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977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热交换单元、室外单元及室内单元;热交换单元内具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使得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分别在第一、第二流路流动的同时进行热交换;室外单元可拆卸的设置在热交换单元的一侧,其内部设置有第一送风风扇并形成有吸入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吸入孔及排出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排出孔;室内单元可拆卸的设置在热交换单元的另一侧,其内部设置有第二送风风扇并形成有排出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排出孔及吸入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入孔。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由可拆卸和组装的热交换单元、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构成,故便于运输、组装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封闭空间的空气因为生命体的呼吸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使生命体的呼吸感到很不舒服,所以在办公室或车辆等人多的狭窄空间,经常要使用换气装置把室内污染的空气换成室外新鲜的空气。这种换气装置具有把室内空气及室外空气强制吹送的送风机,通过送风机把污染的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同时又把新鲜的室外空气吸入到室内。但是在室内制冷与换气同时进行的时候,随着把制冷的室内空气排出的同时吸入室外的热空气,因室外空气的温度比制冷温度要高,故而导致制冷效率降低。而当在室内制热与换气同时进行的时候,随着把制热的室内空气排出的同时吸入室外的冷空气,因室外空气的温度比制热温度要低,故而导致制热效率降低。上述换气装置还设置有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产生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具体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登录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11-287492号的现有换气装置,在长方形的外壳(2)的一侧面形成吸入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吸入孔(4a)及排出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排出孔(6b);外壳(2)的另一侧面形成排出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排出孔(4b)及吸入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入孔(6a);外壳(2)的中央设置有热交换器(8),所述热交换器(8)内形成有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流动的流路;外壳(2)的两侧边角部分分别设置有吸气风扇(10)与排气风扇(20),并且所述吸气风扇(10)与排气风扇(20)分别位于室外空气排出孔(4b)及室内空气排出孔(6b)内侧。此外,外壳(2)内部还设置有风道。上述风道把从室外空气吸入孔(4a)吸入的室外空气向热交换器(8)方向引导,然后通过室外空气排出孔(6b)排出,风道又把从室内空气吸入孔(6a)吸入的室内空气向热交换器(8)引导后,通过室内空气排出孔(6b)排出。热交换器(8)通过形成在外壳(2)中央一面的检查口(2a)可自由的拆卸。此外又如图2及图3所示,登录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平09-137984号的现有的换气装置,在长方形的外壳(32)的一侧面形成吸入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吸入孔(34a)及排出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排出孔(36b);外壳(32)的另一侧面形成排出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排出孔(34b)及吸入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入孔(36a);外壳(32)的中央设置有热交换器(38),所述热交换器(38)内形成有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流动的流路;外壳(32)的两侧中央分别设置有吸入室外空气的吸气风扇(40)与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风扇(45)。此外,外壳(32)内部还设置有形成空气通道的空间阻隔部(37a,37b)与风道(39a,39b)。上述空间阻隔部(37a,37b)把从室外空气吸入孔(34a)吸入的室外空气引导至热交换器(38)或把从室内空气吸入孔(36a)吸入的室内空气引导至热交换器(38);上述风道(39a,39b)把通过热交换器(38)的室外空气排出至室外空气排出孔(34b)或把通过热交换器(38)的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内空气排出孔(36b)。上述热交换器(38)通过形成在外壳(32)中央一侧的检查口(32a)可拆卸的设置在外壳(32)内。并且使得热交换器(38)的边角部分可滑动的插入设置在分别形成在空间阻隔部(37a,37b)两端及外壳(32)内侧的上、下面的轨道(35,rail)上。但是现有技术的换气装置,因为在外壳内部设置热交换器及吸气风扇与排气风扇等多种部件,所以不仅产品的重量大、体积也大,使得操作者很难搬运产品并设置在墙壁或天井上。此外在现有换气装置中,设置热交换器的外壳内部,一起设置有吸气风扇、排气风扇及其驱动电机。所以要检查内部构件吸气风扇、排气风扇及电机时需要拆解整个外壳,使得内部构件的检查及维修工作变得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换气装置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便于搬运、设置和检修的换气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热交换单元、室外单元及室内单元;所述热交换单元内具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使得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分别在第一、第二流路流动的同时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外单元可拆卸的设置在热交换单元的一侧,其内部设置有第一送风风扇并形成有吸入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吸入孔及排出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排出孔;所述室内单元可拆卸的设置在热交换单元的另一侧,其内部设置有第二送风风扇并形成有排出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排出孔及吸入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入孔。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室外单元形成有室外空气流路导向器,所述室外空气流路导向器把通过室外空气吸入孔流入的室外空气向热交换器的第一流路引导。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所述室内单元形成有室内空气流路导向器,所述室内空气流路导向器把通过室内空气吸入孔流入的室内空气向热交换器的第二流路引导。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第一送风风扇为设置在室内空气排出孔内侧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风扇。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第二送风风扇为设置在室外空气排出孔内侧吸入室外空气的吸气风扇。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室外空气吸入孔在室外单元的一面偏向一侧形成,上述室外空气排出孔在室内单元的一面中央形成。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室内空气吸入孔在室内单元的一面偏向另一侧形成,所述室内空气排出孔在室外单元的一面中央形成。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对应上述室外空气吸入孔的室外单元的一侧上下面形成导轨,所述热交换器的一侧上下面形成与导轨相对应的导向槽。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室外单元或热交换单元中,其中一个外壳设置在另一个外壳的外侧。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对应上述室内空气吸入孔的室内单元的一侧上下面形成导轨,所述热交换器的另一侧上下面形成与导轨相对应的导向槽。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室内单元或热交换单元中,其中一个外壳设置在另一个外壳的外侧。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室外单元与室内单元的一侧面分别形成密封导向槽,所述热交换器的两侧末端形成与密封导向槽相对应的密封导向槽。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密封导向槽分别形成在室外空气流路导向器与室内空气流路导向器末端。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形成在室外空气流路导向器的密封导向槽与形成在热交换器一侧端的密封导轨的组装方向与室外单元与热交换单元的滑动组装方向相同。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形成在室内空气流路导向器的密封导向槽与形成在热交换器另一侧端的密封导轨的组装方向与室内单元与热交换单元的滑动组装方向相同。前述的换气装置,其中形成在室外空气流路导向器的密封导向槽与形成在热交换器一侧端的密封导轨的组装方向与形成在室内空气流路导向器的密封导向槽与形成在热交换器另一侧端的密封导轨的组装方向相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现有的换气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换气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现有的换气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图6中沿着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6中沿着B-B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4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换气装置由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交叉流动而发生热交换作用的热交换单元(60)、可拆卸的设置在热交换单元(60)一侧的吸入室外空气的同时排出室内空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热交换单元、室外单元及室内单元;所述热交换单元内具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使得室外空气与室内空气分别在第一、第二流路流动的同时进行热交换;所述室外单元可拆卸的设置在热交换单元的一侧,其内部设置有第 一送风风扇并形成有吸入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吸入孔及排出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排出孔;所述室内单元可拆卸的设置在热交换单元的另一侧,其内部设置有第二送风风扇并形成有排出室外空气的室外空气排出孔及吸入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吸入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民哲沈秀延李成焕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