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头尾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078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去头尾机,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两个成品输送机、布置于两个成品输送机之间的头尾输送机、以及工作台,所述成品输送机和头尾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一组布置于头尾输送机正上方的头尾下料孔、两组分别布置于两个成品输送机正上方的成品下料孔,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两个布置于所述头尾下料孔边沿并用于切药的切药组件,两个切药组件分别靠近两组成品下料孔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对切药组件增加切药工位,并辅以成品输送机和头尾输送机分别输送成品和头尾部,直接消除原先人工转移药材至下一工段的影响,达到了提高切药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头尾机
本技术涉及制药机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去头尾机。
技术介绍
药材在炮制、调配或制剂之前,需要选取规定的要用不分,取出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符合用药要求,这一过程为药材的净制。非药用部分的去除是为了提高药物的纯净度、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利于药物的进一步加工、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其中,去头尾一般用于动物药的非药用部分去除,主要是去除药材中的有毒部分和药用部分。目前,药材一般采用去头尾机进行去头尾处理。现有的去头尾机一般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切药组件。净制时,工人使用切药组件依次切除药材的头部和尾部,然后将净制后的成品放入成品料框,将切除的头尾部放入头尾料框。同时,料框堆满后,工人有需要暂停净制工作,将成品料框转移至下一加工工段,并将头尾料框转移至回收处理工段。在此过程中,需要人工频繁转移药材和料框,因而工人的劳动负荷较大,难以保持惯性的工作状态,进而会影响切药效率,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去头尾机,其解决了现有去头尾机需要人工频繁转移药材和料框的问题,具有提高切药效率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去头尾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两个成品输送机、布置于两个成品输送机之间的头尾输送机、以及工作台,所述成品输送机和头尾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一组布置于头尾输送机正上方的头尾下料孔、两组分别布置于两个成品输送机正上方的成品下料孔,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两个布置于所述头尾下料孔边沿并用于切药的切药组件,两个切药组件分别靠近两组成品下料孔布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净制前,可预先将药材堆积于工作台的台面上,净制时,工人一手拿取药材并使用切药组件依次切除药材的头部和尾部,另一手将净制后的成品推入成品下料孔内,此时,切除的头尾部直接通过头尾下料孔下落至头尾输送机上、并通过头尾输送机输送向回收处理工段,净制后的成品则通过成品输送机直接输送至下一加工工段;同时,由于每个头尾下料孔上布置了一对切药组件,这就使得在一个工作台上形成了多对切药工位,在兼顾切药效率的同时,有利于减少设备所占的空间;在此过程中,通过设置多对切药组件增加切药工位,并辅以成品输送机和头尾输送机分别输送成品和头尾部,直接消除原先人工转移药材至下一工段的影响,达到了提高切药效率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药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头尾下料孔侧壁的抵接条、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气缸支架、设置于所述气缸支架上的切药气缸和立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立轨上的切药刀具,所述切药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并固定于所述切药刀具上,以驱使所述切药刀具的刀刃朝向或远离所述抵接条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净制时,药材的待切除部位放置于抵接条上,然后通过切药气缸驱使切药刀具下移,完成切药操作;在此过程中,通过抵接条提供给药材以支撑,使得药材的切割面趋于平整,有利于提高药材的净制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药刀具包括设置于所述切药气缸的活塞杆上且滑动连接于立轨上的滑板、设置于所述滑板表面的切药刀片、以及多个螺纹连接于所述滑板上的锁紧螺栓,所述切药刀片上开设有多个条形槽,所述锁紧螺栓滑动穿设于所述条形槽内、并抵触于所述切药刀片的外侧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松并取下螺栓,可方便地取下切药刀片,以将其进行磨刀或更换;安装时,将各个条形槽对准滑板,然后将锁紧螺栓旋转固定于滑板上,并使锁紧螺栓抵触于所述切药刀片的外侧表面;通过将切药刀片可滑动锁定并可拆卸地安装于滑条上,适用于切药刀片磨刀后的再安装定位、以及切药刀片拆装更换,有利于延长去头尾机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头尾下料孔位于两个切药组件之间的边沿设置有向上凸出的挡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挡条与两个切药组件形成合围的方形空间,限制切除后的头尾部脱离头尾下料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头尾下料孔靠近切药组件的侧壁设置有头尾导向面,所述头尾导向面用于将切药组件切除的头尾部分导向至所述头尾输送机的输送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头尾导向面的导向作用,将切药组件切除的头尾部分导向至头尾输送机的输送面上,避免头尾部堆积于头尾下料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成品下料孔的相邻两边沿上设置有L型的立板,所述立板的开口朝向所述工作台的外侧和对应的切药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可通过立板的开口处将成品推向立板,且立板的两侧开口分别适用于工人手部和手臂的移动,符合人体设计,然后通过立板限制成品脱离成品下料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成品下料孔的侧壁设置有成品导向面,所述成品导向面用于将成品导向至所述成品输送机的输送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成品导向面的导向作用,将成品导向至成品输送机的输送面上,避免成品部堆积于成品下料孔内。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设置多对切药组件增加切药工位,并辅以成品输送机和头尾输送机分别输送成品和头尾部,直接消除原先人工转移药材至下一工段的影响,达到了提高切药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去头尾机在前视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去头尾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切药单元和工作台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机架;2、成品输送机;3、头尾输送机;4、工作台;5、切药单元;6、头尾下料孔;61、挡条;62、头尾导向面;7、成品下料孔;71、立板;72、成品导向面;8、切药组件;81、抵接条;82、气缸支架;83、切药气缸;84、立轨;85、切药刀具;851、滑板;852、切药刀片;853、条形槽;854、锁紧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去头尾机,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上的两个成品输送机2和布置于两个成品输送机2之间的头尾输送机3、布置于成品输送机2和头尾输送机3正上方的工作台4、以及设置于工作台4上且沿左右方向呈一字型布置的三组切药单元5。其中,两个成品输送机2和头尾输送机3沿前后方向平行布置,且两个成品输送机2和头尾输送机3的输送方向相反。每组切药单元5对应两个前后相对的工位,且每个成品输送机2对应同一侧的三个工位。净制时,切药单元5用于切除药材的头尾部,并供后的头尾部转移至头尾输送机3上,同时供净制后的成品转移至对应侧的成品输送机2上。最后,切除的头尾部同一通过头尾输送机3输送向回收处理工段,净制后的成品则通过分别通过对应侧的成品输送机2直接输送至下一加工工段。参照图2,切药单元5包括布置于头尾输送机3正上方的头尾下料孔6、两个分别布置于两个成品输送机2正上方的成品下料孔7、两个分别布置于头尾下料孔6的前后边沿并用于切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去头尾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两个成品输送机(2)、布置于两个成品输送机(2)之间的头尾输送机(3)、以及工作台(4),所述成品输送机(2)和头尾输送机(3)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工作台(4)上开设有一组布置于头尾输送机(3)正上方的头尾下料孔(6)、两组分别布置于两个成品输送机(2)正上方的成品下料孔(7),所述工作台(4)上还设置有两个布置于所述头尾下料孔(6)边沿并用于切药的切药组件(8),两个切药组件(8)分别靠近两组成品下料孔(7)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头尾机,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两个成品输送机(2)、布置于两个成品输送机(2)之间的头尾输送机(3)、以及工作台(4),所述成品输送机(2)和头尾输送机(3)的输送方向相反;所述工作台(4)上开设有一组布置于头尾输送机(3)正上方的头尾下料孔(6)、两组分别布置于两个成品输送机(2)正上方的成品下料孔(7),所述工作台(4)上还设置有两个布置于所述头尾下料孔(6)边沿并用于切药的切药组件(8),两个切药组件(8)分别靠近两组成品下料孔(7)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去头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药组件(8)包括设置于所述头尾下料孔(6)侧壁的抵接条(81)、设置于所述工作台(4)上的气缸支架(82)、设置于所述气缸支架(82)上的切药气缸(83)和立轨(84)、滑动连接于所述立轨(84)上的切药刀具(85),所述切药气缸(83)的活塞杆竖直向下、并固定于所述切药刀具(85)上,以驱使所述切药刀具(85)的刀刃朝向或远离所述抵接条(81)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去头尾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药刀具(85)包括设置于所述切药气缸(83)的活塞杆上且滑动连接于立轨(8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根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博大制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