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弯角通风管和其制造方法及通风管成形机技术

技术编号:240979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弯角通风管,其是通过卷边接头将多个板状部件的各侧端部相互接合而组装成整体形状筒状的剖面四边形的通风管,在形成为这些各板状部件的板状原材的始端部和终端部,通过沿与该板状原材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弯曲而一体地形成成为用于相互连接通风管的连接面的凸缘部,同时,一体地形成从该凸缘部的侧端向各板状原材的宽度方向延出的角形成部,在组装成所述通风管的状态下重叠相邻的板状部件的所述角形成部,形成通风管的凸缘部的角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原材形成在从该板状原材的始端或终端在长度方向偏向中央侧的部分形成沿板状原材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深度与角部的重叠余材大致相等的切口的形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用于建筑物等设备一种即空调用、吸排气用或火灾时排气用的通风管的无弯角通风管(コ一ナピ一スレス·ダクト)及其制造方法和成形机。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者之一对100多年以来采用的传统形态的用于空调用或吸排气用等的通风管进行了研究,提供为在组装时不产生噪音且大幅度提高保管和搬运效率的、并且悬吊容易且悬吊位置具有自由度的新方式的通风管和从天花板面等吊持该通风管的新的吊具。(日本国特许公开平10-47741号公报、国际公开第WO 01/84058号文件)。上述新形态的通风管及吊具由于具有上述特长日本当然不用说,在美国及欧洲为主的各国家的通风管业界也受到关注。另外,本专利技术者之一进行了如下划时代的专利技术,将四片板状部件进行卷边接合,组装成剖面四边形的通风管时,通过在通风管的始端部和终端部的各角部预先设置与上述板状部件构成一体的角形成部,从而不需要现有技术中必须的部件即弯角(コ一ナピ一ス,(コ一名金具角具))(日本国特许申请2001-355906号说明书)。但是,上述角形成部利用其它部件形成,在使该其它部件向板状部件的凸缘形成部的端部延出地配置的状态下,通过点焊设置成一体。这样,虽然可消减组装时的工序数,但是大幅度地增加了部件数量,同时增加了加工时的工序数。另一方面,接合两侧端卷边接头部构成通风管的四片板状原材(展开时的成形加工前的材料)利用等离子切断机等从辊状的金属板材切断,但由于该板状原材的始端部和终端部的两侧端部(角部)为配置弯角(角具)而形成障碍等原因,在现有的制造方法中被切掉成为废弃物。另外,改良现有的通风管成形机制造无弯角通风管的通风管成形机也进行了各种尝试,但在采用这样的构成时,未进行成形加工的位置欲脱出辊部分(辊成形加工区域)外侧的区域,则辊径增大,结果沿成形加工流程(成形加工线或成形加工工序与原材通过方向实质相同的方向)列设的各邻接的加工辊对的加工辊间的配置间隙(加工流程的加工辊配设间隙)尺寸变大。这样,当各加工辊的辊隙变大时,板状原材难于相对于欲实施成形加工的各加工对在可靠定位的状态下进行加工。具体地说,由于定位板状原材的位置少且配置间隙变大,故加工部位的位置偏离,或者成形中产生变形,不能制造出规定形状(尺寸)的板状部件。即,卷边接头部局部不均匀,不能有效利用率高地稳定制造规定形状(尺寸)的板状部件。本专利技术者试行的成形加工中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着眼于现有成为废弃物的部分,提供一种有效利用上述部分并大幅消减部件数量和加工工序数,而且组装后的形状保持性也优良,结构极为合理一种无弯角通风管。为解决上述技术课题,本第一专利技术的无弯角通风管中,其是通过卷边接头将多个板状部件的各侧端部相互接合而组装成整体形状筒状的剖面四边形状的通风管,在形成为这些各板状部件的板状原材的始端部和终端部,通过沿与该板状原材的长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弯曲,一体地形成用于相互连接通风管的成为连接面的凸缘部,同时,一体地形成从该凸缘部的侧端向各板状原材的宽度方向延出的角形成部,在组装成所述通风管的状态下重叠相邻的板状部件的所述角形成部,形成通风管的凸缘部的角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原材形成在从该板状原材的始端或终端在长度方向偏向中央侧的部分形成沿板状原材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深度与角部重叠的余材大致相等的切口的形状。根据这样构成本第一专利技术的无弯角通风管,通过本第二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可成形加工出沿长度方向在上述切口靠中央的部位形成卷边接头部并且在上述切口的始端例或终端侧的部位的两端形成角部其间一体形成凸缘部的板状部件。另外,可利用本第三或本第四的卷边成形机机械地成形加工板状部件。因此,通过将这些板状部件两侧端的卷边接头部与其它板状部件的卷边接头部连接,即将四片板状部件两端的卷边接头部别连接(卷边接合),从而组装出剖面是四边形的通风管,同时,在通风管的始端部或终端部以延出的状态形成成为通风管之间的连接部的“凸缘部”、以及其两侧端侧(通风管的角部)通过与邻接的板状部件的角部在板厚方向重叠来形成通风管的角部分的角形成部。因此,在组装通风管时,如现有技术,不需要另外准备弯角来接合邻接的板状部件的角部,并且不需要通过点焊等将别体部件的弯角安装在各板状部件上从凸缘部延出等的安装加工。结果不需要另外制造弯角存库,另外也不需要予先在板状部件上安装弯角,形成极其合理的具有角部的剖面矩形的通风管。而且,有效利用本来现有技术中板材下料时废弃的板状原材的始端部或终端部的两侧端部形成角形成部(角部),故从金属板材上进行板材下料的有效利用率也提高。而且,由于在组装时角部与板状部件一体形成,故不需要安装弯角的劳力和时间,即使是非熟练者,也可以迅速且容易地组装通风管。另外,在上述无弯角通风管中,在上述板状原材的形状中最好是,上述切口靠中央的部位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实际上是通风管的壁面形成部的尺寸与两例的卷边形成部的尺寸相加的尺寸,上述切口靠始端侧或终端侧的部位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实际上是用于形成上述凸缘部的凸缘形成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上述角形成部延出的尺寸相加的尺寸。另外,在在上述无弯角通风管中,上述角形成部延出的尺寸实质上和组装成通风管时相邻板状部件的凸缘部的连接面宽度相等,此时,角部之间最好是恰好重合。在上述无弯角通风管中,在上述板状原材的角形成部的在组装成通风管的状态下与相邻的其它板状部件的角部重叠的部位形成在上述组装后的状态下相互重合的固定用的孔,则该固定用的孔成为欲接合的板状部件间组装时的基准。容易准确地组装为规定形态。在上述无弯角通风管中,在上述固定用的孔上设置一体地卡合片可弯曲自如,此时,通过在组装后的状态下将该卡合片以插通对方侧固定用的孔的状态弯曲,从而相互固定各邻接的板状部件,换言之,在可固定组装成通风管以后的状态这一点上优良。在上述无弯角通风管中,在从上述切口在长度方向偏向中央侧的部分形成第二切口,此时,在利用成形加工机从凸缘形成部加工凸缘部时,在第二切口和上述切口(非第二切口的“切口”)之间的部分作为夹持在加工机的辊间的部分发挥作用,可容易地加工凸缘部。本第二专利技术的无弯角通风管的制造方法是上述第一专利技术的无弯角通风管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a)~(d)一连串的工序,(a)、进行临时加工,将板状原材的上述角形成部向与位于上述切口的靠中央的部位的卷边形成部的弯曲加工侧相反的一侧弯曲规定角度;(b)、在该状态下使用卷边成形机在所述卷边形成部别形成卷边接头部;(c)、在卷边接头部的成形完成后,上述角形成部的上述临时加工后的部分返回临时加工前的状态;(d)、通过使用成形机成形加工板状原材的长度方向的始端部或终端部,形成通风管的凸缘部和从其向两侧延出的角形成部。根据上述一连串的工序构成的本通风管的制造方法成形加工板状部件,沿长度方向利用上述切口靠中央的部位形成卷边接头部,通过上述切口靠始端侧或终端侧的部位一体形成凸缘部和其两端侧的角部。本第三专利技术的卷边形成机(通风管成形机)中,使在通风管的壁面形成部(以后形成为通风管的四个壁面之中的一个面的部分)的两侧端部具有角形成部的形态的板状原材依次通过沿成形加工流程列设的多个加工辊对的加工辊之间,该角形成部在通风管组装时形成为该通风管的角部,并且从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年雄丸川充吉本良正饭胜三原孝志
申请(专利权)人:空气体系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