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646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简化结构的同时使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速分布均匀而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换气装置。该换气装置包含用于流入外部气体的供气通道和用于排出内部气体的排气通道交叉形成的热交换器、用于送风外部气体和内部气体的供气及排气送风单元,其中,热交换器的供气通道越靠近供气送风单元流动阻力越大,而热交换器的排气通道越靠近排气送风单元流动阻力越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气装置,尤其涉及使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速整体上 保持均匀而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换气装置是将室内空气排到室外并将新鲜的室外空气流入到室内而改善室内环境的装置。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617078号(2006年8月30号 公告)"中公开了这种换气装置。上述公报中公开的换气装置包含全热交换器,用于使从室内排到室外 的空气与从室外流入到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供气送风单元,用于将室外 空气送风到室内;排气送风单元,用于将室内空气排到外部。当供气送风单 元运行时,通过室外侧外部气体流入口吸入的外部空气经过全热交换器之后 通过室内侧的外部气体排出口供应到室内。并且,当排气送风单元运行时, 通过室内侧的内部气体流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经过全热交换器之后通过室外 侧的内部气体排出口被排出。并且,全热交换器吸入面一侧设有多个导流片。这些导流片用于引导通 过外部气体流入口或内部气体流入口流入的空气而将其分配到全热交换器的 整个吸入面区域。但是,由于这种换气装置在全热交换器的吸入面一侧设有多个导流片, 因此不仅结构复杂、零部件数量多,而且难以制造。此外,导流片引起的流 动阻力导致送风效率低,而且使流入到全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速在整个吸入面 区域变均勻的效果也不令人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 结构的同时使通过热交换器的空气流速分布均匀而提高热交换效率的换气装 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换气装置包含用于流入外部气体的 供气通道和用于排出内部气体的排气通道交叉形成的热交换器、用于送风所 述外部气体和所述内部气体的供气及排气送风单元,所述热交换器的供气通 道越靠近所述供气送风单元流动阻力越大,所述热交换器的排气通道越靠近 所述排气送风单元流动阻力越大。并且,所述热交换器由用于形成所述供气通道的供气波紋板和用于形成 所述排气通道的排气波紋板以相互交叉的方向交替层叠,并在所述供气波紋 板与所述排气波紋板之间插入隔板而形成,所述供气波紋板越靠近所述供气 送风单元波紋节距越小,所述排气波紋板越靠近所述排气送风单元波紋节距 越小。并且,所述热交换器包含靠近所述供气送风单元侧而设置的第 一热交换 器和靠近所述排气送风单元侧而设置的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 一热交换器和 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由波紋节距小的波紋板和波紋节距相对大的波紋板以相互 交叉的方向交替层叠,并在所述各波紋板之间插入隔板而形成,所述第一热 交换器由所述波紋小的波紋板形成所述供气通道,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由所述 波紋大的波紋板形成所述供气通道。并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换气装置包含具有外部气体流入口、外部气体 排出口、内部气体流入口、内部气体排出口的主体;由用于流入外部气体的 供气通道和用于排出内部气体的排气通道交叉形成的热交换器;用于送风内 部气体和外部气体的供气及排气送风单元;其中,所述热交换器的供气通道越靠近所述供气送风单元流动阻力越大,所述热交换器的排气通道越靠近所 述排气送风单元流动阻力越大。并且,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外部气体流入口和所述供气送风单元分别布置在所 述主体的对角线方向,所述内部气体流入口和所述排气送风单元分别布置在 所述主体的另一对角线方向。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依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换气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沿着图1的A-A'线截取的剖面图; 图3为沿着图1的B-B'线截取的剖面图;图4为沿着图1的B-B'线截取的剖面图,表示热交换器的另一实施例。主要符号说明10为主体,15为外部气体流入口, 16为内部气体排出 口, 17为内部气体流入口, 18为外部气体排出口, 30为热交换器,30a为第 一热交换器,30b为第二热交换器,31为供气通道,32为排气通道,40为排 气送风单元,50为供气送风单元。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优选实施例。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换气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含箱形的主体10、设在 主体10内的热交换器30。主体10的室外侧侧面11两侧分别"i殳有外部气体 流入口 15和内部气体排出口 16,室内侧侧面12两侧分别设有内部气体流入 口 17和外部气体排出口 18。热交换器30是具有从室外流入到室内的空气通过的供气通道31和从室 内排到室外的空气通过的排气通道32的全热交换器或显热交换器。这种热交 换器30包含内部气体流入口 17侧的第一热交换器30a和外部气体流入口 15 侧的第二热交换器30b。这种热交换器30如图2所示,包含流入外部气体流入口 15侧的空气的 第 一吸入面33 、流入内部气体流入口 17侧的空气的第二吸入面34 、第 一吸 入面33相反侧的第一排出面35、第二吸入面34相反侧的第二排出面36。第 一吸入面33与第一排出面35通过供气通道31相连通,第二吸入面34与第 二排出面36通过排气通道32相连通。供气通道31和排气通道32在热交换 器30内朝相互交叉的方向相互隔开。在这种热交换器30中,通过供气通道 31的室外空气(虚线箭头)与通过排气通道32的室内空气(实线箭头)进 4亍热交才奐。主体IO内部的内部气体排出口 16侧如图l所示,设有用于排出室内空 气的排气送风单元40,主体10内部的外部气体排出口 18侧设有用于流入室 外空气的供气送风单元50。即,排气送风单元40布置在内部气体流入口 17 的对角线方向的对面,供气送风单元50布置在外部气体流入口 15的对角线 方向的对面。排气送风单元40包含与内部气体排出口 16相连的排气风扇管 道41、设在排气风扇管道41内的排风扇42、用于驱动排风扇42的排风电机 43。并且,虽然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但供气送风单元50也具有与之相同的结构。这种换气装置,当排气送风单元40运行时,流入到内部气体流入口 17 的室内空气通过热交换器30的排气通道32流向排气送风单元40侧,并经过 排气送风单元40从内部气体排出口 16排出。并且,当供气送风单元50运行 时,流入到外部气体流入口 15的室外空气通过热交换器30的供气通道31流 向供气送风单元50,并经过供气送风单元50从外部气体排出口 18排出。在 进行这种换气动作时,由于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以相互交叉的方式通过热交 换器30内部进行热交换,因此可以使室内的热量损失最小。另外,这种换气装置,由于供气及排气送风单元40、 50分别布置在外部 气体流入口 15和内部气体流入口 17的对角线方向,因此作用于第一热交换 器30a侧和作用于第二热交换器30b侧的空气吸入力互不相同。因此, 一般 情况下,通过热交换器30供气通道31的空气Q人第一吸入面33流入的空气) 流速在靠近供气送风单元50的第一热交换器30a侧比远离供气送风单元50 的第二热交换器30b侧快。并且,通过热交换器30的排气通道32的空气(从 第二吸入面34流入的空气)流速也在靠近排气送风单元40的第二热交换器 30b侧比远离排气送风单元40的第一热交换器30a侧快。如此,当第一吸入 面33两侧的流速与第二吸入面34两侧的流速不同时,可能导致热交换器30 的热交换效率降4氐。但是,本专利技术如图3所示,通过使第一热交换器30a侧供气通道31a与 第二热交换器30b侧供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气装置,包含用于流入外部气体的供气通道和用于排出内部气体的排气通道交叉形成的热交换器、用于送风所述外部气体和所述内部气体的供气及排气送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供气通道越靠近所述供气送风单元流动阻力越大,所述热交换器的排气通道越靠近所述排气送风单元流动阻力越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智勇朱义成尹皓宁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