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0859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总热交换通风系统,其能够防止供气温度由于马达产生的热量而升高。该通风系统用于使总热交换效率的降低最小化。该通风系统包括:机壳,其为该通风系统的外壳;总热交换器,其位于该机壳中,该总热交换器用于在排出至室外的排出空气和供至室内的供应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供气扇和排气扇,它们相对于该总热交换器同向安装;以及供气马达和排气马达,分别用于向该供气扇和该排气扇提供动力,其中该供气扇安装在该供应空气的气流管路中,该供气马达与该供气扇隔离并暴露于该排出空气的气流管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高效地进行总热交换的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通风能够排出污染的室内空气并供应清新的室外空气,以维持清新的室内环境。在通风的方式中,有利用室内和室外之间的温差所引起的空气的密度差或者以风力作为动力使室内空气通过建筑物的开口排出的自然通风方式,以及利用风扇强制地将空气供至室内或从室内排出的强制通风(或者机械通风)方式。现将参考图1和图2描述现有技术的通风系统。现有技术的通风系统设置有机壳10,其为该通风系统的外壳(exterior);总热交换器30,其用于在供至机壳10的空气和从机壳10排出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供气扇41和供气马达42,用于供应空气;以及排气扇51和排气马达52,用于排出空气。在机壳10的一侧具有用于吸入室外空气OA的室外空气入口21以及用于使排气EA排出的室内空气出口24。同时,在机壳10的另一侧具有用于吸入室内空气RA的室内空气入口23和用于使供气SA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出口22。在机壳10中具有用于将通过室外空气入口21吸入的室外空气经过总热交换器30引导至室外空气出口22的通道,以及用于将通过室内空气入口23吸入的室内空气经过总热交换器30引导至室内空气出口24的通道。在室内空气出口24的后侧具有用于强制排出室内空气的排气扇51和排气马达52,且在室外空气出口22的后侧具有用于强制供应室外空气的供气扇41和供气马达42。现将描述热交换式通风系统的操作。随着排气扇51和排气马达52开始工作,污染的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空气入口23进入机壳10,随后经过总热交换器30,并通过室内空气出口24排出到室外。在此同时,随着供气扇41和供气马达42开始工作,清新的室外空气通过室外空气入口21进入机壳10,随后经过总热交换器30,并通过室外空气出口22供应至室内。同时参考图2,在室内和室外之间的温差不大的春季/秋季,风门11开启以使室内空气直接通过旁通管排出到室外,而无需通过总热交换器30。然而,现有技术的通风系统具有以下问题总热交换器30的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使具有温差的空气(一般为供气SA和排气EA经过总热交换器30中由高效热交换膜所分开的多个通道,以使空气在经过所述多个通道的过程中进行总热交换。同时,因为在供气流通道中设有供气马达42,室外空气通过该供气流通道吸入并供至室内,因此存在由于供气马达42产生的热量导致供气的温度升高从而引起总热交换效率下降的问题。具体而言,总热交换效率η为 因此,如果供气的温度由于来自于供气马达42的热量而升高,则总热交换效率η减小。除此以外,还存在难于消除来自于供气马达42和排气马达52的噪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通风系统,其完全能够消除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陷所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防止供气的温度由于来自供气马达的热量而升高,而提供一种具有高的温度效率和总热交换效率的高效总热交换通风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的和特征将部分地在说明书的以下内容中描述,并且部分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研究了下述内容之后将变得清楚,或者其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获知。通过在所撰写的说明书、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可以实现和获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意图,如在本说明书中具体实施和广泛描述的那样,该通风系统包括机壳,其为该通风系统的外壳;总热交换器,其位于该机壳中,该总热交换器用于在排出至室外的排出空气和供至室内的供应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供气扇和排气扇,它们相对于该总热交换器同向安装;以及供气马达和排气马达,分别用于向该供气扇和该排气扇提供动力,其中该供气扇安装在该供应空气的气流管路中,该供气马达与该供气扇隔离并暴露于该排出空气的气流管路。该排气马达也安装在该排出空气的气流管路中。在机壳的一侧包括室外空气入口,其与该室外连通;以及室内空气入口,其与该室连通,在该机壳的另一侧包括室内空气出口,其与该室外连通,该室内空气出口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出至该室外;以及室外空气出口,其用于将室外空气供至该室。该机壳包括连接于该室外空气入口和该室外空气出口之间的通道,其通过该总热交换器;以及连接于该室内空气入口和该室内空气出口之间的通道,其通过该总热交换器。其中优选为,该室外空气入口和该室外空气出口呈对角地设置;以及该室内空气入口和该室内空气出口呈对角地设置。该通风系统还包括位于该机壳中的旁通流道,以使空气在不经过该总热交换器的情况下流动。该旁通流道包括用于打开/关闭该旁通流道的风门。该机壳内包括分别用于容置该供气扇和该排气扇的分隔空间,且该排气马达和该供气马达位于容置该排气扇的排气扇壳体中,且该供气马达和该排气马达沿排气流动方向成直线设置。该排气扇壳体还包括用于容置该排气马达和该供气马达的马达壳体,该马达壳体包括位于该排气扇的一侧的开口,用于使所述排出空气通过。同时,该供气扇和该排气扇可以为离心式风扇,优选为西罗克风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通风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排气马达和供气马达并未暴露于供气的气流管路,而是暴露于排气的气流管路,因此可以防止总热交换效率由于供气马达产生的热量而减小。第二,供气马达和排气马达能够被排出空气充分地冷却。第三,将位于同一方向的供气马达和排气马达的噪音同时阻断可以提高噪音阻断的效果。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前述的概括性说明和下面的详细说明均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其目的是对所请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所包含的附图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附图并入到本申请中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所述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与文字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所述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通风系统的总热交换状态的示图;图2示出了图1中通风系统的一般通风状态的示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通风系统的示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3中通风系统一般通风状态的示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在所有附图中尽可能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相同或者类似的部件。参考图3和图4,现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包括机壳100,其为通风系统的外壳;总热交换器130,其用于在供应空气和排出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供气扇141和排气扇151,它们位于该总热交换器130的一侧;以及供气马达142和排气马达152,它们分别用于向该供气扇141和该排气扇151提供动力。在机壳100的一侧具有用于吸入室外空气OA的室外空气入口121,该室外空气入口121与该室外连通;以及用于吸入室内空气RA的室内空气入口123,该室内空气入口123与该室连通。在机壳100的另一侧具有用于使排气EA排出到室外的室内空气出口124,该室内空气出口124与室外连通;以及用于使供气SA供至室内的室外空气出口122,该室外空气出口122与该室连通。同时,还具有分别连接至室外空气入口121、室内空气入口123、室外空气出口122以及室内空气出口124的管道(未示出)。在机壳100中具有用于将通过室外空气入口121吸入的室外空气OA经过总热交换器130引导至室外空气出口122的通道,以及用于将通过室内空气入口123吸入的室内空气RA经过总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风系统,其包括:机壳,其为该通风系统的外壳;总热交换器,其位于该机壳中,该总热交换器用于在排出至室外的排出空气和供至该室内的供应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供气扇和排气扇,所述供气扇和排气扇相对于该总热交换器同向安装;以及供气马达和排气马达,所述供气马达和排气马达分别用于向该供气扇和该排气扇提供动力,其中该供气扇安装在该供应空气的气流管路中,且该供气马达与该供气扇隔离并暴露于该排出空气的气流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景桓崔瑾荧崔东焕崔皓善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