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式烘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308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式烘房,其包括烘干室、布置于所述烘干室内的烘车组,所述烘干室内设置有热源和循环风机、连通于所述热源且布置于所述烘车组的上方的热风管、布置于所述热源和所述烘车组之间的竖板、布置于所述热风管和所述烘车组之间的横板,所述竖板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所述横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竖板、另一端与所述烘干室的内壁之间形成循环风口,所述循环风机布置于所述循环风口的上方、且出风口朝向所述热风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横板和竖板强制分区,并辅以循环风机的强制通风作用,从而促进热空气在烘干室内呈回字形循环流动,并增强了传质与传热,节约了能源。

A tunnel drying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式烘房
本技术涉及烘房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式烘房。
技术介绍
烘房又称烘干固化房针对大型电气、电机、涂料、化学用品、外表进行固化、食品及各类产品的水分烘干先进的热风循环系统使工作室温度分布均匀。现有的药材一般都通过烘房进行干燥。授权公告号为CN20503772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烘房,包括房体,所述房体被横向设置的隔板分隔成加热室和烘干室,所述隔板上设有通气孔,所述加热室设有电加热管,在加热室外设有与加热室连通的进风管,在烘干室外设有与烘干室连通的排风管,在所述进风管或排风管上设有循环风机,进风管通过除湿器与排风管连通,所述除湿器内填充有分子筛干燥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烘房在烘干过程中,通过设置循环风机,促使湿热空气在通气孔两侧流动;但是,由于同体积下热空气重量小于冷空气重量,进而导致大部分的热空气的流动范围在加热室和烘干室的上半部分,热空气不能完全地在烘房内循环流动,导致部分药材干燥不均匀,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有利于促进烘房内部的热空循环流动的隧道式烘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隧道式烘房,包括烘干室、布置于所述烘干室内的烘车组,所述烘干室内设置有热源和循环风机、连通于所述热源且布置于所述烘车组的上方的热风管、布置于所述热源和所述烘车组之间的竖板、布置于所述热风管和所述烘车组之间的横板,所述竖板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所述横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竖板、另一端与所述烘干室的内壁之间形成循环风口,所述循环风机布置于所述循环风口的上方、且出风口朝向所述热风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板和竖板将烘干室分为加热区域和烘干区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热源将热风输入至热风管内,热量通过热风管的管壁连续传递至加热区域的空气内,由于循环风机的强制通风作用,迫使热空气朝向远离循环风机的方向运动;然后热空气经过通风口进入烘干区域、烘干烘车组上的物料,然后热空气又在自身浮力和循环风机的离心力作用下朝向循环风口运动,以此完成一阶段的热空气的循环;在此过程中,通过横板和竖板强制分区,并辅以循环风机的强制通风作用,从而促进热空气在烘干室内呈回字形循环流动,并增强了传质与传热,节约了能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干室内倾斜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用于将所述横板下侧的热风导向至所述循环风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向板的导向作用,进一步促使横板下侧的热风朝向循环风口运动,有利于促进烘房内部的热空循环流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顺次布置的除尘机和引风机,所述热风管远离所述热源的一端经过若干次弯折延伸后穿出至所述烘干室的外部、连通于所述除尘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热风管设置为蛇形,有利于提高热风管的管壁和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增强了传质与传热,节约了能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干室的侧壁设置有排湿风扇,所述排湿风扇布置于所述横板和所述烘车组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烘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水蒸汽,通过设置排湿风扇排出水蒸汽,有利于促进烘车组上的物料干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干室内设置有温控仪,所述温控仪和所述排湿风扇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烘房内的温度由温控仪控制,其具有控温、恒温、温度数显等功能,到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再打开排湿风扇排同烘房内的湿气,进而保证物料干燥质量的一致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干室的侧壁设置有进料门和出料门,所述烘干室的底壁设置有供所述烘车组滑动的进料滑轨、出料滑轨、以及布置于所述进料滑轨和出料滑轨之间的烘料滑轨,所述进料滑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料门,所述出料滑轨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料门,所述烘料滑轨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进料滑轨的长度方向和所述出料滑轨的长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进料滑轨、出料滑轨和烘料滑轨形成U型轨道,烘车组经过进料门、U型轨道和出料门进出烘干室,以此实现循环进出料,操作简易快捷。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横板和竖板强制分区,并辅以循环风机的强制通风作用,从而促进热空气在烘干室内呈回字形循环流动,并增强了传质与传热,节约了能源;2.烘房内的温度由温控仪控制,其具有控温、恒温、温度数显等功能,到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再打开排湿风扇排同烘房内的湿气,进而保证物料干燥质量的一致性;3.烘车组经过进料门、U型轨道和出料门进出烘干室,以此实现循环进出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烘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烘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烘干室、进料门、出料门、进料滑轨、出料滑轨和烘料滑轨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烘干室;2、烘车组;3、热源;4、热风管;5、循环机构;51、循环风机;52、竖板;53、横板;54、通风口;55、循环风口;56、导风板;6、除尘机;7、引风机;8、排湿风扇;81、温控仪;9、进料门;10、出料门;11、进料滑轨;12、出料滑轨;13、烘料滑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隧道式烘房,包括烘干室1、布置于烘干室1内的烘车组2和热源3、连通于热源3且布置于烘车组2的上方的热风管4、以及用于促进热风管4周向的热风沿回字形朝向并远离烘车组2运动的循环机构5。烘房还包括顺次布置的除尘机6和引风机7,热风管4远离热源3的一端经过多次弯折延伸后穿出至烘干室1的外部、连通于除尘机6。参照图2,循环机构5包括设置于烘干室1内的循环风机51、布置于热源3和烘车组2之间的竖板52、以及布置于热风管4和烘车组2之间的横板53。竖板52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54,横板53的左端连接于竖板52、右端与烘干室1的内壁之间形成循环风口55,循环风机51布置于循环风口55的上方、且出风口朝向热风管4。为促进热空气循环流动,烘干室1内倾斜设置有导风板56,导风板56用于将横板53下侧的热风导向至循环风口55。通过横板53和竖板52强制分区,并辅以循环风机51的强制通风作用,从而促进热空气在烘干室1内呈回字形循环流动。同时将热风管4设置为蛇形,有利于提高热风管4的管壁和空气之间的换热面积,增强了传质与传热。烘干室1的侧壁设置有排湿风扇8,排湿风扇8布置于横板53和烘车组2之间。烘干室1内设置有温控仪81,温控仪81和排湿风扇8电连接。烘房内的温度由温控仪81控制,其具有控温、恒温、温度数显等功能,到温度达到设定值后再打开排湿风扇8排空烘干室1内的湿气,然后排湿风扇8排出水蒸汽,进而保证物料干燥质量的一致性。参照图3,烘干室1的侧壁并排设置有进料门9和出料门10,由于靠近热源3一侧的物料容易烘干,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式烘房,包括烘干室(1)、布置于所述烘干室(1)内的烘车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1)内设置有热源(3)和循环风机(51)、连通于所述热源(3)且布置于所述烘车组(2)的上方的热风管(4)、布置于所述热源(3)和所述烘车组(2)之间的竖板(52)、布置于所述热风管(4)和所述烘车组(2)之间的横板(53),所述竖板(52)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54),所述横板(5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竖板(52)、另一端与所述烘干室(1)的内壁之间形成循环风口(55),所述循环风机(51)布置于所述循环风口(55)的上方、且出风口朝向所述热风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式烘房,包括烘干室(1)、布置于所述烘干室(1)内的烘车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1)内设置有热源(3)和循环风机(51)、连通于所述热源(3)且布置于所述烘车组(2)的上方的热风管(4)、布置于所述热源(3)和所述烘车组(2)之间的竖板(52)、布置于所述热风管(4)和所述烘车组(2)之间的横板(53),所述竖板(52)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口(54),所述横板(5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竖板(52)、另一端与所述烘干室(1)的内壁之间形成循环风口(55),所述循环风机(51)布置于所述循环风口(55)的上方、且出风口朝向所述热风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式烘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1)内倾斜设置有导风板(56),所述导风板(56)用于将所述横板(53)下侧的热风导向至所述循环风口(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式烘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顺次布置的除尘机(6)和引风机(7),所述热风管(4)远离所述热源(3)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根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博大制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