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窑专用匣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3521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道窑专用匣钵,该匣钵包括侧壁、钵底、角部筋条以及侧部筋条。所述钵底为矩形板状结构,侧壁设置钵底的四周且与钵底共同构成上部为敞口式的方体型钵体结构。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侧部筋条,所述相邻两个侧壁相互连接的转角处设置有角部筋条,任意相邻的两个筋条和侧壁共同构成凹型筋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热效果好,大大提高了窑烧产品的品质,还能避免匣钵在辊道窑中运行时发生错位现象,确保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本方案还将所有转角处均采用圆弧设计,并在匣钵四角和底板处采用了加厚设计,提高了匣钵的强度,减少了吨产品匣钵的损耗量。

A special saggar for roller kil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道窑专用匣钵
本技术涉及电池材料辊道窑烧制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辊道窑专用匣钵,属于匣钵器具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电池材料辊道窑绝大部分都是采用320×320×80的标准匣钵,随着人工成本的逐步增加,现在大多都采用自动线装、卸钵生产线,因一条自动线自动装、卸钵的数量有限(每小时装、卸钵约为100钵左右),所以一台40米长的标准窑炉必须配置一条自动线。其占地面积大,投资高。现有匣钵在辊道窑中运行时,由于相邻匣钵贴合紧密,匣钵间热空气难于通过,匣钵中物料受热不均匀,从而影响产品品质。当改为自动线装、卸钵后,每吨产品匣钵损耗率高,增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道窑专用匣钵,本方案通过在匣钵上增加了筋条设计,并且设置匣钵四个边角位置的筋条宽度大于所有凹型筋槽的宽度。这样既使得相邻匣钵间有较大空隙,炉膛内的热量可以通过空隙均匀地加热钵内物料,大大提高了窑烧产品的品质,又不会因为筋条的存在使得匣钵在辊道窑中运行时错位,确保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同时本方案还将所有转角处均采用圆弧设计,并在受自动线夹具力的四角和底板处采用了加厚设计,大大提高了匣钵的强度,减少了吨产品匣钵的损耗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辊道窑专用匣钵,该匣钵包括侧壁、钵底、角部筋条以及侧部筋条。所述钵底为矩形板状结构,侧壁设置在钵底的四周且与钵底共同构成上部为敞口式的方体型钵体结构。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侧部筋条,所述相邻两个侧壁相互连接的转角处设置有角部筋条,任意相邻的两个筋条和侧壁共同构成凹型筋槽。作为优选,所述角部筋条为两块板状凸起组成的L型结构,该L型角部筋条的折角对应相邻两个侧壁所构成的棱角,且角部筋条的上端与侧壁的上缘齐平,其下端与钵底的底面齐平并延伸包覆有一部分底面面部。作为优选,两块构成L型角部筋条的板状凸起中任意一块板状凸起的宽度大于筋槽的宽度。作为优选,该匣钵包括多个侧部筋条,多个所述侧部筋条呈纵向和/或横向设置在侧壁上。多个所述侧部筋条呈纵向设置时,多个侧壁筋条的两端与侧壁的上、下边缘齐平。多个所述侧部筋条呈横向设置时,多个侧壁筋条的两端与角部筋条的边缘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侧部筋条设计为槽条状,侧部筋条与侧壁之间具有槽孔。作为优选,所述角部筋条为槽板状设计,角部筋条与侧壁之间具有槽孔。作为优选,所述槽孔在平行于侧壁的方向上贯穿整个侧部筋条和/或贯穿整个角部筋条。作为优选,所述侧壁的上端中部设置有下凹的凹槽。作为优选,凹槽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槽口,凹槽的侧边与底边所成的夹角为10-80°,优选为20-60°,更优选为30-50°。作为优选,所述匣钵的所有转角处均为圆弧型设计。作为优选,所述侧部筋条和/或角部筋条上设有通气孔。作为优选,通气孔与槽孔连通。作为优选,所述侧部筋条的宽度为10-40mm,优选为15-30mm,更优选为20-25mm;凸起高度为1-10mm,优选为2-8mm,更优选为3-5mm。作为优选,所述角部筋条的宽度为80-110mm,优选为85-100mm,更优选为90-95mm;凸起高度为1-10mm,优选为2-8mm,更优选为3-5mm。作为优选,所述匣钵的长宽高为(350-600)mm×(350-600)mm×(100-180)mm,优选为(400-500)mm×(400-500)mm×(110-150)mm,更优选为(420-450)mm×(420-450)mm×(120-140)mm。在本技术中,单个匣钵的容量更大(相对于现有的匣钵容量增大了约2-3倍),使得窑炉自动线的配置由一台窑炉配一条变为两台窑炉配一条。按年产一万吨电池材料计,8台窑炉可省4条自动线,节省自动线投资800万以上,并能减少厂房面积。在本技术中,在侧壁以及侧壁和和侧壁的转角(侧壁与侧壁连接所形成的转角)处均设置有多个具有一定凸起高度的侧部筋条和角部筋条,所述侧壁筋条可以纵向或者横向的在侧壁均匀设置多组,侧部筋条呈纵向设置时,多个侧壁筋条的两端与侧壁的上下边缘齐平;而多个侧部筋条呈横向设置时,多个侧壁筋条的两端接近角部筋条的边缘。同时在侧壁的转角处设置角部筋条,角部筋条整体呈L型(可以看做是两个板状筋条棱边相连接组合而成,在本技术中优选为一体成型)凸起筋条,整个L型角部筋条包覆在侧壁转角的外部,角部筋条上缘与侧壁上缘齐平,角部筋条下缘与钵底下缘齐平;而且角部筋条包覆在匣钵任意一个侧壁上的部分的宽度大于筋槽(任意两个相邻的筋条与匣钵侧壁所形成的凹槽)的宽度,防止相邻两个匣钵运行时其中一个匣钵的角部筋条陷入另一个匣钵的筋槽内而发生错位;这样既使得相邻匣钵间有较大空隙(筋槽),炉膛内的热量可以通过空隙(筋槽)均匀地加热钵内物料,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又不会因为筋条的存在使得匣钵在辊道窑中运行时错位,确保整个系统的平稳运行。在本技术中,进一步设计侧部筋条设计为槽条状,侧部筋条与侧壁之间具有槽孔。角部筋条为槽板状设计,角部筋条与侧壁之间也具有槽孔。槽孔在平行于侧壁的方向上贯穿整个侧部筋条和/或贯穿整个角部筋条(槽孔为纵行和/或横向贯穿筋条)。其目的是提高相邻匣钵间的空隙,炉膛内的热量不仅可以通过筋槽均匀地加热钵内物料,而且还可以通过槽孔均匀地加热钵体内物料,更进一步地提高了窑烧产品品质。在本技术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热量传递效率,在侧壁筋条和角部筋条上设置有通气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的个数可相应调整变化),所述通气孔的开孔方向垂直于匣钵的侧壁,因此辊道窑焙烧的热量对匣钵内的物料进行热处理时,既可以通过槽孔从开孔方向平行于匣钵侧壁的槽孔中流通传递,又可以通过透气孔从开孔方向垂直于匣钵侧壁的通气孔中流通传递,进一步的还能从侧壁上部设置的凹槽中流动传递,进而最大效率的对匣钵内的物料进行均匀的热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和效果,提高产品品质。在本技术中,角部筋条板上端与侧壁的上缘齐平,其下端与钵底的底面齐平并延伸包覆有一部分底面面部。其不仅仅包覆在侧壁上,而且还包覆有一部分匣钵钵底的底面,这样等效于在受自动线夹具力的匣钵的四角和底板处采用了加厚设计,同时在本方案中,所述匣钵的所有转角(侧壁、筋条板、钵底的棱边或它们中任意二者之间连接处的转角或本身具有的转角,包括转角的内侧角和外侧角)处均为圆弧型设计,大大提高了匣钵的强度,减少了吨产品匣钵的损耗量。在本技术中,侧壁的上端中部设置有下凹的凹槽。在实际生产时往往匣钵上下重叠有多层,而当匣钵为重叠放置多层时,由于有所有侧壁均设置有凹槽,热量能够从凹槽中进入对匣钵内的物料进行加热,物料加热后的水汽也从凹槽中流出,提高物料的热处理效果,同时由于钵底采用了加厚设计(角部筋条板包覆有部分钵底四角的底面面部),因此能进一步增大上下匣钵之间的空隙,有助于热量的传递和物料蒸发的水汽的散出,进而保证匣钵内物料的热处理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道窑专用匣钵,该匣钵包括侧壁(1)、钵底(2)、角部筋条(3)以及侧部筋条(4);其特征在于:所述钵底(2)为矩形板状结构,侧壁(1)设置钵底(2)的四周且与钵底(2)共同构成上部为敞口式的方体型钵体结构;所述侧壁(1)上设置有侧部筋条(4),相邻两个所述侧壁(1)相互连接的转角处设置有角部筋条(3),任意相邻的两个筋条和侧壁(1)共同构成凹型筋槽(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窑专用匣钵,该匣钵包括侧壁(1)、钵底(2)、角部筋条(3)以及侧部筋条(4);其特征在于:所述钵底(2)为矩形板状结构,侧壁(1)设置钵底(2)的四周且与钵底(2)共同构成上部为敞口式的方体型钵体结构;所述侧壁(1)上设置有侧部筋条(4),相邻两个所述侧壁(1)相互连接的转角处设置有角部筋条(3),任意相邻的两个筋条和侧壁(1)共同构成凹型筋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匣钵,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部筋条(3)为两块板状凸起组成的L型结构,该L型角部筋条(3)的折角对应相邻两个所述侧壁(1)所构成的棱角,且角部筋条(3)的上端与侧壁(1)的上缘齐平,其下端与钵底(2)的底面齐平并延伸包覆有一部分底面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匣钵,其特征在于:两块构成L型角部筋条(3)的板状凸起中任意一块板状凸起的宽度大于筋槽(6)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匣钵,其特征在于:该匣钵包括多个所述侧部筋条(4),多个所述侧部筋条(4)呈纵向和/或横向设置在侧壁(1)上;纵向设置时,多个所述侧部筋条(4)的两端与侧壁(1)的上、下边缘齐平;横向设置时,多个所述侧部筋条(4)的两端与角部筋条(3)的边缘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匣钵,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筋条(4)设计为槽条状,侧部筋条(4)与侧壁(1)之间具有槽孔(7);所述角部筋条(3)设计为槽板状,角部筋条(3)与侧壁(1)之间具有槽孔(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匣钵,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7)在平行于侧壁(1)的方向上贯穿整个侧部筋条(4)和/或贯穿整个角部筋条(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匣钵,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的上端中部设置有下凹的凹槽(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新乔马伟楼马开熠李新赞尹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