可能对使用者产生第二次的伤害。是以,本案专利技术人在观察到上述缺失后,而遂有本专利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看护机器人,可以减低使用者(例如,病人、行动不便者)的负担,增进使用者排便的方便性,具有无需他人协助,达到使用者自理的目的;在操作过程中妥善运用所述看护机器人的各机构,以供使用者得到最妥善、细心的照顾,遂能避免患者二度伤害及减轻医护或看护人员的辛劳。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看护机器人,其包含有:一车架组件,其包含有:一基架,其具有一开放式的容置空间,且所述基架后侧具有一插入口,所述插入口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一乘坐支撑架,其组枢接所述基架的顶侧;及一靠垫支撑架,其枢接所述乘坐支撑架;一背垫组件,其包含有一靠背件及一头部固定件,所述靠背件组设于所述靠垫支撑架,所述头部固定件组设于所述靠垫支撑架,并位于所述靠背件的上侧;一水平横移模块,其包含有:至少一横移连动结构,其组设于所述乘坐支撑架;二坐垫,其通过所述横移连动结构呈可水平移动地组设于所述乘坐支撑架;一固定结构,其组设于所述靠背件,并具有一本体;至少一吊带,其设于所述本体顶侧,并组设所述靠背件;至少二腰部固定带,其分别设于所述本体的两侧;至少二腿部缠绕带,其间隔设于所述本体的底侧;一挡件结构,其枢接于所述基架;一移动模块,其具有二全向轮及二驱动轮,所述二全向轮及所述二驱动轮枢接所述基架的两侧;一驱动模块,其包含有:多个轮体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基架,并连接所述二全向轮及所述二驱动轮;多个升降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并用以连动所述乘坐支撑架相对所述基架呈一升降的动作,并使所述乘坐支撑架与所述基架形成有一第一夹角角度;多个横移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乘坐支撑架,并连接所述横移连动结构,并用以控制所述二坐垫的水平横移;多个倾斜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靠垫支撑架的后侧及所述基架的容置空间,其中至少一倾斜致动单元用以控制所述靠垫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的倾斜,且所述靠垫支撑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夹角角度,另外至少一倾斜致动单元连接所述挡件结构;一控制器,其设于所述车架组件,并电性连接所述挡件结构及所述驱动模块。较佳地,其中所述乘坐支撑架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基架,而后端两侧具有分别一枢接部及一连接部,所述枢接部枢接所述靠垫支撑架,而所述靠垫支撑架后侧设有二倾斜致动单元,所述二倾斜致动单元的一伸缩杆连接所述连接部,且所述第二夹角角度为0度至180度之间。较佳地,其中所述横移连动结构具有至少二齿条及至少二齿轮,所述二齿条分别设于所述坐垫的底侧,所述二齿条呈同一线性设置,所述二齿轮组设于所述多个横移致动单元,且所述二齿轮啮合所述二齿条。较佳地,其中所述横移连动结构还具有多个滑移支撑件,而所述乘坐支撑架的前端及后端分别具有一横杆,所述多个滑移支撑件设于所述二坐垫的底侧,且所述多个滑移支撑件分别滑设于所述二横杆。较佳地,其中所述基架的前侧还连接有一踏板件,且所述基架内部的两侧分别有一升降致动单元及一倾斜致动单元,而所述倾斜致动单元位于所述升降致动单元的前侧,并呈间隔设置,所述升降致动单元的一伸缩杆连接所述乘坐支撑架的底侧。较佳地,其中所述挡件结构,呈ㄇ字状,并枢设于所述基架前端并邻近所述踏板件,而所述挡件结构具有二连接杆及一倚靠挡件,所述二连接杆之间组设有所述倚靠挡件,且所述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基架,所述挡件结构在靠近所述二连接杆枢接处透过一连接件连接所述多个倾斜致动单元。较佳地,其中所述头部固定件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凸设有二头靠凸部,所述等头靠凸部呈间隔设置,而所述等头靠凸部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一头部倚靠空间,所述头部固定件还包括有一头部固定带,所述头部固定带连接所述二头靠凸部。较佳地,其中还包含有二扶手件,所述二扶手件枢接所述靠垫支撑架的两侧。较佳地,其中所述控制器设于其中一扶手,其中一扶手件上设有一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具有多个杆件及一弹性夹持件,所述多个杆件相互枢接,且所述弹性夹持件组设于其中一杆件,所述弹性夹持件用以夹设一携带型电子装置。较佳地,其中还包含有一防撞感测模块,其包含有一运算处理单元及多个防撞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看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n一车架组件,其包含有:一基架,其具有一开放式的容置空间,且所述基架后侧具有一插入口,所述插入口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一乘坐支撑架,其组枢接所述基架的顶侧;及一靠垫支撑架,其枢接所述乘坐支撑架;/n一背垫组件,其包含有一靠背件及一头部固定件,所述靠背件组设于所述靠垫支撑架,所述头部固定件组设于所述靠垫支撑架,并位于所述靠背件的上侧;/n一水平横移模块,其包含有:至少一横移连动结构,其组设于所述乘坐支撑架;二坐垫,其通过所述横移连动结构呈可水平移动地组设于所述乘坐支撑架;/n一固定结构,其组设于所述靠背件,并具有一本体;至少一吊带,其设于所述本体顶侧,并组设所述靠背件;至少二腰部固定带,其分别设于所述本体的两侧;至少二腿部缠绕带,其间隔设于所述本体的底侧;/n一挡件结构,其枢接于所述基架;/n一移动模块,其具有二全向轮及二驱动轮,所述二全向轮及所述二驱动轮枢接所述基架的两侧;/n一驱动模块,其包含有:多个轮体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基架,并连接所述二全向轮及所述二驱动轮;多个升降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并用以连动所述乘坐支撑架相对所述基架呈一升降的动作,并使所述乘坐支撑架与所述基架形成有一第一夹角角度;多个横移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乘坐支撑架,并连接所述横移连动结构,并用以控制所述二坐垫的水平横移;多个倾斜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靠垫支撑架的后侧及所述基架的容置空间,其中至少一倾斜致动单元用以控制所述靠垫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的倾斜,且所述靠垫支撑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夹角角度,另外至少一倾斜致动单元连接所述挡件结构;/n一控制器,其设于所述车架组件,并电性连接所述挡件结构及所述驱动模块;/n其中,所述看护机器人的插入口对应一便器,并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模块,使所述便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基架的内周侧与所述便器相隔有一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12 TW 1081046051.一种看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车架组件,其包含有:一基架,其具有一开放式的容置空间,且所述基架后侧具有一插入口,所述插入口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一乘坐支撑架,其组枢接所述基架的顶侧;及一靠垫支撑架,其枢接所述乘坐支撑架;
一背垫组件,其包含有一靠背件及一头部固定件,所述靠背件组设于所述靠垫支撑架,所述头部固定件组设于所述靠垫支撑架,并位于所述靠背件的上侧;
一水平横移模块,其包含有:至少一横移连动结构,其组设于所述乘坐支撑架;二坐垫,其通过所述横移连动结构呈可水平移动地组设于所述乘坐支撑架;
一固定结构,其组设于所述靠背件,并具有一本体;至少一吊带,其设于所述本体顶侧,并组设所述靠背件;至少二腰部固定带,其分别设于所述本体的两侧;至少二腿部缠绕带,其间隔设于所述本体的底侧;
一挡件结构,其枢接于所述基架;
一移动模块,其具有二全向轮及二驱动轮,所述二全向轮及所述二驱动轮枢接所述基架的两侧;
一驱动模块,其包含有:多个轮体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基架,并连接所述二全向轮及所述二驱动轮;多个升降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并用以连动所述乘坐支撑架相对所述基架呈一升降的动作,并使所述乘坐支撑架与所述基架形成有一第一夹角角度;多个横移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乘坐支撑架,并连接所述横移连动结构,并用以控制所述二坐垫的水平横移;多个倾斜致动单元,其设于所述靠垫支撑架的后侧及所述基架的容置空间,其中至少一倾斜致动单元用以控制所述靠垫支撑架相对所述乘坐支撑架的倾斜,且所述靠垫支撑架与所述乘坐支撑架之间形成有一第二夹角角度,另外至少一倾斜致动单元连接所述挡件结构;
一控制器,其设于所述车架组件,并电性连接所述挡件结构及所述驱动模块;
其中,所述看护机器人的插入口对应一便器,并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模块,使所述便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基架的内周侧与所述便器相隔有一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看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支撑架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基架,而后端两侧具有分别一枢接部及一连接部,所述枢接部枢接所述靠垫支撑架,而所述靠垫支撑架后侧设有二倾斜致动单元,所述二倾斜致动单元的一伸缩杆连接所述连接部,且所述第二夹角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敦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多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