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式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455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06
站立式辅助装置,其包含有:一底座,其一侧具有一缺口,该底座的顶侧具有二支撑结构,该等支撑结构邻设于该缺口的两侧,且该等支撑结构相互对应;至少二升降组件,其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接端、一第二连接端及一升降变化结构,该第一连接端连接该支撑结构,该升降变化结构的升降变化模式是选自线性升降及圆弧升降其中之一;一座垫组件,其具有一本体及二扶手,该本体连接该等升降组件的第二连接端;至少一驱动组件,用以控制该等升降变化结构的作动;及一控制器,并用以控制该驱动组件的作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装设于马桶座,并能配合不同使用者身高及身体状况调整升降的高度,同时,更能帮助行动不便者或肢体无力的如厕者能方便起身的效用。的效用。的效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站立式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是与一种辅助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站立式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坐式马桶已深植于一般家庭的清洁卫生设备中,与一般传统蹲式马桶相比,其可避免因长时间处于蹲姿而造成腿部血液循环不流畅,导致不易站起及容易失去平衡之缺失,尤其是膝盖有病变、老人、及行动不便者(如:体型庞大、孕妇、或身体不适者),皆较不便于使用传统之蹲式马桶。
[0003]因人的年龄迈入老年阶段后,其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逐渐减退,其中的骨骼、肌肉的老化,骨质疏松等,是造成骨骼支撑力降低,肌肉牵引力衰退的主因;所以,当使用者如厕结束后需直立起身时较为不易,尤其是膝盖有病变、老人及行动不便者;如厕结束后需站立起身时较为不便,甚至可能导致使用者滑倒、跌坐或是自马桶摔落等意外发生。
[0004]因此,有些公共场所或住家为有助于行动不便者便于起身,会于坐式马桶旁的墙面上设置扶手,然而其不仅耗费成本,亦占据使用空间,重要的是,手部有病变或较为无力者也无法适用。
[0005]再者,在使用者下肢肌力不足的情况下,常常会转由上肢出力而撑起身体躯干,这对使用者的体力和上肢肌肉都是很大的负荷,而且容易因施力不当而受伤或摔倒。
[0006]另外,有业者开发出一种便于起身的支撑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于马桶本体1两侧分别设有一顶出动力装置2(例如,顶升用之液压缸),其中该顶出动力装置链接于马桶坐垫3的底侧的后缘,且该马桶坐垫的前端枢接于马桶本体,而后马桶坐垫的后端是能分离该马桶本体1;当使用者如厕完毕时,该顶出动力装置2顶起该马桶坐垫3,进而撑起如厕者。
[0007]然而,上述便于起身的支撑结构,存有以下缺点:
[0008]其一,构造及辅助使用性均不甚理想,如厕者起身动作时,由于马桶坐垫3的枢接连接点的限制,因此,顶升马桶座垫3的弧度有所限制,所以导致顶升高度较低,所以如厕者仍然需透过脚的力量,并搭配收支撑扶手,方能撑起身体,这对如厕者的体力和上肢肌肉都存有一定程度的负荷,而且当如厕者脚或手两者其中之一无力时,容易因施力不当而受伤或摔倒。
[0009]其二,因如厕者的身体高度皆不相同,因此,上述因为顶升马桶座垫3的弧度有所限制,可得知其顶升高度较低,所以无法提供不同身高的如厕者调整不同的起身施力点,从而造成使用上得到不便,甚至会导致上述所提因施力不当而受伤或摔倒的问题。
[0010]所以,本案专利技术人在观察到上述缺失后,认为习知马桶及习知便于起身上午支撑结构仍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而遂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站立式辅助装置,其是装设于马桶座,并能配合不同使用者身高及身体状况调整升降的高度,同时,更能帮助行动不便者或肢体无力
的如厕者能方便起身的目的。
[0012]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站立式辅助装置,其包含有:一底座,其一侧具有一缺口,该底座的顶侧具有二支撑结构,该等支撑结构邻设于该缺的口两侧,且该等支撑结构相互对应;至少二升降组件,其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接端、一第二连接端及一升降变化结构,该第一连接端连接该支撑结构,又,该升降变化结构的升降变化模式是选自线性升降及圆弧升降其中之一;一座垫组件,其具有一本体及二扶手,该本体中央设有一通孔,且该本体组设有二扶手,该等扶手相互对应,又,该本体连接该等升降组件的第二连接端;至少一驱动组件,其设于该底座,该驱动组件连接该等升降组件,并用以控制该等升降变化结构的作动;及一控制器,其是电性连接该驱动组件,并用以控制该驱动组件的作动。
[0013]较佳地,其中该等支撑结构具有至少二支撑杆,其中一支撑杆立设于该底座顶侧,而另一支撑杆呈倾斜设置,且该支撑杆的两端连接该底座及呈直立设置的支撑杆,而该等支撑杆与该底座形成三角状的支撑结构。
[0014]较佳地,其中更包含有至少四可调式支撑件,其分别连接该底座,该等可调式支撑件支撑该底座,并使该底座与地面相隔有一间距,又,该等可调式支撑件分别具有一连接部、一杆件及一基座,该连接部固接于该底座,而该杆件是以可调式方式连接该连接部,且该杆件的底端连接该基座。
[0015]较佳地,其中该等升降组件的第二连接端具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具有一组接部及一连接部,该等固定件的连接部呈可滑动地固定于呈倾斜设置的支撑杆上,另,该组接部是凹设有一凹槽,且该凹槽的两对应的侧壁分别对称地穿设有复数穿孔。
[0016]较佳地,其中该升降变化结构是具有复数轴承、复数齿轮、复数导轮及一齿条件,该齿条件呈弯弧设置,且该齿条件具有一圆心角角度,另,该等轴承组设于该等穿孔,该等齿轮及该等导轮分别连接该等轴承,又,每一齿轮与每一导轮之间形成有一滑动空间,而该齿条件呈可滚齿位移地组设于该滑动空间,并分别连接该等齿轮及该等导轮。
[0017]较佳地,其中该等齿轮是啮合该齿条件的一侧,而该齿条件的另一侧是凹设有至少一导槽,而该导轮对应该导槽是环绕凸设有至少一凸部,该凸部置设于该导槽中,又,该齿条件的一端设有一止挡部,另一端的为第二连接端。
[0018]较佳地,其中该驱动组件分别设于该组接部的一侧,并连接至少一齿轮。
[0019]较佳地,其中该圆心角角度为30至90度之间。
[0020]较佳地,其中该圆心角角度为50至70度之间。
[0021]较佳地,其中该升降组件的升降变化结构为螺杆升降装置,该螺杆升降装置电性连接该驱动组件。
[0022]本技术所提供的站立式辅助装置,该底座的缺口、该等支撑结构、该等升降组件及该座垫组件之间形成有一开放式的容置空间,且该开放式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至少一马桶,且该通孔对应该马桶;于使用时,本技术利用该等升降组件的圆弧升降结构,以及该等齿条件的特定圆心角角度,以供该齿条件具有预定弧长,便能轻易地将身体抬升至适当高度(如:方便站立之高度),故使用者完全不需以脚部及膝盖的力量支撑起身体的重量;因此,即便是脚部或膝盖无力的年长者,或是脚部无法出力的障碍人士,均能藉由本技术顺利起身,不仅有效提升使用者如厕的便利性,更能避免跌倒等意外事故发生,同时,更解决先前技术中无法提供不同身高的如厕者调整不同的起身施力点,从而造成使用上的不
便,甚至会导致上述所提因施力不当而受伤或摔倒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一般使用便于起身的支撑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4]图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5]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6]图4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显示该底座与该升降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5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显示该升降组件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0028]图6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显示该升降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0029]图7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显示该齿条件的示意图。
[0030]图8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显示该升降组件的使用示意图。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站立式辅助装置,其包含有:一底座,其一侧具有一缺口,该底座的顶侧具有二支撑结构,该等支撑结构邻设于该缺口的两侧,且该等支撑结构相互对应,其特征是:该站立式辅助装置系包含有:至少二升降组件,其分别具有一第一连接端、一第二连接端及一升降变化结构,该第一连接端连接该支撑结构,又,该升降变化结构的升降变化模式系是选自线性升降及圆弧升降其中之一;一座垫组件,其具有一本体及二扶手,该本体中央设有一通孔,且该本体组设有二扶手,该等扶手相互对应,又,该本体连接该等升降组件的第二连接端;至少一驱动组件,其设于该底座,该驱动组件连接该等升降组件,并用以控制该等升降变化结构的作动;及一控制器,其是电性连接该驱动组件,并用以控制该驱动组件的作动;其中,该底座的缺口、该等支撑结构、该等升降组件及该座垫组件之间形成有一开放式的容置空间,且该开放式容置空间是用以容置至少一马桶,且该通孔是对应该马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立式辅助装置,其中,该等支撑结构具有至少二支撑杆,其中一支撑杆是立设于该底座顶侧,而另一支撑杆呈倾斜设置,且该支撑杆的两端是连接该底座及呈直立设置的支撑杆,而该等支撑杆与该底座系形成三角状的支撑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立式辅助装置,其中,更包含有至少四可调式支撑件,其分别连接该底座,该等可调式支撑件支撑该底座,并使该底座与地面相隔有一间距,又,该等可调式支撑件分别具有一连接部、一杆件及一基座,该连接部是固接于该底座,而该杆件是以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敦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多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