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设备,其包括:外部空气吸入管路,其具有外部空气入口;内部空气吸入管路,其具有内部空气入口;传热交换器,其对通过该外部空气吸入管路和该内部空气吸入管路吸入的该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鼓风模块,分别将经过该传热交换器的该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排放到室内和室外。并且该通风设备还包括风门,该风门用于控制通过该外部空气吸入管路被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动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大量通风时降低了空气流阻的大容量通风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将人们居住的室内环境维持得令人舒适正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控制通常的空气调节环境例如维持室内温度/湿度来维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具有局限性。因此,能够使得更清洁舒适的空气流入房间内部同时使得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直接交换的通风系统已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通风系统是指这样的系统,即,将室内的诸如微小灰尘、细菌、有害化学物质的有害物质与废气一起排放到外部,并强制地将外部清洁空气吸入内部。通风系统重点关注的因素为i)足够的通风容量以与室内容积相适应;ii)防止诸如雨水等的物质通过空气的出入口而流入;iii)防止通过出口排放的空气再次通过入口进入;iv)防止室内的热量损耗;v)安装方便等。传统大容量通风设备存在这样的一些缺点传热交换器和风扇是上下层叠,且传热交换器和风扇的连接路径复杂。根据现有技术,由于传热交换器和风扇是上下层叠的,因此层叠在底部上部的传热交换器的数量受限。因此,当需要更大的通风容量时,无法进一步扩大该通风容量。此外,由于传热交换器和风扇的连接路径复杂,风扇鼓吹的空气的流动路径中的流阻变得更大。因此,风扇的功耗增大,需要大容量的风扇,且最后制造成本增加。另外,由于上述的大容量通风设备的内部机构是由传热交换器和风扇组成,因此,必须使用单独的空调来形成关于温度、湿度等的空气调节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本上消除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通风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设备,其降低了在该通风设备工作时该设备内部产生的流阻,更具体而言,提供一种在流阻降低的情况下能够大量通风的通风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设备,其不仅能够控制通风,还能控制温度、湿度等,从而通过划分工作模式而提供最合适的空气调节环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设备包括热交换模块,其中各种传热交换器上下层叠;鼓风模块,与该热交换模块水平地布置并通过风扇强制地使由该热交换模块交换的空气热量传递;以及机壳,其容纳该热交换模块和鼓风模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设备包括外部空气吸入管路,在其一端具有外部空气入口;内部空气吸入管路,在其一端具有内部空气入口;传热交换器,对通过该外部空气吸入管路和该内部空气吸入管路吸入的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鼓风模块,分别将经过该传热交换器的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排到室内和室外;以及风门(damper),控制通过该外部空气吸入管路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动方向。可选地,通过下述模式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设备的控制方法热交换通风模式,即,在经过传热交换器时与被排放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之后将吸入的外部空气排到室内;或者,普通通风模式,即,不经过该传热交换器而将吸入的外部空气直接排到室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水平地形成该热交换模块和鼓风模块,大容量通风设备的实施方案变得容易。另外,在普通通风模式期间在该设备内部产生的流阻被最小化。此外,有效地,温度和湿度条件以及通风均能够符合用户所需求的环境,从而使得室内环境更加舒适。另外,有效地,由于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的连接管路被布置在该通风设备的上部,因此室外排气管路的设计变得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设备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3为更具体地示出了该传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进口的垂直下侧的立体图;图4为更具体地示出了该传热交换器的室内空气进口的垂直下侧的立体图;图5为该室外空气进口的下侧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传热交换器的示意性立体图;图7为示出了处于热交换器通风模式时风门的位置的横向剖视图;图8为示出了处于热交换通风模式时,将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吸入该传热交换器的操作的示意图;图9为示出了在热交换通风模式时,从该传热交换器排放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的操作的示意图;图10为示出了在普通通风模式时,风门的位置的横向剖视图;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设备的方框图;以及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算法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设备的立体图。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设备包括形成该设备的外观的机壳2、机壳2内通风设备的工作所需的热交换模块3、以及被构造成与热交换模块3分离的水平机构的鼓风模块4。有利地,由于热交换模块3和鼓风模块4被分离成水平机构,因此,该通风设备的整个高度降低,而且热交换模块3内上下可容纳的传热交换器30的数目增大。也就是说,当内部空间的高度受到限制时,可上下层叠的传热交换器30的数目增大。吸入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入口5以及吸入内部空气的内部空气入口7形成于热交换模块3上。此外,排放外部空气的外部空气排放口8以及内部空气排放口6安装在鼓风模块4上。具体地,外部空气入口5、吸入内部空气的内部空气入口7、外部空气排放口8、以及内部空气排放口6形成于机壳2的上侧,从而容易地连接到与该通风设备相连的外部管路。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风设备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在图2中,示出机壳的一部分被切开,从而具体地示出该通风设备的内部机构。参考图2,多个传热交换器30在热交换模块3内上下地层叠,并进一步设有将流入空气和流出空气导向传热交换器30的流路导向机构。首先描述将空气吸入传热交换器30。导引空气流入到传热交换器30内部的第一隔板22、第二隔板23和第三隔板24形成于外部空气入口5的下侧。第一隔板22和第二隔板23之间的间隙形成了第一管路25,第二隔板23和第三隔板24之间的间隙形成了第二管路26。此外,当风门9设置于第二隔板23顶部上并沿左右方向旋转时,通过外部空气入口5吸入的外部空气可选择性地流入第一管路25和第二管路26中。外部空气吸入闭合挡板2 1可另外在传热交换器30的端部相互毗邻地形成,从而使得被吸入到第一管路25和第二管路26中的空气流入该传热交换器30的右侧(排放侧)或左侧(吸入侧)。下文中还将描述具有流动路径导向的机构的内部空气入口7的下侧。如果施加到鼓风模块4的空气流阻不进行热传递交换,所有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可以不经过该传热交换器。通过第一管路25吸入的外部空气,在经过传热交换器30之后被传递到鼓风模块4。由于该内部空气和热交换器,上述的外部空气流动被称为热交换通风模式。另一方面,通过第二管路26吸入的外部空气不经过传热交换器30而直接被传递到鼓风模块4。由于未与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因此,上述的外部空气流动被称为普通通风模式。有利地,该普通通风模式不存在流过该传热交换器时产生的流阻。以下描述传热交换器30的排放侧的流动路径导向机构。通过内部空气排放闭合挡板28和外部空气排放闭合挡板27,传热交换器30的向前排放的空气在一个方向上流动。也就是说,从传热交换器30排放的外部空气被外部空气排放闭合挡板27引导从而流到空气供给风扇43中。该内部空气还通过该内部空气排放闭合挡板28而被导向到空气排气风扇41。以下描述鼓风模块4的机构。鼓风模块4设置有空气供给风扇43和空气排气风扇41,其中安装空气供给风扇43和空气排气风扇41的两侧的空间被隔板分隔。在与外部空气排放闭合挡板27以及内部空气排放闭合挡板28连接时,该隔板可防止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风设备,其包括:外部空气吸入管路,其具有外部空气入口;内部空气吸入管路,其具有内部空气入口;传热交换器,其对通过该外部空气吸入管路和该内部空气吸入管路吸入的该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鼓风模块,其分别将经过该传热交换器的该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排放到室内和室外;以及风门,其控制通过该外部空气吸入管路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流动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东焕,金景桓,任男植,崔瑾荧,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